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9:59
文档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确定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实质上就是确定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温度、被冷却介质温度、传热温差及设备配置。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我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计算参数见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传热温差取决于热交换器的型式、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及节能要求等条件。一项制冷工程总是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而设计。在满足要求的制冷量和制冷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参数不同,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
推荐度:
导读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确定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实质上就是确定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温度、被冷却介质温度、传热温差及设备配置。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我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计算参数见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传热温差取决于热交换器的型式、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及节能要求等条件。一项制冷工程总是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而设计。在满足要求的制冷量和制冷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参数不同,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

确定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实质上就是确定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温度、被冷却介质温度、传热温差及设备配置。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我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计算参数见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传热温差取决于热交换器的型式、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及节能要求等条件。

一项制冷工程总是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而设计。在满足要求的制冷量和制冷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参数不同,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参数,这样才能在保证制冷要求的同时,投资合理、节能降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3.1冷凝温度的确定

制冷循环中的冷凝温度,是指制冷剂在冷凝器中冷凝时的温度,与该温度相对应的是制冷剂蒸气压力即冷凝压力。冷凝温度是制冷循环中主要运行参数之一。对于实际制冷装置,由于其他设计参数变化范围较小,冷凝温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运行参数。它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安全可靠性和能耗水平。

由于冷凝温度Tk与冷凝压力Pk相对应,冷凝温度Tk升高,冷凝压力Pk也升高,将使制冷压缩机的压缩比增大。压缩比增大一方面致使压缩机的输气系数降低,功耗增大,制冷系数下降;另一方面,压缩比增大使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尤其是活塞式)的故障率增加,运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因此,制冷压缩机的型式,压缩机所配的电动机功率和制冷装置的结构强度,都了制冷装置的最高冷凝温度。在国家标准GB10875—和GB10872—中,规定了中小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最高冷凝温度见表4.10。

表4.10 中小型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最高冷凝温度(℃)

项目R717R12R22R502
冷凝温度高冷凝温度低冷凝温度

高冷凝温度

低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
中型活塞式压缩机46604960①

4949
小型活塞式压缩机--6060②

49
注:① 中温时最高冷凝温度为55℃。

② 当使用于中温时为55℃,使用于低温时为49℃。

在制冷装置的设计中,冷凝温度的确定与冷凝器的型式有关,与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及冷凝介质种类有关,同时也与所采用的制冷压缩机和制冷剂种类有关,采用不同型式冷凝器时,冷凝温度的确定可参照表4.11。

表4.11 冷凝温度的确定方法

冷凝器型式冷凝温度

计算式

说明书
立式壳管式

淋激式

卧式壳管式

套管式

组合式

tk=1/2(t1+t2)+θm

t1—冷却水进口温度(℃)。按当地水源温度计算,但不能超过33℃

t2—冷却水出口温度(℃)

θm—冷凝器中平均传热温差(℃)。取θm =4~7℃,当t1≤25℃时取上限值,当t1≥30℃时取下限值。氨冷凝器取较小值,氟利昂冷凝器取较大值。

冷却水温升(t2- t1),对立式壳管式冷凝器、淋激式冷凝器取2~3℃,对卧式壳管式冷凝器、套管式冷凝器、组合式冷凝器取3~5℃。当t1≤25℃时取上限值,t1≥30℃时取下限值

风冷式tk=t1+Δt

t1—进口空气干球温度(℃),按当地夏季室外通风温度(干球)计算

Δt—冷凝温度与进口空气温度(干球)之差(℃),取Δt =10~15℃

蒸发式tk=ts+Δt

ts—进口空气湿球温度(℃),按当地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计算

Δt—冷凝温度与进口空气湿球温度之差(℃),取Δt=8~15℃,通风良好或干燥地区取较小值

根据上述分析,在制冷量Q0一定时,冷凝温度Tk越高,制冷循环的耗功越大,效率越低。因此,应该尽可能使制冷装置在较低的冷凝温度下运行。应该注意的是,在设计中刻意选择过低的冷凝温度,将导致在实际运行中出现高的冷凝温度。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说明。

【例4.3】  已知某氨制冷装置在蒸发温度t0=-15℃运行,若制冷量Q0=100kw不变,压缩机吸入干饱和蒸气,冷凝终了为饱和液体,其循环见图4.2。求该制冷装置在冷凝温度Tk分别为30℃、35℃,40℃时,冷凝热负荷Qk和等熵压缩功的变化。

【解】  计算结果见表4.12。

表4.12 不同tk下冷凝热负荷和压缩功的变化

冷凝温度tk/℃

303540
单位制冷量q0/(kJ/kg)

1102.41078.11053.4
工质流量qm/(kg/s)

0.09070.09270.0949
单位冷凝负荷qk/(kJ/kg)

1336.91333.51338.1
单位压缩功/(kJ/kg)

234.5255.4284.7
单位压缩功比值100108.9121.4
冷凝热负荷Qk/kW

121.25123.62127.03
冷凝热负荷比值100102104.8
压缩机消耗的压缩功率/kW

21.2723.6727.03
耗功率比值100111.3127
由表4.12可见,冷凝温度由30℃升到40℃时,单位制冷量减少,单位压缩功增加了21.4%,压缩机消耗的理率增加了27%,冷凝热负荷增加了4.8%。

但是一味追求低的冷凝温度也是无益的。例如按冷凝温度tk=30℃设计计算,由于冷凝热负荷Qk较小,选择的冷凝器传热面积就较小。当实际运行的冷凝温度高于30℃时,实际冷凝热负荷增大,按Tk=30℃选用的冷凝器将不能满足需要,实际冷凝温度Tk将升高,能耗增大,制冷装置效率下降。

必须强调指出,设计中选取的冷凝温度是定值,而实际运行中的冷凝温度是变化的。冷凝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不仅随季节变化,并且每天昼夜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选择适当的冷凝温度,保证制冷装置在高效率下节能运行。

在设计中冷凝温度的选取,既要考虑初投资,也要考虑长年运行费用,适当选取较高的冷凝温度Tk,把制冷装置的运行条件考虑得恶劣一些,当实际工况优于设计工况时,制冷装置效率提高,能耗减少。这样,无论对节能,还是对提高经济效益都有是有利的。

4.3.2蒸发温度的确定

蒸发温度是指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沸腾的温度,它与相应的蒸发压力是对应的。蒸发温度升高,蒸发压力也升高。

蒸发温度是制冷装置运行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如果蒸发温度T0过高,则满足不了被冷却对象的低温要求。如果被冷却对象为易腐食品,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食品的质量,甚至导致腐烂变质;如果为某一工艺流程,达不到要求的低温将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保证达到要求的低温是对制冷装置的最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蒸发温度过低,将使制冷装置运行经济性下将,并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后果。在一定的冷凝温度下,蒸发温度T0降低,则相应的蒸发压力P0也降低。这时制冷循环的压缩比增大,压缩机的输气系数下降。同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急剧下降,单位压缩功明显增大;此外,由于压缩比增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的工作条件恶化。以氨制冷装置为例,当冷凝温度Tk=30℃,氨压缩机分别在-5℃,-15℃,-30℃的蒸发温度下运行,压缩机吸入为干饱和蒸气,其单位容积制冷量、排气温度和单位压缩比功的变化情况见表4.13。

表4.13 氨制冷装置在不同蒸发温度下性能变化(tk=30℃)

蒸发温度t0/℃

-5-15-30
单位质量制冷量q0比值/%

10098.996.9
单位容积制冷量qv比值/%

1006734.9
单位压缩比功w0比值/%

100139.3210.6
排气温度/℃

8098137
由表4.13可见,当蒸发温度T0由-5℃降低到-30℃时,同样制冷量下耗功增大了一倍以上。因此,蒸发温度的降低对制冷装置的能耗影响很大,应尽可能避免蒸发温度过低。

对于用户,除了要求制冷装置高效率外,最关心的是制冷装置的制冷量。显然,如果制冷装置达不到要求的制冷量,就直接影响到被冷却对象的生产工艺。

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可用下式计算:

                                                                            (4.47)

式中,Q0为制冷量(kW);Vh为制冷压缩机理论排气量(m3/s);λ为压缩机的输气系数;qv为单位容积制冷量(kJ/ m3)。

对于用户,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Vh是不变的,输气系数则随着压缩比增大而减少。由表4.13可见,当T0由-5℃降为-15℃时,单位容积制冷量qv下降了33%。根据式(4.47),即使假定输气系数λ不变,这时制冷装置的制冷量Q0也将减少33%。显然,随着蒸发温度T0下降,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将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蒸发温度越低,则制冷装置制冷量越小,运行效率越低,耗能越大。同时,随着T0降低,排气温度升高,压缩机工作条件恶化。因此,在满足被冷却对象要求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采用较高的蒸发温度。

在设计中,蒸发温度的确定除了与所需制冷温度、被冷却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蒸发器的型式有关。采用不同型式蒸发器时,蒸发温度的确定方法见表4.14和表4.15。

表4.14  蒸发温度的确定

蒸发器型式蒸发温度计算式说明
冷却液体载冷剂的直立管式和螺旋管式蒸发器

t0=ts2-Δt

ts2 —载冷剂出口温度(℃),由生产工艺条件确定

Δt—载冷剂出口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当载冷剂为水时取4~6℃,当载冷剂为盐水时取2~3℃

冷却液体载冷剂的卧式壳蒸发器(包括满液式和干式)t0= (ts1+ts2)/2 -θm

ts1—载冷剂进口温度(℃),ts2—载冷剂出口温度(℃)

θm—蒸发器中平均传热温差(℃),对氨蒸发器取4~6℃,对氟利昂蒸发器取6~8℃

载冷剂进出口温差(ts1-ts2),对氨取3~5℃,对氟利昂取4~6℃

冷库或环境试验装置用的冷却排管或冷风机t0 =tn-Δt

tn—室内温度(℃),由生产工艺条件决定

Δt—室内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一般取Δt=10℃

对环境试验装置用的冷风机:当室内温度较低(-50℃以下)时,取Δt=4~8℃;温度越低,取值越小

对冷库中冷藏间的冷风机:室内相对湿度为90%时,Δt=5~6℃;室内相对湿度为80%时,Δt=6~7℃;室内相对湿度为75%时,Δt=7~9℃

空气调节用直接蒸发式表冷器t0 =t2-Δt

t2—表冷器出口空气(干球)温度(℃)根据空气调节要求确定

Δt—空气出口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一般取8~10℃为了防止表冷器传热面结冰,蒸发温度不得低于表4.15中的规定值

压缩空气除湿装置用壳管式蒸发器t0 =tb-Δt

tb—压缩空气压力露点湿度(℃),由工艺条件决定

Δt—压力露点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一般取8~10℃

 表4.15  空调用直接蒸发式空冷器进口空气干球温度决定的最低蒸发温度

空气进口干

球温度/(℃)

迎面风速/(m/s)

1.52.02.53.0
排数
46464646
最低蒸发温度/℃

18.3-2.8-0.6-3.3-1.7-3.9-3.9-3.9-3.9
21.1-2.8-1.1-3.9-2.2-3.9-3.9-3.9-3.9
24.0-3.3-3.3-3.9-3.3-3.9-3.9-3.9-3.9
26.7-3.9-3.9--.9-3.9-3.9-3.9-3.9-3.9
4.3.3压缩机吸气温度的确定

压缩机吸气温度是指压缩机吸入阀处或压缩机入口的制冷剂温度。为了保证压缩机的安全运行,防止液击冲缸现象,要求吸气温度比蒸发温度稍高一些,也就是使制冷剂蒸气成为过热气体。吸气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称为吸气过热度。

吸气过热分为有害过热和有益过热。有害过热是指在蒸发器之后吸取的外界环境热量而产生的过热。它使制冷系数下降,冷凝热负荷增加,所以是不利的,应尽量减少。有益过热是指在蒸发器及其低温环境内产生的过热。对于采用回热循环可使制冷系数增加的制冷剂,可以采用较大的吸气过热度。对于采用回热循环而制冷系数变化不明显的制冷剂,一定的过热度有利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但吸气过热度太大会使排气温度升高。因此,吸气过热大小应根据蒸发温度、吸气管道的过热情况、制冷剂种类及制冷剂循环型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下列经验来确定。

1)以氨为制冷剂的制冷循环

(1)以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一般不采用热力膨胀阀。因此,设计计算中一般不考虑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过热度。

(2)回气管路中的过热。对氨泵供液系统,从蒸发器到循环贮液桶的回程管中,一般不会产生过热;在循环贮液桶到压缩机的吸气管道中,可能会有过热,但过热一般很小,可以不考虑。重力供液系统或直接膨胀供液系统,因为回气管较长,可能产生较大的过热度。

(3)氨制冷系统允许有一点过热度以防液击,但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循环的经济性。吸气温度一般在5℃以下,以免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过高。允许的吸气过热度见表4.16。

表4.16 氨压缩机允许吸气温度

蒸发温度/℃

±0

-5

-10

-15

-20

-25

-28

-30

-33

-40

吸气温度/℃

+1-4

-7

-10

-13

-16

-18

-19

-21

-25

过热度/℃

11357910111215
2)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对于氟利昂制冷系统,一般希望有一定的吸气过热度。一则可以提高循环的经济性;二则可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过热度大小可按下述原则确定:

(1)采用热力膨胀阀时,蒸发器出口气体过热度为3~5℃。

(2)单级压缩和双级压缩的高压级吸气温度,不应超过15℃,但也不能过低。

(3)双级压缩低压级允许的吸气温度与气—液热交换器性能及吸入管道的冷损失有关,一般可比蒸发温度高30~40℃。

(4)在气—液热交换器中,气体出口温度比液体进口温度低5~10℃。

(5)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部分的吸气过热度范围为12~63℃,蒸发温度较高时取较小值,反之取较大值。若气—液热交换器达不到这一过热度,可采用加设气—气热交换器的措施来提高吸气温度。

4.3.4节流前液态制冷剂过冷温度的确定

制冷剂液体在节流前过冷,一般对提高制冷循环的运行经济性是有利的。但要求实现过冷,往往需要增加设备投资和过冷本身的运行费。当确定采用液体过冷时,过冷温度可按下列经验选取。

1)以氨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单级压缩系统可以设置水冷式过冷器,出过冷器的氨液温度比进水温度高3℃。但目前通常不设水冷过冷器。进行循环计算时,进入节流阀前的氨液温度采用冷凝温度。

双级压缩系统是采用中间冷却器来过冷节流前的氨液。出中间冷却器冷却盘管的氨液温度,一般设定为比双级压缩中间温度高5℃。

2)以氟利昂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

单级压缩系统中,节流前液体的过冷是在冷凝器中实现的,一般取过冷度为5℃。

双级压缩系统中,节流前液体一般经过两次过冷。首先是在中间冷却器中过冷,然后在气—液热交换器中过冷。出中间冷却器冷却盘管的液体温度,比双级压缩中间温度高5~7℃;在气—液热交换器中,液体再过冷5℃。

在工程设计中是否采用过冷,过冷的程度如何,应该考虑具体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认真比较之后确定。在设计阶段增加一点工作量,将带来制冷装置长年运行的节能效益。

文档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

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参数设计确定制冷循环的设计参数,实质上就是确定制冷循环中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和工作压力。制冷剂的工作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温度、被冷却介质温度、传热温差及设备配置。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我国主要城市室外气象计算参数见采暖通风空调设计规范,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取决于生产工艺的要求;传热温差取决于热交换器的型式、冷却介质和被冷却介质的温度及节能要求等条件。一项制冷工程总是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而设计。在满足要求的制冷量和制冷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参数不同,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和能耗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