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人且①有置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③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④,市罢⑤,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①且: ②度: ③至: ④返: ⑤罢: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履( ) (2)坐( ) (3)遂( )
2.选出“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反归取之 D.何不试之以足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朗读停顿处。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读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
答:
5.“郑人买履”已成为一个成语。请再写出两个跟“履”有关的成语。
答:
三峡
2.填空题。
①《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 ,字 , (朝代) 学家。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③绝 多生怪柏( )( )
④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⑥猿鸣三声泪沾裳( )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⑧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今义: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
①重岩叠嶂:
②素湍绿潭:
③清荣峻茂:
④林寒涧肃:
⑤晴初霜旦:
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解释词语含义。 ①略无 ②嶂 ③蔽 ④曦
7.本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
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1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略无阙处( ) ②不见曦月( ) ③夏水襄陵( )
④沿溯阻绝( ) ⑤素湍绿潭( ) ⑥绝 多生怪柏(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 实在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
②或王命急宣 上 ⑥林寒涧肃 如果
③良多趣味 即使
④至于夏水襄陵 寂静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 ,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1.三峡是指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县与湖北省 市之间。
2.填补原文空白。
3.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各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6.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梦溪笔谈
1、给加点字注音:
喙( ) 穰( ) 梵( )
履 ( ) 钗( ) 讫( )
2、填空:
(1)沈括 (朝代) 家、 家,所著 共30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 、 、 、 、 。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 时期的科学成就。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钱帅登之
乃以瓦布之
问塔动之因
便实钉之
(2)、乃以瓦布之
贻以金钗
4、翻译下列句子。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3)、人皆伏其精练。
一、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其喙有钳( ) 岁以大穰( ) 贻以金钗( ) 但逐层布板讫( )
2.选出对各加点字正确解释的一项。(4分)
(1)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A.虫的名字 B.正在 C.方才 D.于是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⒈解释加点词
⑴一屠晚归 屠: ⑵缀行甚远 缀:
⑶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 故: ⑷屠大窘 窘:
⑸顾野有麦场 顾: ⑹苫蔽成丘 苫蔽:
⑺弛担持刀 弛: ⑻眈眈相向 眈眈:
⑼一狼径去 径去: ⑽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⑾目似瞑,意暇甚 瞑: 暇: ⑿屠暴起 暴:
⒀又数刀毙之 毙: ⒁一狼洞其中 洞:
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 ⒃止露尻尾 尻:
⒄狼亦黠矣 黠: ⒅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 几何:
⒉一词多义:
⒊划分朗读音节
⑴其一犬坐于前 ⑵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⑶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⑷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⒋古今异义:
屠自后断其股 股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⒌填空:
⑴《狼》节选自《_____ 》, 作者是_____,字_____,号____, 清朝著名_____家。
⑵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⑶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⑷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⑹“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_____________一句。
⑺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____,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
⑻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____。
⑼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 )——( )——杀狼。
⒍写出含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⑴场主积薪其中 ⑵屠乃奔倚其下
⑶意暇甚 ⑷乃悟前狼假寐
⒎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⒏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同步达纲练习】
一、分别给下列加黑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
(2)苫蔽 A.zhàn B.shàn( )
(3)少时 A.shǎo B.sáo( )
(4)弛 A.cǐ B.chí( )
二、解释下列加黑的字。
(1)目似瞑( ) (2)意暇甚( )
(3)屠自后断其股( )(4)乃悟前狼假寐( )
(5)缀行甚远( ) (6)两狼之并驱如故( )
(7)一狼乃从( ) (8)屠大窘( )
三、表现狼的狡诈行为的句子是( )
A.乃悟前狼假寐。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D.一狼洞其中,意将送入以攻其后。
四、下面各句中加黑的词各有两种解释,请你选择。
(1)狼不敢前(A.前方B.上前)( )
(2)恐前后受其敌(A.攻击B.敌人)( )
(3)一狼洞其中(A.洞口B.打洞)( )
(4)其一犬坐于前(A.像狗一样B.狗)( )
(5)索下,下复听之(A.听见B.听从)
(6)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A.钻洞 B.隧洞)
五、对下面一词多义的词语加以解释。
①止有剩骨 ①意暇甚
②一狼得骨止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六、解释下列加黑词的意义或用法。
(1)顾野有麦场( ) (2)屠乃奔倚其下( )
(3)乃悟前狼假寐( ) (4)屠暴起( )
(5)以刀劈狼首( ) (6)盖以诱故( )
七、下边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倾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创新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简答题。
1. 文章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
2. 从文中找出屠户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3. 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解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
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
④又数刀毙之( )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2)敌: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盖以诱敌( )
(3)止:①一狼得骨止( )
②止增笑耳( )
(4)意:①目似瞑,意暇甚( )
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 )
(5)前:①恐前后受其攻( )
②狼不敢前( )
五、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 )
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 ,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
5、“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六、选择题
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2.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3.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 )
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
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
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4、表现狼的狡诈行为的句子是( )
A.乃悟前狼假寐。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D.一狼洞其中,意将送入以攻其后。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止有剩骨 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一狼得骨止_________ 狼不敢前__
止增笑耳 _________ 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 3. 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 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屠乃奔倚其下 _________ 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5.缀行甚远 缀:_______________
6.一狼仍从 从:_______________7.骨已尽矣 尽:_______________
8.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9.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
10. 场主积薪其中 薪:_________________11.苫蔽成丘 苫:________ 蔽:__________
12.屠乃奔倚其下 奔_______ 倚___________13.弛担持刀 驰_________ 持___________
14.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_________径_________去_________
15.目似瞑,意暇甚 瞑_________ 意_________
1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_________ 隧_________
17.乃悟前狼假寐 悟_________ 寐_________18.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 诱_________
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黠_________ 顷刻_________
20.屠惧,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一狼洞其中_________23. 屠自后断其股 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盖以诱敌 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 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3.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幼时记趣
1、给下面的字注音
藐( )唳( )砾壑( )庞( )
2、解释下面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明__________ 物外__________ 私_________
神游________ 拔_________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目,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及词语。
明:_______ 秋毫:_______
私拟:_______ 项为之强: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
3、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填8个字)
4、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_______”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_________”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作家__________。“记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凹者为壑
2、翻译句子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①《幼时记趣》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代作家。
②本文围读“________”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砾( ) 壑( ) 怡( ) 庞(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使与台齐: 观之正浓: 盖一癞: 鞭数十:
3、将语段中出自想象的语句用横线划出。
4、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 。
5、第2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在这里的意思是 ,现多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2分)
8、“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什么?(3分)
9、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2分)
10、第二段所记之趣源自于 。(2分)
11、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2分)
12、文中“昂首观之”的内容有哪些?(3分)
13、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3分)
14、摘出文中的一个被动句。(2分)
15、与课文首句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2分)
16、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17、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2分)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8、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2分)
19、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
20、“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的意思是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