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4期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配套了许多生动形象有趣的插图,而且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幅或者几幅的插图,其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插图对他们的学习辅助作用更为突出,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我就来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用课文插图。
一、巧用插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小学课文的插图比较具体、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由插图导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为学生能走进文本创设情境。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中,我用利用课件出示第一幅图,春天时的小柳树和小枣树,问:“小朋友,你们观察这两棵树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有的说:“小柳树长满了绿绿的叶子,长长的枝条非常美。”有的说:“小枣树,春天来了还是没有长出叶子,光秃秃的的,非常难看。”有的说:“小柳树长得很美丽,小枣树长得很难看。”……我又出示课件课文的第二幅图,秋天时的小柳树和小枣树,问:“小朋友,你们再看看,秋天的小柳树和小枣树跟春天时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们说:“小枣树结满了枣子,小柳树叶子落光了。”有的说:“小枣树结满了枣子,小柳树不结果子。”有的说:“小柳树还是那么美,小枣树长满了绿绿的叶子,还结满了红红的枣子,全家坐在枣树下吃枣子。”师:“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了,都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这个故事。课堂上充分的利用插图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二、巧用插图,突破重点和难点
现行教材中的插图,大都贴近生活,富有情趣,与教材紧密结合。文中有些插图,往往描绘的是一个重点的场景和重点部位,有助于我们突破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要重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比尾巴》一课中,我注重启发学生将小动物尾巴的特别与插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借助插图中所画的小动物用尾巴在干什么,让学生来回答他们各自尾巴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荷花》一课中的插图,画出了不同姿态的荷花,在学习时,让学生把课文描写三种姿态的荷花用笔勾画出来,再进一步图文对照,就能体会到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每一朵都很美,都值得大家去慢慢欣赏,利用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图文对照,更能有效的突出重点。
三、巧用插图,展开想象,体会情感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爱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里精美的插图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孩子能够自由的联想。《新课程标准》提出: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一幅图上的事物,只有展开联想才能真正体现作者作画的意图和情感。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风娃娃》“纤夫拉船”的画面时,从纤夫们身子前倾,可以联想到船开得很慢,纤夫们都在使劲;而来了风娃娃会怎么样呢?纤夫们又会怎么样?由此,让学生在细致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再认真反复地体会风娃娃为人们做的好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利用插图,复述故事
正如古人所说的:“记忆是智慧之母”,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所学的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做过解答的问题,他们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科学的探索,而是接受人类的文明成果,能够记下来就是收获。我们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了有许多课文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既反映课文内容,又突出课文中心,是帮助学生记忆、复述课文的好材料。比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比较长,让学生复述课文时,比较困难,于是我出示课文插图课件,学生根据课文插图,很快就能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
五、巧用插图,培养爱美情操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课本里的插图内容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鸟鱼虫、风土人情等,让学生畅游其中获得审美的体验、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因为很多插图的画面蕴含珍丰富的人文因素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如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让学生看到,绿油油的禾苗,茂密的树木,唱歌的鸟儿、跳跃的鱼儿,一切都那么美丽……学生从内心由衷地赞叹“江南真的是太美了!”由此,学生便产生了热爱大自然和祖国的情感。还有在教学《爷爷和小树》时,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让学生把文中爷爷给小树穿“衣”及在树下乘凉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说说从中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老爷爷爱护树木,冬天怕小树被冻坏了。”有的学生说:“如果老爷爷不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服’,小树就会冻死了,老爷爷就不能在树下乘凉了。”“爷爷给小树穿上‘衣服’,春天来了,小树才能长得得好,树叶才长得茂盛。”等。通过插图,让他们感受到了老爷爷美好的心灵,同时也明白了人与树的关系。
总之,课文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悉心揣摩这一幅幅小小的插图,仔细思考如何巧妙甚至创造性地利用编者提供的这一系列教学资源,使小小的插图“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给孩子们带来一个大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的课文才会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让课文插图走近孩子,让课堂教学因插图而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