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程名称 | 交底时间 | ||
| 交底提要: 交底内容: 一、负环管片概况 管片外径为Φ4400mm,管片内径为Φ,宽度为1000mm,厚度为250mm,采用C50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2。管片采用双面楔形通用环设计,楔形量为30mm,衬砌环由1个封顶快(K),2个连接块(B1、B2)和3个标准块(A1、A2、A3)组成。管片的衬砌环纵、环缝采用弯螺栓连接,其中每环纵缝采用10根M24螺栓,每个环缝采用12根M24螺栓,螺栓机械性能等级为10.9级,螺母机械性能等级为10.9级。 本区间设置11环负环管片,从负9环到负1环(无0环管片)。 图1-1 负环管片布置示意图 二、负环安装施工 2.1、负环安装前准备工作 1、盾构机整体组装好、各项功能调试正常; 2、反力架、始发托架安装到位,焊接牢固; 3、管片运输车正常工作,管片准备充分并提前粘贴好丁腈软木橡胶板(环缝)。 4、始发托架尾部距离反力架有500mm间隙,需提前焊接工钢与始发托架轨道齐平,一端满焊牢固在始发托架上,另一端满焊牢固在反力架上。焊接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2.1-3 工字钢支撑平面布置图 图2.1-4 工字钢支撑示意图 2.2、负环管片安装工艺 2.2.1 负环安装工艺 1、为了后期便于拆除负环,本区间负环管片采取通缝拼装的方式进行。 2、区间始发均在转弯段,-9环管片封顶块(K)块安装位置为正上方(按掘进方向,K块在15点位)。 3、在安装负环管片前,因盾尾和管片之间存在55mm间隙,在盾尾五到十点位置安放6根长1.2m的14a型槽钢,横向放置,对第一环负环管片进行支撑,使管片背部与盾尾内壁之间形成均匀的盾尾间隙,保证管片与盾尾同心。安装时应注意避开千斤顶撑靴,等待盾构机完全进入洞内,洞口开始进行同步注浆时,将槽钢拆除,以保证盾尾间隙。
图2.2-1 槽钢安装示意图 4、-9~-1环管片只粘贴丁腈软木橡胶板(环缝),不粘贴弹性橡胶密封垫和自粘性橡胶薄片,管片连接螺栓也不需加遇水膨胀橡胶圈,从+1环开始必须正常使用防水材料。 2.2.2 负环管片安装步骤 1、第-9环管片开始从下往上拼装,首先安装拱底块,再依次安装标准块或邻接块,最后安装封顶块(K)。先安装(A2)1块,再依次安装(A1)1块,邻接块及封顶块;在安装第一个整环管片(B1)1块、(B2)1块时,需在管片安装机的抓取头归位之前,用L型钢板将这两块管片固定在盾壳的固定位置,钢板焊在盾壳内表面,安装好封顶块拧紧连接螺栓后拆除L型钢板。第一环负环管片拼装完成后,用推进油缸把管片推出盾尾,推进时,注意控制推进油缸行程,尽量使其推进油缸的行程保持一致。施加一定的推力把管片压紧在反力架上,确保管片与反力架紧贴。 2、由于负环管片与始发架轨面间有105mm间隙,在管片脱出盾尾后,必须在始发架轨面与管片之间设置150mm高三角木楔子垫实,每环管片左右各垫4个(共计8个),根据实际衬垫效果,可适当增加木楔子的数量。 3、共9环负环,拼装顺序依次为K块在15(-9环)→12(-8环)→9(-7环)→6(-6环)→3(-5环)→15(-4环)→12(-3环)→9(-2环)→6(-1环)点位。 2.2.3 负环管片加固 为防止负环管片失稳及扭转,待管片推出盾尾后使用Φ16钢丝绳绕过负环管片顶部,将绳头分别留在始发托架两侧,每个绳头穿上紧绳器或花篮螺栓,将紧绳器或花篮螺栓的另一侧挂在始发托架的吊耳上,旋转紧绳器或花篮螺栓,紧固在始发托架上。钢丝绳长15m,每环1m设置一道。
图2.2-2 负环管片加固示意图 三、质量控制要点 (1)在安装负环管片阶段,由于围护结构和加固后的地层强度较高,盾壳与地层间基本无摩擦力,盾构始发容易发生刀盘摆动和盾构扭转。始发掘进时采用低推力、低转速、低速度向前推进,减小盾构扭转和摆动幅度,加强盾构姿态检测,必要时刀盘反转纠偏,同时在盾构上焊接防扭桩防止盾构始发时扭转,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对即将进入洞口的防扭支座割除打磨,以免损坏帘布密封。 (2)管片安装质量应以满足设计要求的隧道轴线偏差和有关规范要求的椭圆度及环、纵缝错台标准进行控制。 (3)负环管片安装成圆后,管片在后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每组推进油缸的行程,使每组推进油缸的行程差小于10mm,保证管片的断面与设计线路垂直。在管片的后移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使管片从盾壳内的槽钢上滑落; (4)每拼一环管片由千斤顶推出盾尾,在管片脱离盾尾时及时用木楔垫实管片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并用钢丝绳把负环管片与始发托架捆绑牢固,直至盾构处于出洞前位置。 (5)管片安装允许误差: 表3-1 整环管片拼装精度要求 序号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
| 1 | 衬砌环直径椭圆度 | ±0.5‰D | |
| 2 | 相邻管片径向错台 | ±6 | |
| 3 | 相邻环片环面错台 | ±6 |
1、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有关的安全工作规程。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特殊工种作业证,并做到持证上岗。
2、使用电动工具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且必须使软橡胶电缆,配备漏电保护器,并应有良好接地。严禁私拉乱接电源。
3、安装作业人员在上下攀爬过程中必须注意力集中,防止抓脱、踩空。
4、作业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力集中,防止挤压手脚。
5、所有作业人员均应自觉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
6、所有作业人员均应正确使用并自觉维护安全设施,保证安全设施的可靠性。
7、起重捆绑必须由专人检查,保证万无一失。
8、起吊前,应对吊物可能出现的水平移动方向做出判断,作业人员应避开其运动方向的正前方,吊物周围的所有死角均不得站人。
9、非电气人员不得乱动、乱碰、乱接电气系统,操作工也应在电气人员的同意交接后,方可进行电气系统的操作。
10、由于施工中施工工种多、人员多,各工种作业人员要保持联络,互相提醒。
| 技术负责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 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