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年第7号台风“木兰”(热带风暴)的中心于8月10日10时50分前后在广东徐闻登陆(如图)。监测台风中心实时位置信息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 | B.RS | C.GNSS | D.数字地球 |
1. 两个“超级地球”位于( )
| A.地月系 | B.太阳系 | C.银河系 | D.河外星系 |
| A.离太阳距离近 | B.有厚厚的大气层 | C.由岩石矿物组成 | D.内部能量大量释放 |
1. 三位航天员太空“出差”期间在飞船内使用的电能主要来源于( )
| A.太阳能 | B.风能 | C.水能 | D.核能 |
| A.处于强辐射环境中 | B.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 C.宇宙天空是黑色的 | D.能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 |
| A.黑子出现于光球层,因呈黑色故称为黑子 |
| B.耀斑是色球层上喷射出来的红色火焰 |
| C.日珥出现于色球层,肉眼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
| D.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地球上所有地区都可看到绚丽的极光 |
1.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 A.地壳 | B.莫霍面 | C.上地幔 | D.软流层 |
| A.从高楼撤离时,应乘坐电梯 |
| B.在教室上课时,应立即往教室外跑 |
| C.在百货商场时,应就近躲藏在玻璃柜台后面 |
| D.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避开人多的地方 |
1.图中ABC三地处于常见的冰川地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所处地貌的特征是高耸尖锐 | B.B地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 |
| C.C地地貌属于冰碛地貌 | D.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 |
①角峰②峡湾③冰斗④牛轭湖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1.比拉沙丘是( )
| A.海浪沉积地貌 | B.海浪侵蚀地貌 | C.风力沉积地貌 | D.风力侵蚀地貌 |
| A.A | B.B | C.C | D.D |
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四个阶段按由早到晚的顺序排列为( )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② | C.①④②③ | D.②①③④ |
| A.溶洞 | B.钟乳石 | C.漏斗 | D.峰林 |
1.霞的形成主要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 A.无选择反射 | B.选择性散射 | C.选择性吸收 | D.无选择折射 |
| A.气温高 | B.尘埃少 | C.晴天多 | D.水汽多 |
1.南极的气温比北极更低,主要原因是( )
| A.①少 | B.②多 | C.③弱 | D.④强 |
| A.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 | B.车身油漆对大气辐射的吸收强 |
| C.汽车在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 D.车顶和玻璃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
1.该自然灾害是( )
| A.地面沉降 | B.泥石流 | C.地震 | D.滑坡 |
| A.遇到灾害发生时,站在原地不动 |
| B.可利用衣物裹住头部,顺着滚石方向快速往山下跑 |
| C.修建导流沟是预防该灾害发生的最主要措施 |
| D.居住在周边的人们,暴雨天要及时观察周围山体是否松动,主动转移避险 |
1. 推断崤山的岩石主要类型及该岩石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分别为( )
| A.沉积岩 | B.岩浆岩 | C.清澈温暖的浅海 | D.温暖湿润的森林 |
| A.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
| B.前寒武纪的地层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铁矿 |
| C.中生代的地层中可能含有三叶虫化石 |
| D.一般情况下,先形成的沉积岩地层处在后形成的地层之上 |
1.有关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
| B.是促使地球上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
| C.是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
| D.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
| A.可以降低水温,减少水分蒸发 | B.促进水面植物光合作用 |
| C.会降低当地的环境质量 | D.可提高土地利用率 |
1.在上右图示意的海浪侵蚀地貌中,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海蚀崖 | B.②-海蚀拱桥 | C.③-海蚀柱 | D.④-海蚀平台 |
| A.①-海滩 | B.②-沙嘴 | C.③-三角洲 | D.④-水下沙坝 |
1.自由蛇曲的成因是( )
| A.凹岸侵蚀 | B.凸岸侵蚀 | C.凹岸堆积 | D.凸岸堆积 |
| A.地壳缓慢下沉 | B.地壳缓慢上升 | C.河流持续下切侵蚀 | D.河流持续侧向侵蚀 |
1.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夏季能加强室内通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烟囱内空气的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上升 |
| B.室内空气经由风口4进入烟囱内,并通过烟囱风口1排出室外 |
| C.室内气压降低,室外空气经由风口5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加强室内通风的目的 |
| D.室内气压上升,室外空气经由风口5进入室内,从而达到加强室内通风的目的 |
| A.开:风口3、风口4 | B.开:风口4、风口5 | C.关:风口1、风口5 | D.关:风口1、风口3 |
材料一、地球圈层结构图材料二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气候变化
(1)科学家主要通过对____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中F、G之间的不连续面称为____。
(2)材料一图中,表示生物圈的是____(填字母),岩石圈的范围是____(填字母)。
(3)受人类活动影响,A圈层中____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得全球气候呈现变暖趋势。其原理是温室气体吸收____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____辐射能力也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4)与第四纪相比,恐龙繁盛时期地球表面气候特征是____、____(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作答)。科学家推测因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超级火山喷发,大量烟尘弥漫天空,烟尘对太阳辐射的____作用(填削弱作用类型)增强,最后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北京市(40°N)附近地区地形图及“当地上空的大气垂直分层”图
(1)在晴朗的时候,受山谷风效应影响,造成北京市山区和平原之间常出现风向昼夜相反的变化。在右面北京和延庆之间的剖面示意图中,画出B处白天的风向箭头,并判断其风向为____风,此时北京上空A点处的等压面与延庆相比是向____(填“上凸”或“下凹”)。
(2)在当地上空的大气垂直分层图中,①层的高度X的数值最接近____
| A.5千米 | B.8千米 | C.12千米 | D.18千米 |
(4)太阳活动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主要是通过影响到____(填数字①②③)层中的____层来实现的。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区域简图及甲乙两地的景观图。
材料二下左图为长江流域图。湖北宜昌以上河段为长江上游。2022年8月,受连日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鄱阳湖水系某河流入湖口水域滩涂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大地之树”景观(如下图)。
(1)材料一中甲地的地貌名称是____,与材料二中的____地(填“丙”或“丁”)地貌成因类似,自出山口到边缘堆积物颗粒逐渐变____(填“粗”或“细”)。
(2)说出材料一中乙地草方格沙障在防沙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3)长江上游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____、泥石流等。诱发泥石流发生的气象条件是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推测“大地之树”景观的形成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