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框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网络交往的规则和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
(2)掌握网上自我保护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网络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积极预防网络危害
2、难点:如何抵制网络垃圾的诱惑,正确理解“网络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它和现实世界一样需要遵循共同的规则”的道理。
三、教学理念
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结合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构建体验——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模式
体验——探究——感悟——提升教学模式
五、教学方法
情景案例分析法、经验分享法、讨论法等
六、总体设计思路
师生一起共同探究网络交往规则,通过设置情境、分析案例、辨论让学生体验、理解网络交往的两面性,最后通过“创建绿色网吧”中我的誓言,学生感悟升华,使学生把所说的所谈的内化为自己的品德,再外化在他们的行动上。
七、教学过程
教学
| 环节 | 教学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 创设 情景 导入 新课 | 随着互联网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上冲浪成为人们的一大喜好,网上购物,逐渐成为网民们喜爱的购物方式。前几天,我在网上发现一家购物网站,里面的MP3特别便宜,价格是市面上的三分之一,外观也很新颖,我有点动心,到底要不要把钱汇过去?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谋。 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互联网是片海,这里有明媚的阳光也有腥黑的风雨;有欢快的浪花也有危险漩涡,稍不留神,就可能误入岐途。网上购物虽然简单便捷,但也有陷阱,网上交易也有欺诈。 |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网上购物入手,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
| 师生 交流 尝试 | 活动一:出示案例——《梅平的悠悠网事》 环节一:分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环节二:各组交流(比比哪组发言最精彩) 教师小结:网络是人类技术进步的产物,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造成伤害。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创设故事情境,以案示法。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
| 活动二:思考课本73页事例 环节一:学生讨论——中学生面临的网络危害主要有哪些? 环节二:师生小结——网上自我保护的知识 环节三:合作交流、经验共享 (1)你有过战胜网络危害的经历吗?你是怎么做的,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你在网上遭遇过什么麻烦,说一说,大家来帮忙。 | 展示学生身边受网毒伤害的案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学生反思、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网络危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交流网上交往的经历和方法,利用同伴相互教育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网络交往水平。 | |
| 成功 | 活动三:网上冲浪,要守规则 辩一辩:有人认为,网络交往超越了时空,网络交往中的“自由”没有限度,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辨论。 教师归纳:网络交往中的自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自由一样,只有在道德、法律、人情的范围内,才有极大的自由了。因此这种自由是有限度的。 | 展开辩论,让学生在唇舌战中内化知识,最终统一认识,得出结论:只有遵守网络规则,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
| 发散 思维 自我 教育 | “创建绿色网吧”中我的誓言 让学生交流上网约定书,给自己设定相应规定与要求。并出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教师总结:网络是先进的,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速度、节奏、方式;网络是危险的,网络上随时有陷阱,到处有诱惑。作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自觉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努力净化网络环境,使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另一个空间。 | 这是本课落脚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所获得的体会、感悟用于自己的实践,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
| 课外 拓展 综合 运用 | 课外活动: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上网自我保护知识的手册,全班进行交流。 | 这种感悟是真实的,是加强理解,内化知识的过程,对学生起到良好的自我教育;同时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特殊的教育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