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教案《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4:03
文档

教案《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内容。该节内容既是对之前“建立表格”这一节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作铺垫,是完整认识使用图表处理工具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重要一环。本节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2、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不再拘
推荐度:
导读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内容。该节内容既是对之前“建立表格”这一节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作铺垫,是完整认识使用图表处理工具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重要一环。本节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2、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不再拘
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内容。该节内容既是对之前“建立表格”这一节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作铺垫,是完整认识使用图表处理工具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重要一环。本节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

2、教材处理

教材内容不再拘泥于软件功能的详解,而是侧重于方法和思路的提炼,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表格信息,表达意图的基本方法。但教材原有的“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教学案例略显简单,容易让学生机械地照搬操作,不利于对方法的掌握。为此,本节课将围绕难度相对较大的“学生演讲比赛成绩统计表”来展开教学。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自主完成较高要求的学习任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和之前章节的学习,学生对图表处理工具的功能和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了建立表格和简单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但多数对数值计算功能的使用只停留在一个机械模仿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对公式的使用没有系统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几个常用函数和单元格地址引用的含义,能根据需求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

过程与方法: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与教师点拨中掌握使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运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使用SUM、MAX、MIN、RANK等几个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

2、单元格地址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含义及特点。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公式表达式在复制过程中的变化原理。

2、合理运用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和绝对引用。

五、教学策略

基于“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实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我采用先学后教,“生”教“生”、任务驱动法、提问引导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也是学习活动的评价者。教学流程如下:

七、教学资源

硬件: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课件、课堂任务表格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5分钟)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假如让你来统计比赛成绩并排出参赛选手的名次,你如何既快速又准确的得到结果?

(评委共7人,去掉一个最高分与一个最低分后所得的平均分为该参赛学生的最终成绩)

Excel除了具有一般的表格处理功能,还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来探索在EXCEL中如何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观看课件并回答老师问题。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意在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30分钟)

任务1:求出每位参赛选手的总分。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愿上台交流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并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求总分的几种方法及操作步骤。

讲解填充柄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思考题来归纳总结。

1)回顾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SUM函数的用法)。

2)让学生转化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任务2:求出每个参赛选手的最高分、最低分和最后得分。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愿上台交流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在任务1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交流学习方法。

意在检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函数或公式来进行数值并分析数据。

自学MAX、MIN函数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任务3:根据每位参赛学生的最后得分,求出他们的名次。

巡视,指导。鼓励学生自愿上台交流他们的思路和方法。

分析:复制RANK出错的原因。

演示能让RANK“正确复制”的方法,并通过引导分析,让学生明白“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区别。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学生代表交流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践思考题来归纳总结区别。

学习RANK函数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弄清“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的区别。

任务4:打开“课堂任务4.xls“文件,根据表1中的数据填写表2,看谁的方法既准确又快速。

巡视,指导。

教师予以归纳总结。

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学生代表交流思路和方法。

明白运算结果的复制须通过 “选择性粘贴”来完成。

(3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主要的知识内容:

1)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的方法;

2)单元格地址的相对和绝对引用。

3)复制通过函数或公式计算出来的数值的方法。

 学生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分钟)

我们刚刚结束了期中考试,请同学们对自己班上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

(课后再反思)

文档

教案《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

3.2.3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第二节“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的内容。该节内容既是对之前“建立表格”这一节内容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作铺垫,是完整认识使用图表处理工具加工处理信息过程的重要一环。本节课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运用图表处理工具的数值计算功能来分析数据,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非常有益。2、教材处理教材内容不再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