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城市配电网网架标准化评价指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3:01:07
文档

城市配电网网架标准化评价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数据精度发布周期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一目标网架1网架结构合理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网架结构合理率=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注:1.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以大馈线为单位逐条验算,验算通过的统计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2.验算规则:统计与被验算大馈线存在联络的大馈线数量X(不包括被验算对象自身),X=1(单联络、单环网)、X=2(三联络)、X=3(双环网)属于目标网架,其他值为非目标网架。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
推荐度:
导读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数据精度发布周期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一目标网架1网架结构合理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网架结构合理率=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注:1.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以大馈线为单位逐条验算,验算通过的统计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2.验算规则:统计与被验算大馈线存在联络的大馈线数量X(不包括被验算对象自身),X=1(单联络、单环网)、X=2(三联络)、X=3(双环网)属于目标网架,其他值为非目标网架。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

单位

数据

精度

发布

周期

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
目标网架
1网架结构合理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网架结构合理率=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

注:1.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以大馈线为单位逐条验算,验算通过的统计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

2.验算规则:统计与被验算大馈线存在联络的大馈线数量X(不包括被验算对象自身),X=1(单联络、单环网)、X=2(三联络)、X=3(双环网)属于目标网架,其他值为非目标网架。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网架标准接线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采用标准接线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

注:采用标准接线的大馈线是指符合《配电网技术导则》中10kV典型接线方式,架空网为三分段、三联络或三分段、单联络,电缆网为单环网或双环网。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线路配置
1线路分段合理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线路分段合理率=分段合理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电缆线路分段合理是指单条线路分3-5段,每段容量2000~3000kVA;架空线路分段合理是指单条线路分3段,每段容量3000~4000kVA。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线路联络合理率

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线路联络合理率=联络合理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线路联络合理是指符合《配电网技术导则》中10kV典型接线的联络方式,架空网为三联络或单联络,电缆网为单环网或双环网(单联络),且相互联络的线路分别为不同的变电站出线。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线路有效联络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线路有效联络率=(线路总条数-无效联络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无效联络包括1.线路首端的联络,2.分支线的联络,3.同杆架设双回架空线路的联络,4.无法实现负荷全转的联络。

C类以上供电区域采用典型接线方式的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4大分支线比例/小数

点后

两位

半年度计算公式:大分支线比例=含有大分支线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大分支线是指装接容量大于5000kVA或中低压用户数大于1000户的分支线。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
5线路自动化覆盖率

小数点后两位季度计算公式:线路自动化覆盖率=已完成自动化改造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架空线路完成自动化改造是指故障指示器、三遥开关、小电流放大装置等装置按照有效覆盖要求全部安装完成;电缆线路完成自动化改造是指故障指示器、DTU等装置按照有效覆盖要求全部安装完成。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6架空线路绝缘化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架空线路绝缘化率=架空绝缘线路长度/架空线路总长度×100%。

注: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7线路电缆化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线路电缆化率=电缆线路长度/线路总长度×100%。

注:

A+、A类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供电能力
1220(110)kV电网容载比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公用220(110)kV变电站主变总容量/年网供最大负荷。

注:容载比范围总体宜控制在《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中规定的1.8~2.2之间。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2.2,80分;

B段:2.1-2.2,90分;

C段:1.9-2.1,100分;

D段:1.8-1.9,90分;

E段:<1.8,80分。

2线路N-1通过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线路N-1通过率=满足N-1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线路N-1是指电网中一条线路失去变电站电源后,其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联络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母线N-1通过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母线N-1通过率=满足N-1的变电站母线数/变电站母线总数×100%。

注:母线N-1是指变电站一条母线故障或停役后,其所带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其他母线或线路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联络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4变电站全停全转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变电站全停转供率=满足全停全转的变电站数量/变电站总数×100%。

注:全停全转是指变电站全站停役后,其所带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其他变电站或线路负荷可以全部转移至联络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5线路轻载比例/小数

点后

两位

年度计算公式:线路轻载比例=轻载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轻载线路是指年最大负载率小于30%的线路。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70%,20分;

B段:50-70%,40分;

C段:30-50%,60分;

D段:10-30%,80分;

E段:<10%,100分。

6线路重载比例/小数

点后

两位

年度计算公式:线路重载比例=重载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重载线路是指最大负载率达到70%以上且持续1小时以上。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10%,20分;

B段:5-10%,40分;

C段:3-5%,60分;

D段:1-3%,80分;

E段:<1%,100分。

7供电半径达标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供电半径达标率=供电半径合格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1.供电半径是指线路起于变电站终于最远供电点的线路长度。

2.供电半径合格的线路是指A+、A、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3km,C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5km,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15km。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8线路自愈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线路自愈率=满足自愈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线路自愈是指线路在无需或仅需少量认为干预的情况下,利用配电自动化对线路运行状态进行连续评估,并采取预防性控制手段及时发现、快速诊断、调整或消除故障隐患,在发生故障时快速隔离、自我恢复而不影响正常供电或将影响降至最小。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配电自动化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变电站利用投运三年以上变电站
1变电站综合负载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变电站综合负载率=变电站年最大负载率×0.5+变电站年平均负载率×0.5。

注:1.变电站年最大负载率=变电站年最大负荷/主变总容量×100%。

2.变电站年平均负载率=变电站年供电量/8760/主变总容量×100%。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度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馈线间隔利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馈线间隔利用率=已用馈线间隔数量/馈线间隔总数×100%。

注:馈线间隔数量是指按照国网公司变电站通用设计应配置的间隔数量。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度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专线间隔占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专线间隔占用率=已用作专线的馈线间隔数量/馈线间隔总数×100%。

注: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度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70%,20分;

B段:50-70%,40分;

C段:30-50%,60分;

D段:10-30%,80分;

E段:<10%,100分。

4负载间隔匹配率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负载间隔匹配率=变电站综合负载率/馈线间隔利用率×100%。

注:

C类以上供电区220(110)kV公用变电站

调度系统、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装置标准
1典型设计应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典型设计应用率=应用典型设计的10(20)kV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0.4+应用典型设计的配电变台/配电变台总数量×0.2+应用典型设计的配电站房/配电站房总数量×0.2+应用低压典型设计的低压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典型设计是指国网公司发布过的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380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标准物料应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标准物料应用率=应用标准物料的10(20)kV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0.4+应用标准物料的配电变台/配电变台总数量×0.2+应用标准物料的配电站房/配电站房总数量×0.2+应用低压标准物料的低压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

注:标准物料是指国网公司发布过的配电网工程标准物料。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380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3技术标准达标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技术标准达标率=技术标准达标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技术标准达标是指线路满足不停电作业、自动化覆盖等技术要求。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380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配变布局
1供电半径达标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供电半径达标率=供电半径合格的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1.供电半径是指线路起于配变终于最远供电点的线路长度。

2.供电半径合格是指A+、A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超过150m, B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超过250m,C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超过400m, D类供电区域供电半径不超过500m。

C类以上供电区380V公用线路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2重载配变比例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重载配变比例=重载配变台数/配变总台数。

注:配变重载是指年最大负载率达到80%以上且持续2小时以上。

C类以上供电区公用配变

在线监测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10%,20分;

B段:5-10%,40分;

C段:3-5%,60分;

D段:1-3%,80分;

E段:<1%,100分。

3轻载配变比例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轻载配变比例=轻载配变台数/配变总台数。

注:配变轻载是指配变年最大负载率小于20%。

C类以上供电区公用配变

在线监测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70%,20分;

B段:50-70%,40分;

C段:30-50%,60分;

D段:10-30%,80分;

E段:<10%,100分。

4三项不平衡配变比例

/小数

点后

两位

月度计算公式:三相不平衡配变比例=存在三相不平衡的配变数量/配变总数量。

注:三相不平衡度=MAX(相电流-三相平均电流)/三相平均电流×100%。

C类以上供电区公用配变

在线监测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10%,20分;

B段:5-10%,40分;

C段:3-5%,60分;

D段:1-3%,80分;

E段:<1%,100分。

5节能型配变比例/小数

点后

两位

年度计算公式:节能型配变比例=节能型配变台数/配变总台数×100%。

注:节能型配变是指型号序列S13及以上的普通油浸式、干式配电变压器和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

C类以上供电区公用配变

PMS2.0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管理指标
1供电可靠率RS-1

小数点后三位

年度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规定,A+类供电区域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5min(≥99.999%),A类供电区域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52min(≥99.990%),B类供电区域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3h(≥99.965%),C类供电区域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高于12h(≥99.863%)。

注:RS-1计及故障停电、预安排停电及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影响。

C类以上供电区

可靠性系统、PMS2.0

100分为基准值,每降低0.001,扣10分,每提高0.001,加10分。

2综合电压合格率

小数点后两位

年度根据《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规定,A+类供电区域综合电压合格率≥99.99%,A类供电区域综合电压合格率≥99.97%,B类供电区域综合电压合格率≥99.95%,C类供电区域综合电压合格率≥98.79%。

注:综合电压合格率=实际运行电压在允许电压偏差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min)与对应总运行时间(min)的百分比

C类以上供电区

无功电压管理系统100分为基准值,每降低0.01,扣10分,每提高0.01,加10分。

3同期线损合格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同期线损合格率=0.3×四分统计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7×四分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

注:1.四分统计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5×分区统计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5×分压统计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

2.系统中线损率与统计报表线损率偏差不超过±0.1个百分点为合格;

3.四分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1×分区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2×分压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4×10千伏线路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0.3×台区同期月平均线损率合格率;

4.分区月线损率在0-10%为合格,分压月线损率在0-5%为合格,10千伏线路线损率0-10%为合格,台区线损率0-10%为合格。

C类以上供电区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4线损实时可算率小数点后两位月度计算公式:线损实时可算率=线损可算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注:1.线损可算线路数量=月度线损在-1%-7%之间的线路总数;

2.线路月度线损=(1-线路装接配变月度用电量/线路供电量)×100%;

3.月度电量按日电量累加计算,采集失败的计量点按照该计量点前三日平均电量补全。

C类以上供电区

电能信息采集系统

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5线路不停电作业率

小数点后两位季度计算公式:线路不停电作业比例=实现不停电作业线路条数/线路总条数×100%。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380V公用线路

五分段评价法:

A段:≥50%,100分;

B段:40-50%,80分;

C段:30-40%,60分;

D段:20-30%,40分;

E段:<20%,20。

6线路故障比例

次/公里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线路故障比例=线路年故障次数/线路总长度。

注:故障统计不含重合成功和配电自动化自愈成功的情况。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供电服务指挥平台、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0.6次/公里,得100分;

B段:0.75-0.6次/公里,得90分;

C段:0.9-0.75次/公里,得80分;

D段:1.05-0.9次/公里,得60分;

E段:>0.05次/公里,得0分。

7线路跳闸比例

次/条

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线路故障率=馈线故障跳闸次数/馈线总条数×100%。

注:馈线故障跳闸次数包括重合成功和重合不成功次数。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供电服务指挥平台、PMS2.0

五分段评价法:

A段:≤0.2次/条,得100分;

B段:0.25-0.2次/条,得90分;

C段:0.3-0.25次/条,得80分;

D段:0.35-0.3次/条,得60分;

E段:>0.35次/条,得0分。

8自动化实用化应用率小数点后两位年度计算公式:自动化应用实用化率=馈线FA动作正确率×0.6+图模维护及时率×0.4。

注:1.馈线FA动作正确率= 馈线FA月正确动作次数/(馈线FA月动作总次数+应投入FA自愈线路未启动FA次数)×100%;

2.图模维护及时率=月准确完成图模异动维护条次/月应完成图模异动月维护条数×100%。

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路

配电自动化系统五分段评价法:

A段:≥90%,100分;

B段:80-90%,80分;

C段:70-80%,60分;

D段:60-70%,40分;

E段:<60%,20。

文档

城市配电网网架标准化评价指标

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单位数据精度发布周期指标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口径数据来源评价方法一目标网架1网架结构合理率%小数点后两位半年度计算公式:网架结构合理率=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大馈线总数×100%。注:1.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数:以大馈线为单位逐条验算,验算通过的统计实现目标网架的大馈线。2.验算规则:统计与被验算大馈线存在联络的大馈线数量X(不包括被验算对象自身),X=1(单联络、单环网)、X=2(三联络)、X=3(双环网)属于目标网架,其他值为非目标网架。C类以上供电区10(20)kV公用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