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混凝土质量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0:05
文档

混凝土质量标准

混凝土质量标准一、原材料标准水泥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额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和有关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映要求的的混凝土工程已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2、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
推荐度:
导读混凝土质量标准一、原材料标准水泥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额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和有关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映要求的的混凝土工程已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2、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
混凝土质量标准

一、原材料标准

水泥

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额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和有关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映要求的的混凝土工程已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硅酸盐水泥  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的有关规定。

2、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的含量,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水化热。

3、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

 (2)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易高于60℃.

粗骨料

1、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

2、粗骨料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指标和坚固性,用于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岩石抗压强度。

3、粗骨料在应用方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粗骨料宜采用级配。

(2)对于混凝土结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3,且不得大于4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小于31。5mm。

(3)对于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粗骨料中的含泥量和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1。0%和0。5%;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标准损失不应大于8%。

(4)对于高强度混凝土,粗骨料的岩石抗压强度应至少比混凝土设计强度高30%;最大公称历经不宜大于25mm,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且不应大于8%;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5%和0。2%。

(5)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反应活性检验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细骨料

1、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规定;混凝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的有关规定.

 、细骨料质量含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泥块含量、坚固性、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还傻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上述指标外尚应包括石粉含量和压碎值指标,人工砂主要控制项目不包括氯离子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

 、细骨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中砂,且300um筛孔的颗粒通过量不易少于15%。

(2)对于有抗渗、抗冻、抗压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沙中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3.0%和1。0%;坚固性检验的质量损失不应大于8%。

(3)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沙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6% ~3。0范围之内,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2.0%和0.5%。

(4)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5)混凝土用海砂应经过净化处理。

(6)混凝土用海砂氯离子含量不易昂达与0.03%,贝壳含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用海砂的贝壳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C55 ~C40C35~C30

C20~C15

贝壳含量≤3

≤5

≤8

≤10

(7)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C60

C55~C30≤C25

石粉含量MB〈1。4

≤5。0

≤7.0

≤10。0

MB≥1。4

≤2.0

≤3。0

≤5。0

(8)不宜单独采用特细砂作为细骨料配置混凝土。

(9)河砂和海砂应进行碱硅反应活性检验;人工砂应进行碱—骨料活性反应检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工程,不宜采用有碱活性的砂。

矿物掺合料

1、用于混凝土中的矿物掺合料可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硅灰、沸石粉、钢渣粉、磷渣粉;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粒化高炉矿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GB/T 20491的有关规定,其他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满足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矿物掺合料的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有关规定。

2、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需水量比、烧失量和三氧化硫含量,C类粉煤灰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游离氧化钙含量和安定性;粒化高炉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活性指数和流动度比;钢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游离氧化钙含量、三氧化硫含量、氧化镁含量和安定性;磷渣粉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细度、活性指数、流动度比、五氧化二磷含量和安定性;硅灰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比表面积和二氧化硅含量。矿物掺合料的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放射性。

3、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掺用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在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3)矿物掺合料宜于高校减水剂同时使用.

(4)对于高强混凝土或有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等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不宜采用低于Ⅱ级的粉煤灰。

(5)对于高强混凝土和有耐腐蚀要求的混凝土,当需要采用硅灰时,不宜采用二氧化硅含量小于90%的硅灰。

外加剂

1、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防冻剂》JC475和《混凝土膨胀剂》GB23439的有关规定。

2、外加剂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产掺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和外加剂匀质性两方面,混凝土性能方面的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和抗压强度比,外加剂匀质性方面的主要控制方面应包括PH值、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防冻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含气量和50次冻融强度损失率比;膨胀剂主要控制项目还应包括凝结时间、限膨胀率和抗压强度。

3、外加剂的应用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外加剂应与水泥既有良好的适应性,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

(2)高强度混凝土宜采用高性能减水剂;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减水剂;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缓凝剂或缓凝减水剂;混凝土冬期施工可采用防冻剂。

(3)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

(4)宜采用液态外加剂。

1、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PH值、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和水泥胶砂强度比。当混凝土骨为活性时,主要控制项目啊还应包括碱含量。

3、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为将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

(2)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混凝土性能要求

拌和物性能

1、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有关规定;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2、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可采用坍落度、维勃稠度或扩展度表示。坍落度检验适用于坍落度不小于10mm的混凝土拌和物,维勃稠度检验适用于维勃稠度5s~30s的混凝土拌和物,扩展度适用于泵送高强度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坍落度、维勃稠度和扩展度的等级划分及其稠度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1、2、3中的规定。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

等级坍落度(mm)

S110~40
S250~90
S3100~150

S4160~210
S5≥220

混凝土拌和物的维勃稠度等级划分

等级维勃稠度(S)

V0≥31

V130~21

V220~11
V310~6

V45~3
 混凝土拌和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

等级扩展度(mm)

等级扩展度(mm)

F1≤340

F4490~550
F2350~410F5560~620
F3420~480

F6≥630

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允许偏差

拌和物性能允许偏差
坍落度(mm)

设计值≤40

50~90

≥100

允许偏差±10

±20

维勃稠度(s)

设计值≥11

10~6

≤5

允许偏差±3

±2

±1

扩展度(mm)

设计值≥350

允许偏差±30    

3、混凝土拌和物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泵送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设计值不宜大于180mm。

4、泵送高强度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自密实混凝土的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

5、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应影响混凝土的正常施工.泵送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6、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练好的和易性,并不得离析或泌水.

7、混凝土拌和物的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和混凝土性能要求。

8、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中的要求。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 270中混凝土拌和物中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或其他准确度更好的方法进行测定。

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
干燥环境0.30

0.06

1。00

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含量0.20
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0。10

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

9、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剂外夹击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中的规定。

混凝土含气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混凝土含气量(%)
20≤5。5

20≤5.0

40≤4.5

力学性能

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混凝土力学性能实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10 、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和C100。

3、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标准》GB/T 50107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

长期性和耐久性能

1、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

抗冻等级(快冻法)

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
F50F250D50P4KS30
F100F300D100P6KS60
F150F350D150P8KS90
F200F400D200P10KS120
〉F400

>D200

P12KS150
>P12

〉KS150

3、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中的规定,且混凝土龄应为84d.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CM法)

等级RCM-Ⅰ

RCM—Ⅱ

RCM-Ⅲ

RCM—Ⅳ

RCM—Ⅴ

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RCM法)(×10—12㎡/s)

DRCM≥4。5

3。5≤DRCM<4。5

2。5≤DRCM〈3。5

1。5≤DRCM〈2。5

DRCM<1。5

(2)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中的规定,且混凝土龄期宜为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才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料的的50%,测试龄期可为56d。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量法)

等级Q—Ⅰ

Q-Ⅱ

Q-Ⅲ

Q-Ⅳ

Q—Ⅴ

电通量Qs(C)

Qs≥4000

2000≤Qs<400

1000≤Qs<2000

500≤Qs〈100

Qs<500

(3)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等级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等级T—Ⅰ

T—Ⅱ

T—Ⅲ

T—Ⅳ

T-Ⅴ

碳化深度d(mm)

d≥30

20≤d<30

10≤d〈20

0.1≤d〈10

d<0。1

(4)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中的规定.

混凝土早期抗裂性能等级划分

等级L—Ⅰ

L-Ⅱ

L-Ⅲ

L-Ⅳ

L—Ⅴ

单位面上的总开裂面积C(/mm2,㎡)

C≥1000

700≤C〈1000

400≤C<700

100≤C<400

C<100

(5)混凝土耐久性能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评定,并应合格。

配合比控制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

2、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要求,强度以及其他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3、对首次使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三个月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开盘鉴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生产使用的原材料应与配合比设计一致.

(2)混凝土拌和物评定应满足施工要求。

(3)混凝土强度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在混凝土配合比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

生产控制水平

1、混凝土工程宜采用预拌混凝土。

2、混凝土生产技术水平可按强度标准差(

生产场所强度标准差σ

C20C20~C40

≥C45

预拌混凝土搅拌站

预制混凝土构件厂

≤3。0

≤3.5

≤4.0

施工现场搅拌站≤3.5

≤4.0

≤4.5

4、实测强度达到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应按公式计算,且P不应小于95%。

P=n0  ×100%

n

式中:P-—统计周期内的实测强度标准之组数的百分率,精确到0.1%

no-—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的时间组数。

5、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和预制混凝土构建厂的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施工现场搅拌站的统计周期可根据十几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

生产施工质量控制

1、混凝土生产施工之前,应制定完整的技术方案,并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严禁加水。

原材料进场

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按规定批次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产品还应提供使用说明书.

2、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检验。

3、水泥按不同厂家、不同品种和强度等级分批储存,并应采取防潮措施;出现结块的水泥 不得用于混凝土工程,水泥出场超过三个月(硫铝硅酸盐水泥超过45d),应进行复检,合格者方可使用。

4、粗、细骨料堆场应有遮雨设施,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粗、细骨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

5、矿物掺合料存储时,应有明显标记,不同矿物掺合料以及水泥不得混杂堆放,应防潮防

雨,并应符合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矿物掺合料

文档

混凝土质量标准

混凝土质量标准一、原材料标准水泥1、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额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高强度混凝土和有关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映要求的的混凝土工程已采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和《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的有关规定。2、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应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