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构)筑物间距离汇总
1竖向设计:
1.1确定竖向标高的依据
1.1.1应满足防洪水、防潮水和排除内涝水的要求;
1.1.2应与所在城镇、相邻企业和居住区的标高相适应;
1.1.3应方便生产联系、运输及满足排水要求;
1.1.4在满足第1~3款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土方平衡工程量最小,最大限度经济化。
1.2竖向设计标高数值的规定
1.1.1一般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可为0.15~0.30米,行政及生活配套建筑物可为0.30~0.45米。
1.2.2当建筑物位于排水不良地段时,可适当加大室内外高差。
2场地排水
场地排水分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两种形式。
2.1明沟排水
2.1.1雨水明沟的断面形式,通常采用矩形。
2.1.2明沟的起点及分水点的深度,不宜小于0.2m,盖板明沟不宜小于0.3m。明2.1.3明沟沟底宽度不宜小于0.4m。
2.1.4明沟的纵坡,不宜小于3%;
2.1.5厂内明沟应进行铺砌,并宜加设盖板。
2.1.6明沟边缘距建筑物基础外缘不宜小于 3 米。
2.2暗沟排水
2.2.1暗沟排水的雨水口应设置在汇水集中并与雨水管道连接短捷处;建筑物出入口、地下管道的上方不宜设置雨水口。
2.2.2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
2.2.3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25~50m。
2.2.4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
2.2.5当道路交叉口为最低标高时,应增设雨水口。
3管线综合布置
3.1地下管线
3.1.1地下管线综合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管让自流管;
2)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3)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4)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5)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6)新建的让现有的;
3.1.2地下管线交叉布置时,其竖向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给水管应该在排水管上面;
2)可燃气体管道应在除热力管道外的其他管道上面;
3)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道下面、其他管道上面;
4)热力管道应在可燃气体及给水管道上面。
3.1.3地下管线(沟)穿越道路时,管顶或者沟顶附土厚度应根据其上面荷载的大小及分布、管材强度及土壤的冻结深度等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1)管顶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底的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米。
2)若不能满足第1)条要求时,应加防护套管或设管沟。
3.2地上管架
3.2.1地上管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 建筑物、构筑物 | 最小水平距离(米) | 备注 | ||
| 1 | 建筑物突出外缘或者突出部分外缘 | 有门窗 | 3.0 | |
| 无门窗 | 1.5 | |||
| 2 | 道路 | 1.0 | ||
| 3 | 人行道外缘 | 0.5 | ||
| 4 | 厂区围墙(中心线) | 1.0 | ||
| 5 | 照明电缆及灯杆中心线 | 1.0 | ||
| 6 | ||||
| 名称 | 最小净空高度(米) | 备注 | |
| 1 | 厂区道路(从路拱算起) | 5.0 | |
| 2 | 人行道(从路面算起) | 2.5 |
4.1厂区道路的选型:
根据饲料厂的生产需要要求及工程施工特点,通常选用混凝土路面。
4.2厂区道路的宽度
厂内道路的宽度根据车辆通行、消防和人行需要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 道路类型 | 路面宽度(米) | 备注 | |
| 1 | 主干道 | 6.0(7.0) | |
| 2 | 次干道 | 4.0~6.0 | |
| 3 | 支道 | 4.0 | |
| 4 | 车间引道 | 3.5或4.0,也可以和建筑物大门相适应 |
| 道路类型 | 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米) | ||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道 | |
| 主干道 | 12 | 9 | 6 |
| 次干道 | 9 | 9 | 6 |
| 支道 | 6 | 6 | 6 |
当主、次干道和支道纵坡变更处的两相邻坡度差大于2%时,应设竖向曲线。竖向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米,长度不应小于15米。
| 厂内道路类别 | 主干道 | 次干道 | 支道、车间引道 |
| 最大纵向坡度 | 6% | 8% | 9% |
| 建筑物、构筑物 | 最小距离(米) | 备注 | |
| 1 | 建筑物靠近围墙一侧无消防通道 | 5 | |
| 2 | 建筑物靠近围墙一侧有消防通道 | 6 | |
| 3 | 面向道路一侧无出入口 | 1.5 | |
| 4 | 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但是无车辆通行 | 3.0 | |
| 5 | 面向道路一侧有出入口,并且有车辆通行 | 6~9 | |
| 6 | 管道支架 | 1.0 | |
| 7 | 照明灯杆 | 0.5 | |
| 8 | 围墙 | 1.0 |
厂内道路平面交叉应设置在直线路段,并宜正交。当需要斜交时候,交叉角度不宜小于45°。
5建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5.1建筑物间的安全距离
| 主车间 (≤24米) | 主车间 (>24米) | 库房 | 筒仓 | 消防 泵房 | 锅炉房 (天然气) | 油罐 | 办公用房 | 厂内主要道路 | |
| 主车间 (≤24米) | 14 | 15 | 14 | 14 | 15 | 14 | 5 | ||
| 主车间 (>24米) | 15 | 10 | 15 | 13 | 12 | 15 | 5 | ||
| 库房 | 14 | 15 | 14 | 15 | 14 | 14 | 15 | 14 | 5 |
| 筒仓 | 15 | 10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5 |
| 消防泵房 | 14 | 15 | 14 | 15 | 14 | 15 | 5 | 5 | |
| 锅炉房 (天然气) | 14 | 13 | 14 | 15 | 14 | 15 | 25 | 10 | |
| 油罐 | 15 | 12 | 15 | 15 | 15 | 15 | 15 | 15 | |
| 办公 用房 | 14 | 15 | 14 | 15 | 5 | 25 | 15 | 8 | 5 |
| 厂内主要道路 | 5 | 5 | 5 | 5 | 5 | 10 | 15 | 5 |
1、车间防火等级为丙类;耐火等级二级(>24米),耐火等级三级(≤24米);
2、筒仓为丙类,容量3000m³;
3、汽油油罐储量20m³;
4、办公用房包含办公楼、宿舍等,耐火等级三级。
5、锅炉房(天然气)一般为甲类厂房。
6、库房(成品库、原料库)为丙类厂房,耐火等级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