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期大区医生专刊
编译:斯沃大区医生
审校:董荔IDSA MRSA 指南导读:
I.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
II.复发性MRSA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III.MRSA菌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IV.MRSA肺炎
V.MRSA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
VI.中枢神经系统MRSA感染
VII.治疗MRSA感染时,辅助疗法的地位
VIII.万古霉素剂量和监测的推荐
IX.万古霉素药敏结果如何来指导临床治疗
X. 成人持续性MRSA菌血症及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的处理XI. MRSA新生儿患者的处理
注意:本指南中涉及斯沃超适应症使用,仅供内部学习参考,切勿作为推广资料。
I. 在CA-MRSA时代,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的治疗
成人SSTIs患者
1. 对于皮肤脓肿,切开引流是首要的治疗(A-II)。对于单纯的脓肿或脓疮,仅切开引流
可能即已足够,在此组患者中,需要更多的数据进一步界定抗生素的作用。
2. 抗生素治疗,则推荐用于以下情况的脓肿:严重或广泛性的疾病(如涉及多个部位的感
染),或相关的蜂窝组织炎、体征和全身性疾病的症状快速进展,或相关合并症或免疫抑制,高龄,难以引流部位的脓肿(如脸、手和外阴部),伴发感染性静脉炎,单纯切开引流效果不佳者(A-III)。
3. 对于化脓性蜂窝织炎的门诊患者(如伴有脓性引流液或渗出液的蜂窝组织炎),等待培
养结果时,建议给予CA-MRSA的经验性治疗。对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可能是不必要的(A-II)。疗程建议5~10天,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个体化。
4. 对于非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的门诊患者(如无脓性引流液或渗出和无伴发的脓肿),建议
经验性抗β-溶血性链球菌治疗(A -II)。CA-MRSA的地位尚不清楚。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和可能考虑全身毒性症状的患者,建议经验性覆盖CA–MRSA。疗程建议5~10天治疗,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个体化。
5. 对于需经验性覆盖CA-MRSA的SSTI门诊患者,可选择的口服抗生素:克林霉素(A-II),
增效磺胺甲基异噁唑(TMP-SMX)(A-II),四环素类(强力霉素或美满霉素)(A-II)和利奈唑胺(A-II)。如需同时覆盖β-溶血性链球菌和CA-MRSA,则有以下选择:克林霉素单用(A-II)或TMP-SMX或四环素类联合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A-II)或单独使用利奈唑胺(A-II)。
6. 利福平作为SSTI的单药或者是辅助性治疗均不推荐(A-III)。
7. 对于复杂性SSTI的住院患者(cSSTI定义为有深部的软组织感染,外科/创伤伤口感染,
大脓肿,蜂窝组织炎,感染性溃疡和烧伤感染),除了外科清创和广谱抗生素治疗之外,在未获得培养结果之前,应考虑经验性治疗MRSA,药物选择如下:静脉注射(IV)万古霉素(A-I),口服(PO)或IV利奈唑胺600mg,每天两次(A-I),达托霉素4mg/kg/次IV,每日一次(A-I),telavancin 10mg/kg/次,每日一次(A-I)和克林霉素600mg IV或PO每日3次(A-III)。对于非化脓性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可考虑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如无临床反应,则调整为对MRSA有活性的抗生素(A-II)。
疗程建议为7~14天,但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8. 在以下患者中建议进行脓肿部位和其他化脓性SSTIs分泌物培养:对于接受抗生素治疗
的患者,有严重的局部感染或系统疾病症状的,对于初始治疗无明显反应,和顾虑到菌株爆发(A-III)。
儿童SSTIs患者
9. 对于轻微的皮肤感染(如脓疱疮),及继发性感染性皮肤损伤(如湿疹,溃疡,或割伤),
可以使用2%莫匹罗星软膏外用(A-III)。
10. 四环素类药物不宜用于<8岁的儿童(A-II)。
11. 对于cSSTI的住院儿童患者,推荐万古霉素(A-II)。如果患者病情稳定,且没有伴发
的菌血症或血管内感染,若克林霉素耐药率较低(如<10%),可经验性使用克林霉素10-13mg/kg/次,IV q6-8h(40mg/kg/日),如是克林霉素敏感株则可调整为口服治疗(A-II)。也可选用利奈唑胺,≥12岁,600mg PO/IV q12h;<12岁,10mg/kg/次PO/IVq8h(A-II)。
医学分析:本篇中涉及三方面内容:
1. 门诊SSTI患者:如为单纯SSTI,仅切开引流即可;而对于复杂SSTI,
建议经验性覆盖CA-MRSA,其中利奈唑胺是一线选择之一;
2. 住院cSSTI患者:建议经验性覆盖MRSA,利奈唑胺为一线选择之一
3. 对于cSSTI的儿童住院患者,利奈唑胺也是选择之一。
II. 复发性MRSA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的处理
复发性SSTIs
12. 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均应进行个人卫生和正确的伤口护理预防性教育,具体措
施包括:
i. 使用清洁干燥的绷带覆盖正在引流的伤口(A-III);
ii.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澡,用肥皂和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清洗双手,特别是在接触感染的皮肤或直接接触伤口引流的部位(A-III);
iii. 避免重复使用或共用那些接触过感染伤口的个人物品(如一次性剃须刀,床单和毛巾)(A-III)。
13. 对复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应该考虑家庭和社区的卫生措施:
i. 清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可能和裸露的皮肤或未覆盖的感染部位高接触的表面(如每天与
裸露皮肤经常接触的表面如柜台,门把手,浴缸和马桶)(C-III);
ii. 使用用于表面清洗的市售清洁剂或洗涤剂适进行日常清洗时,应按说明书进行(C-III)。
14. 在下述情况下,应该考虑去定植治疗:
i. 尽管采取了正确的伤口护理和卫生措施,仍然出现复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C-III);ii. 尽管采取了正确的伤口护理和卫生措施,仍然出现家庭成员或其他密切接触的人群的传播(C-III)。
15. 去定植治疗措施应联合加强的卫生措施进行,可能包括以下几条:
i. 鼻腔去定植治疗:应用莫匹罗星每天两次,共5~10天(C-III);
ii. 应用莫匹罗星每天两次,共5~10天的鼻腔去定植治疗和应用皮肤消毒液5~14天(如洗必泰)或用稀释的漂白水洗澡的身体局部去定植治疗。(对于稀释漂白水洗澡,每加仑水1茶匙[或1/4浴缸或13加仑水加入1/4杯漂白剂] ,每次15分钟,每周2次,疗程3 个月)(C-III)。
16. 口服抗生素仅推荐用于活动性感染的治疗,而不作为常规的去定植治疗(A-III)。如
果采取上述措施后,感染仍然出现,可考虑一个口服药物联合利福平的治疗,若菌株对其敏感(C-III)。
17. 如怀疑出现个人间和家庭间的传播应该考虑:
i. 患者和接触人群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措施(A-III);
ii. 接触者应进行金葡菌感染的评估:
a. 有症状的接触者应进行评估和接受治疗(A-III);积极抗感染治疗后,需进行鼻腔
和身体局部的去定植治疗(C-III);
b. 无症状的家庭接触者,应该考虑鼻腔和身体局部去定植治疗(C-III)。
18. 对于复发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作用有限:i. 如果之前的感染至少有一次证实为由MRSA引起,去定植治疗前的筛查性分泌物培养
不作为常规推荐(B-III);
ii. 在无活动性感染时,去定植治疗之后的监测性分泌物培养不做为常规推荐(B-III)。
医学分析:
本篇着重强调了对于复发性的SSTI,应该着重于个人及环境卫生。
同时对于何时去定植治疗给予了建议。
III. MRSA菌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
菌血症与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
19. 对于无并发症的菌血症成年患者(指血培养结果呈阳性且有以下几条:排除心内膜炎;
没有植入假体;2~4天后培养无MRSA生长,有效治疗72小时内退热,并且没有转移性感染),建议使用万古霉素(A-II)或达托霉素6mg/kg/次IV QD (A-I),至少2周。
对于有并发症的菌血症患者(指血培养结果呈阳性但不符合无并发症菌血症标准的患者),根据感染程度,建议疗程4~6周。部分专家建议高剂量达托霉素,8-10 mg/kg/次IV QD(B-III)。
20.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成年患者,建议静脉注射万古霉素(A-II)或达托霉素6mg/kg/
次IV QD (AI),疗程6周。部分专家建议高剂量达托霉素,8-10 mg/kg/次IV QD(B-III)。
21. 对于菌血症或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不推荐万古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用药(A-II)。
22. 对于菌血症或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不推荐万古霉素与利福平联合用药(AI)。
23. 需进行临床评估以确定感染来源和感染程度,并对其他感染部位进行清除和/或清创
(A-II)。
24. 初始培养呈阳性之后,2~4天后再次进行血培养,此后根据需要进行,以确定菌血症
的清除(A-II)。
25. 对于所有的菌血症成年患者,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
要优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A-II)。
26. 以下几种情况应考虑是否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大赘生物(直径>10毫米);在治疗的
前2周,栓塞事件≥1次;严重瓣膜功能不全,瓣膜穿孔或开裂;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瓣周或心肌脓肿;新出现心脏传导阻滞;或持续发热或菌血症(A-II)。
感染性心内膜炎,人工瓣膜
27. IV万古霉素加利福平300mg PO/IV q8h,,至少6周加庆大霉素1mg/kg/次IV q8h 2周
(B-III)。
28. 建议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早期评估(A-II)。
儿童患者
29. 对于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儿童患者,建议万古霉素15mg/kg/次IV q6h (A-II)。
疗程2-6周,取决于感染来源,是否有血管内感染以及感染的转移灶。达托霉素
6-10mg/kg/次IV QD可能是一种选择,但有关儿童用药的其他替代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尚为有限(C-III)。如果担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管内感染源则不应使用克林霉素或利奈唑胺,但如果儿童患者的菌血症被迅速清除并与血管内病灶无关则可考虑使用(B-III)。
30. 利福平或庆大霉素联合用于儿童菌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C-III);应根据个体情况决定是否联合用药。
31. 对于先天性心脏病,菌血症超过2~3天,或其他临床结果提示有心内膜炎的儿童患者,
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A-III)。
医学分析:
在本篇中,没有斯沃的推荐,主要是之前斯沃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应用的试验结果的影响。建议大家可以重新学习《斯沃导管相关性血
流感染》,以更好的了解斯沃在此方面应用的知识。
IV. MRSA肺炎
32. 严重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是指:(1)需要入住ICU;(2)有坏死、浸润性空洞
或脓胸,建议在取得痰培养和/或血培养结果之前应经验性治疗MRSA (A-III)。33. 对于健康护理机构相关性MRSA(HA-MRSA)或CA-MRSA肺炎,静滴万古霉素(A-II)
或利奈唑胺600mg PO/IV每日两次(A-II)或克林霉素600mg PO/IV每日三次(B-III),如果菌株对其敏感,根据感染的程度,建议治疗疗程为7~21天。
34. 伴发脓胸的MRSA 肺炎患者,对于MRSA的抗生素治疗通常需结合引流(A-III)。
儿科
35. 对于儿童,推荐静滴万古霉素(A-II)。如果患儿病情稳定,无进行性菌血症或血管
内感染,经验性治疗可选用克林霉素10-13 mg/kg/次IV q6–8 h(40 mg/kg/day),如克林霉素耐药率低(如<10%)。如果为克林霉素敏感菌株,可换用克林霉素口服治疗。
也可选用利奈唑胺,≥12岁,利奈唑胺600 mg PO/IV每日两次;<12岁,利奈唑胺10 mg/kg/次q8h。
证据总结:已经发现,在治疗MRSA肺炎尤其是MRSA VAP时,万古霉素有较高的失败率,可能是由于其肺组织和肺上皮细胞衬液穿透率不佳所致。一个小规模的随机开放研究发现,相比万古霉素,利福平联合万古霉素可以改善HA-MRSA肺炎的治疗结果,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利奈唑胺由于有更好的肺上皮衬液浓度,是除万古霉素之外的治疗MRSA肺炎另一个选择。在两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的院内肺炎研究中,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有相似治愈率。对这两个研究的回顾性亚组分析发现,斯沃相比万古霉素,在MRSA肺炎中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和生存率。一个关于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的随机研究发现,两者的早期细菌学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在治疗MRSA VAP的药物中,仍不清楚利奈唑胺是否优于其他选择,目前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目前尚没有在儿童VAP中利奈唑胺与万古霉素的对照研究。
医学分析:
在MRSA肺炎中,斯沃同万古霉素均作为一线推荐,但专家组也指出,目前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率较高,可能是与其不好的肺组织穿透率有
关。斯沃有更好的肺组织穿透率,但之前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不能说
斯沃是MRSA肺炎的最好选择。最后专家组指出,目前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此研究即为ZEPHyR研究,此研究的结果可以更好的支持斯沃作为MRSA肺炎的首选。
V. MRSA引起的骨和关节感染
骨髓炎
36. 外科清创及相关的软组织脓肿的引流是治疗的关键,应当尽可能地实施(A-II)。
37. 目前对于骨髓炎的最佳抗生素给药方式并未确定。应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静脉、或口
服,或先静脉后口服的给药方式(A-III)。
38. 可静脉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静脉用万古霉素(B-II)及达托霉素6mg/kg/次,qd(B-II)。
有些抗生素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剂型,包括:TMP-SMZ 4mg/kg/次,bid 联合利福平600mg,qd(B-II),利奈唑胺600mg,bid(B-II),以及克林霉素600mg q8h(B-III)。
39. 有专家建议在使用以上推荐抗生素时应联合利福平600mg qd或者300-450mg po bid
(B-III)。对于同时伴发菌血症的患者应该加用利福平直至菌血症清除。
40. MRSA 骨髓炎治疗的最佳疗程目前并不明确。一般推荐至少8周(A-II)。有专家建议
应继续治疗1~3个月(对于慢性感染或者没有进行清创术的患者疗程会更长),在口服利福平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敏结果联合使用TMP-SMX,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克林霉素或者氟喹诺酮类药物(C-III)。
41. 钆核磁共振成像(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尤其对骨髓炎的早期检测和相关软组织
疾病(A-II)。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或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价治疗结果有一定帮助(B-III)。
化脓性关节炎
42. 对于关节间隙的引流或清创应该尽可能实施(A-II)。
43. 对于化脓性关节炎的药物选择同骨髓炎的治疗(推荐同第37及以上几条)。疗程一般
为3~4周(A-III)。
器械相关的骨关节感染
44. 对于早发(术后两个月内)或者急性血行人工关节引起的植入物稳定且症状持续时间
短(≤3周)的感染,给与清创(保留器械),先使用静脉抗生素(推荐药物同骨髓炎治疗)联合利福平600mg qd或者300~450mg PO bid ,疗程2周,对髋关节或膝关节感染继之予以利福平联合一种氟喹诺酮类,TMP-SMX,一种四环素类或者克林霉素分别治疗3或6个月(A-II)。对于植入物不稳定,晚发性感染,或者症状持续超过3周的感染一旦可行需立即清创并且去除植入物(A-II)。
45. 对于早发脊柱植入物感染(术后30天内)或者植入与活动性感染部位时,推荐最初给
予静脉抗生素加利福平,序贯长时间口服治疗(B-II)。最佳的静脉和口服治疗的疗程目前并不明确,口服的疗程应该持续至脊柱融合(B-II)。对于晚发感染(植入手术超过30天),推荐在可行的条件下移除植入物(B-II)。
46. 在某些患者中应考虑长疗程口服抑制性的抗生素(如TMP-SMX,四环素类,氟喹诺酮
类[应与利福平联合应用以防止潜在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风险,特别是当无法充分外科清创时应联合应用利福平],或者克林霉素)加用或者不加用利福平,特别是当植入物无法移除时(B-III)。
儿科
47. 对于儿童急性血行MRSA骨髓炎和化脓性关节炎,推荐使用静脉万古霉素(A-II)。如
果患者稳定并且除外进行性的菌血症或血管内感染,可经验性应用克林霉素静脉10~13 mg/kg/次,q6-8h(总剂量40mg/kg/d),若克林霉素耐药率较低(如<10%)。如果菌株敏感,可将静脉用药改为口服序贯(A-II)。确切的治疗疗程应该视个体情况而调整,一般来说对于化脓性关节炎的疗程至少要3~4周左右,而骨髓炎至少要4~6周。
48. 除了万古霉素和克林霉素,其他选择包括:达托霉素6mg/kg/天IV qd (C-III)或者
利奈唑胺600mg PO/IV一日两次(≥12岁儿童),<12岁儿童剂量为10mg/kg/次,Q8h (C-III)。
医学分析:
对于成人MRSA骨及关节感染,斯沃均为一线选择之一。但应该注意:斯沃
没有此适应症。
VI. 中枢神经系统MRSA感染
脑膜炎
49. 推荐静脉注射万古霉素2周(B-II)。一些专家推荐联合利福平600mg Qd 或
300~450mg Bid(B-III)。
50. 其他可选药物包括:利奈唑胺600mg PO/IV Q12h (B-II);增效磺胺甲基异恶
唑5mg/kg/次IV Q8-12h (C-III)。
51. 对于中枢神经分流装置感染,首先推荐移除分流装置。而且脑脊液再次培养阴性前不
要再次使用分流装置(A-II)。
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硬脊膜外脓肿
52. 建议神经外科评估,切开或引流(A-II)。
53. 静脉注射万古霉素4~6周(B-II)。一些专家推荐联合利福平600mg Qd 或
300~450mg Bid(B-III)。
54. 其他可选药物包括:利奈唑胺600mg PO/IV Q12h(B-II);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
5mg/kg/次IV Q8-12h(C-III)。
海绵状感染性血栓或硬脑膜静脉窦感染性性血栓
55. 如有可能,应进行感染或脓肿的相邻部位的切开引流(A-II)。抗凝治疗是存在争议的。
56. 静脉注射万古霉素4~6周(B-II)。部分专家推荐联合利福平600mg Qd 或300~450mg Bid(B-III)。
57. 其他可选药物包括:利奈唑胺600mg PO/IV Q12h(B-II);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
5mg/kg/次IV Q8-12h(C-III)。
儿科
58. 静脉注射万古霉素(A-II)。
医学分析:
在成人CNS MRSA感染中,斯沃均被推荐,且证据级别等级均为
B-II。
注意:斯沃没有CNS感染的适应症。
VII. 治疗MRSA感染时,辅助疗法的地位
59.在治疗侵袭性MRSA 感染时,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如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和静脉用的免疫球蛋白都不作为常规推荐的辅助疗法(A-III)。部分专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坏死性肺炎或严重脓毒症)时会考虑选用这些药物(A –III)。
医学分析:
注意,本篇中强调的是“辅助疗法”,即在侵袭性MRSA感染时,针
对细菌释放毒素的治疗不作为常规推荐。
VIII. 万古霉素剂量和监测的推荐
基于美国卫生系统药师学会、IDSA、感染病医师协会对万古霉素剂量指南达成的共识制定。
成人
60.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推荐静脉注射万古霉素15~20mg/kg/次(实际体重)每8~12h,
每次不能超过2g(B-III)。
61. 针对危重患者(如脓毒症,脑膜炎,肺炎,或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如怀疑MRSA
感染,要考虑给予负荷剂量25~30mg/kg(实际体重)。(考虑到大剂量万古霉素时,可能发生红人综合征和可能的过敏反应的风险,应当考虑延长输注时间至2h和给予负荷剂量之前使用抗组胺药。)(C-III)。
62. 万古霉素谷浓度是指导万古霉素剂量调整最准确和实际的方法(B-II)。应该在第四剂
或第五剂之前,达到稳态浓度时,获得万古霉素谷浓度。不推荐监测万古霉素峰浓度(B-II)。
63. 对于重症感染,如MRSA引起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
严重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性筋膜炎),推荐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应达到15-20 ug/ml (B-II)。
. 对于那些肾功能正常且非肥胖的大多数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传统剂量1g q12h足够,且不必要监测谷浓度。
65. 对于重症感染和有肥胖症,肾功能不全(包括透析的),或者分布容积不稳定的患者,
建议对万古霉素谷浓度进行监测(A-II)。
66. 不建议持续注射万古霉素(A-II)。
儿童
67. 指导万古霉素在儿童患者中的剂量调整资料有限。对于重症或侵袭性感染的儿童患者
推荐静脉给药,15mg/kg q6h(B-III)。
68. 对于重症感染的儿童患者,如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和严
重的SSTI(如坏死性筋膜炎),万古霉素谷浓度应达到15~20 ug/ml。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B-III)。
医学分析:
本篇内容同2009年IDSA万古霉素治疗指南基本一致,强调了以下几
点:
1.对于危重患者,建议给予25-30mg/kg的负荷剂量;
2.对于重症感染,万古霉素谷浓度应该在15-20mg/kg;
3.对于重症感染,肥胖症,肾功能不全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需
要监测万古霉素谷浓度
IX. 万古霉素药敏结果如何来指导临床治疗
69. 如MIC≤2 ug/ml(根据CLSI折点,为万古霉素敏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反应决定是
否继续使用万古霉素,而不是根据万古霉素的MIC值(A-III)。
i. 如果患者症状体征和微生物学结果好转,可以继续使用万古霉素并密切随访;
ii. 如果充分清创和去除其他感染病灶后,患者对万古霉素没有临床和微生物学反应,则不管万古霉素的MIC值如何都推荐使用其他药物。
70. 对于菌株对万古霉素MIC>2 ug/ml (如VISA或VRSA),应使用其他的替代药物(A-III)。
医学分析:
本篇强调了如果万古霉素MIC在敏感范围之内,应该根据临床反应决
定药物的使用;如果MIC>2 ug/ml,则应该换用其他药物。
X. 成人持续性MRSA菌血症及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的处理
71. 找寻并清除其他感染灶,推荐引流或外科清创(A-III)。
72. 如果分离的菌株敏感,考虑使用高剂量的达托霉素(10 mg/kg/ day),联合其他药物(如庆大霉素1 mg/kg IV q8 h,利福平600 mg PO/IV 每天或300~450 mg PO/IV bid,利奈唑胺600 mg PO/IV bid,MP-SMX 5 mg/kg IV bid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B-III)。
73. 如果菌株对万古霉素和达托霉素的敏感性降低,可考虑以下选择:喹奴普丁-达福普汀
750 mg/kg/次IV q8h,TMP-SMX 5 mg/kg/次IV bid,利奈唑胺600 mg PO/IV bid,telavancin 10 mg/kg/次IV qd(C-III)。以上药物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抗生素联用。
医学分析:
本篇中提及,如果MRSA菌血症持续存在或万古霉素治疗失败,可以
考虑选用斯沃。
XI. MRSA新生儿患者的处理
新生儿脓疱病
74. 对于轻度的局限性感染患者,使用莫匹罗星的局部治疗对于足月新生儿和小婴儿可能
已经足够。
75. 对于早产儿或极低体重儿的局限性病灶,或足月新生儿的广泛的多发病灶,推荐使用
IV万古霉素或者克林霉素,至少要在初始阶段使用,直至菌血症被排除(A-II)。
新生儿MRSA脓毒症
76. 推荐静脉应用万古霉素,按照红皮书推荐的用药剂量(A-II)。
77. 对非血管内感染,克林霉素和利奈唑胺可作为替换选择(B-II)。
医学分析:
本篇提及,如非血管内感染,斯沃可作为选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