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结果公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3:06:24
2007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结果公示
2007年度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科研论文类一等奖(9项)序号题目单位作者1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研究杭州市教育局徐一超施光明王曦俞晓东2培养“阳光少年”探索“阳光教育”—构建让孩子身心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黄凤英鲍海淞(执笔)戴玉梅胡鹰翔3教师“打包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周德生赵民崔治峰4雪落无痕润物无声——基于“无痕教育”理念的小学德育方式变革研究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钟芝兰许杏芳过承珊(执笔)陆亚萍5均衡发
导读2007年度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科研论文类一等奖(9项)序号题目单位作者1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研究杭州市教育局徐一超施光明王曦俞晓东2培养“阳光少年”探索“阳光教育”—构建让孩子身心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黄凤英鲍海淞(执笔)戴玉梅胡鹰翔3教师“打包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周德生赵民崔治峰4雪落无痕润物无声——基于“无痕教育”理念的小学德育方式变革研究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钟芝兰许杏芳过承珊(执笔)陆亚萍5均衡发
2007年度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 科研论文类 | | |
| 一等奖(9项) | | |
| 序号 | 题目 | 单位 | 作者 |
| 1 |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研究 | 杭州市教育局 | 徐一超 施光明 王曦 俞晓东 |
| 2 | 培养“阳光少年”探索“阳光教育”—构建让孩子身心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 | 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 | 黄凤英 鲍海淞(执笔) 戴玉梅 胡鹰翔 |
| 3 | 教师“打包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 | 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 | 周德生 赵 民 崔治峰 |
| 4 | 雪落无痕 润物无声——基于“无痕教育”理念的小学德育方式变革研究 |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 钟芝兰 许杏芳 过承珊(执笔) 陆亚萍 |
| 5 | 均衡发展理念下提升山区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实践与研究 | 余姚市教育局 | 葛云中等 |
| 6 | “照顾儿童个体差异”的作业设计和案例开发研究 | 温州市实验小学 | 白莉莉 张坚鸥 何桂琴 黄 海(执笔) 程胜芬 |
| 7 | 从“单课”走向“单元”——校本研训一体化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 武义县实验小学 | 石玉珍 |
| 8 | 建立“开放、自主、人文”现代学校管理文化的实践研究 | 义乌市实验小学 | 金孜红 |
| 9 | 教师人格塑造的行动研究 | 诸暨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陈士杰 |
| 二等奖(26项) | | |
| 1 | 整体思维 单元设计——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 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 | 高军玉 陈 琳 |
| 2 | 特级教师工作室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 俞国娣 |
| 3 | 中小学世界遗产教育的实践研究 | 杭州市下城区教研发展中心 | 郑宏尖 汪琪(执笔) |
| 4 | 为了教育公平——名校连锁集团化办学探索 |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 马冬娟 郑仁东 周爱芬 邱伟刚 李 勤 |
| 5 | 学校管理变革中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 杭州市胜利小学 | 张浩强 陆 虹 马 兰 |
| 6 | 基于教育生态的学校三维成功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 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 | 陈 锋 金明强(执笔) |
| 7 | 好玩·互动·快乐——基于“快乐生活”理念的幼儿园特色主题活动研究 | 杭州市红缨幼儿园 | 陈 蕾 黄 静(执笔) |
| 8 | 普通高中促进0-3年教龄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 | 建德市新安江中学 | 赖国法 李进强(执笔) |
| 9 | 轻负.高质.和谐——当今小学办学思路创新的行动研究 | 宁波市江东实验小学 | 刘光霞等 |
| 10 | 鄞州现象:人人享受满意的教育—创建均衡优质的“新一轮”教育强区的实践与研究 | 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 | 李永明等 |
| 11 | 构建培养现代“立体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宁波市慈溪实验高级中学 | 杨云生等 |
| 12 | 高中数学动态分级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 象山中学 | 邱争光等 |
| 13 | 农村小学教师自主、有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策略研究 | 苍南县龙港镇第八小学 | 王大爱 陈应验 陈乃双 尤广国(执笔)杨秋洁 |
| 14 | 高中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 温州中学 | 马玉斌 |
| 15 | 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成长研究 | 永康市明珠学校 | 林祖喜 |
| 16 | 基于心理减负的初中生学业减负的实践研究 | 浦江县教育局 | 黄瑞光 |
| 17 | “五分钟课堂”:小学生多元化自主展示的学习模式探索 | 浦江县实验小学 | 俞 念 |
| 18 | “青海生”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 |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章云生 陈报南 |
| 19 | 在对话中走向德性和谐——德性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 义乌三中 | 毛新民 |
| 20 |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上虞市春晖中学 | 李培明 |
| 21 | 高中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和质量保证研究 | 诸暨市草塔中学 | 冯 军 |
| 22 | 扬民族精神之魂,植校园文化之根——学校仁爱文化构建的实践研究 | 嵊州市逸夫小学 | 张 柯 |
| 23 | 高中科技实践活动课程化实施的研究 | 桐乡市高级中学 | 张金标 |
| 24 | 区域内强校名校托管农村完小的思考和实践 | 衢州柯城教育体育局 | 陈先福 |
| 25 | 发展元认知教育为核心的现代高中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 | 缙云中学 | 李岳林 |
| 26 | 以“小课题”为载体的初中学生探究性学习有效过程的实践探索 | 舟山定海五中 | 林益富 傅海龙(执笔) |
| | | |
| 三等奖(50项) | | |
| 1 | 教师信念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研究 |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 | 生 谢卿(执笔) |
| 2 | 扬童心 葆童真 激童趣——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 富阳市富春第二小学 | 盛功来 葛素儿(执笔) 赵晓云 周 炜 李芬芳 |
| 3 | 打造优质平民教育——杭州天成教育集团办学模式实践研究 |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 孙宝瑞 蒋 红(执笔) |
| 4 | 让高中学生享受高品质的课堂生活—新课程背景下盘活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设计 | 杭州市夏衍中学 | 夏衍中学课题组 周 萍 骆中成(执笔) |
| 5 | 《我家住在钱塘边》:以网络为特质的地方课程构建与实践 | 杭州市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 | 汤关木 李国亮 冯祖扬 |
| 6 | 让每一位聋生都能更好的生活——聋校“9+x”生计教育模式的研究 | 杭州市萧山区聋哑学校 | 陈志相 王水奉 方雅红 高红莉 周 凌 |
| 7 | 民主听证:高中生公民教育创新的实践 | 杭州市萧山九中 | 葛福传 诸先元 金利锋 何 斌 余 谦 |
| 8 | 基于对话理念的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变革的研究 | 富阳市第二中学 | 林日青 徐勇为(执笔) |
| 9 | 全寄宿制中小学生的营养调查与干预评估 | 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 杨再敏等 |
| 10 | 新童谣传播中教育干预的实践研究 | 奉化市实验小学 | 范伟东等 |
| 11 | 和谐文化引领下小学艺术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奉化市居敬小学 | 卓 晖等 |
| 12 | 县级师训机构实施教师全员培训 注重整体有序推进的实践 | 象山县教科研中心 | 韩国存等 |
| 13 |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 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 柯长瑜 叶一丹 金 全 朱芒芒 郑纯碧 |
| 14 | 农村乡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 永嘉县教育局教研室 | 单芬芬 刘春联(执笔)李小秋 汪喜梅 孙淑怀 |
| 15 |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校本化研究 | 平阳县昆阳镇第三小学 | 施正宣 温小欧(执笔)江盛盟 白江灵 周娇慧 |
| 16 | 山区外出家庭留守子女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 泰顺城关中学、泰顺七中 | 林美春 郑挺谊(执笔)翁永电 蔡志刚 林 杰 |
| 17 | 初中学校“网络教研”五种模式的实践研究 | 金华市十八中 | 杜升潮 |
| 18 | 小学“理财与生活”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的实践研究 | 兰溪市实验小学 | 徐志华 |
| 19 | 初中文学作品鉴赏性导读的实践研究 | 永康市第三中学 | 王艾荷 |
| 20 | 概念构图应用策略的研究 | 东阳市吴宁五校 | 李成良 |
| 21 | 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 东阳市六石高级中学 | 蒋云飞 |
| 22 | “三宽”办学特色的实践理论探讨 | 金华汤溪中学 | 丰建林 |
| 23 | 小学语文三维目标的设计与整合实施的研究 | 临海市哲商小学 | 叶玲娇 |
| 24 | 区域推进“新农村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 温岭市教育局 | 张江 |
| 25 |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资源包的材料编写与网络应用 | 天台县实验小学 | 张智品 裘相业 |
| 26 | 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温岭市横湖小学 | 金维明 |
| 27 | 构建“绿色教育”办学体系的实践与研究 | 绍兴市高级中学 | 娄宝海 |
| 28 | 教师校本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绍兴市北海小学 | 董建奋 |
| 29 | 中学网络诚信档案系统开发研究 | 绍兴一中 | 俞自强 |
| 30 |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 绍兴市高级中学 | 陈柏良 |
| 31 | 以案例为抓手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 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 | 陈丽君 |
| 32 | 中小学教学与科研一体化的行动研究 | 嵊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章晓炀 |
| 33 |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校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 嵊州市爱德外国语学校 | 董苗生 |
| 34 | 基础道德"四互"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 嘉兴市教育局 | 曹兴兴 |
| 35 | 生态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 嘉善县教育局 | 吴重秋 |
| 36 | 构建“阳光校园”的行动研究 | 桐乡市芝村中心小学 | 严明强 |
| 37 | 以民间文化为载体的园本课程的开发 | 嘉善第四幼儿园 | 周培琪 |
| 38 | 聚焦“后20%”构建学生学业发展评价新体系 | 湖州八中 | 邵建华 |
| 39 | 《快乐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 湖州吴兴区龙泉小学 | 郑建勇 |
| 40 | 以集体备课为载体引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研究 | 湖州南浔区教研中心 | 倪丹英 |
| 41 | 以发展性辅导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 | 长兴县教育局 | 施秋奕 |
| 42 | 农村中小学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研究 | 安吉县教育局 | 吴烈强 |
| 43 | 向省级教育强县迈进---关于常山教育的第二个调研报告 | 衢州市教育局 | 姚宏昌 毛佩清 |
| 44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双车道培训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 衢州高级中学 | 吴光耀 丁 萍 |
| 45 | 课间游戏:激活阳光校园文化的新元素 | 龙游启明小学 | 黄幸福 吴荣华 |
| 46 | 跟进需要 规划菜单 主动发展——菜单式校本培训的思考与实践 | 景宁县第一实验小学 | 柳敏敏、徐祝健 |
| 47 | 城区小学流动人口子女学困生分类辅导的有效策略研究 | 丽水莲都区梅山小学 | 杨巧玲、聂建芬、陈振伟 |
| 48 | 建立“教学共同体”——实验课教师合作教学研究 | 舟山中学 | 王成冠 厉敏(执笔) |
| 49 | 基于模式理论下的学校特色课程——“潜力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 | 舟山小学 | 张萍 邵海霞(执笔) |
| 50 |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开展阳光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实践探索 | 舟山市普陀二中 | 何德清 陈建民(执笔) |
| | | |
| 成果推广类 | | |
| 二等奖(1项) | | |
| 1 | 小学家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衢州柯城教育体育局 | 诸葛翔长 徐雪芳 |
| | 三等奖(1项) | | |
| 1 | 在优化学习行为中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 | 嵊州市教育体育局 | 陈建良 |
2007年度浙江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审结果公示
2007年度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科研论文类一等奖(9项)序号题目单位作者1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研究杭州市教育局徐一超施光明王曦俞晓东2培养“阳光少年”探索“阳光教育”—构建让孩子身心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黄凤英鲍海淞(执笔)戴玉梅胡鹰翔3教师“打包制”:普通高中班级管理创新与实践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周德生赵民崔治峰4雪落无痕润物无声——基于“无痕教育”理念的小学德育方式变革研究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钟芝兰许杏芳过承珊(执笔)陆亚萍5均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