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4:30
文档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关键词】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病范畴。多因本虚(肝肾不足、肝血亏少、阴阳失调),标虚(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致病。治宜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消痰、散寒或清热解毒)补(益气、补肾、养血)兼施,内外同治或中西医结合,可收满意疗效。1医案患者
推荐度:
导读【关键词】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病范畴。多因本虚(肝肾不足、肝血亏少、阴阳失调),标虚(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致病。治宜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消痰、散寒或清热解毒)补(益气、补肾、养血)兼施,内外同治或中西医结合,可收满意疗效。1医案患者
【关键词】  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 治疗 ,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病范畴。多因本虚(肝肾不足、肝血亏少、阴阳失调),标虚(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致病。治宜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消痰、散寒或清热解毒)补(益气、补肾、养血)兼施,内外同治或中西医结合,可收满意疗效。

 1 医案

 患者,女,24岁。因婚后3年不孕,月经后期,带下黄臭量多,伴小腹及腰痛半年,于2005年5月2日来院初诊。经量少,色黯质薄,腹痛拒按,常头昏痛,倦乏,多梦,心烦,口渴,溲黄,便结,面色萎黄,舌尖红,有朱点,脉弦数。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子宫二度后倾,较正常稍小,有深压痛,两侧附件均有明显压痛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湿热蕴结,气虚血滞。治法:清热化湿,益气活血。处方:银甲丸[1](见后)合四君子汤加减。

 前后一共就诊26次,随症选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蒲公英、红藤、升麻、琥珀、川楝子、生蒲黄、炒五灵脂、茺蔚子、茜草、益母草、甲珠、细辛、广木香、炒白芍、鸡血藤、鹿角片、杜仲、续断、桑寄生、山萸肉、党参、生黄芪等。

 服药期间,月经渐趋正常,腰腹痛亦渐消失,带色转白,量亦减少。至同年11月,经期未再腹痛,白带正常。妇科检查:除子宫有深压痛外,余均正常。再继续服药并加服银甲丸,于2006年2月23日做输卵管通气检查,结果通畅。继而受孕,并于次年1月顺产一女孩。

 2 分析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2]: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而又不太容易治愈的一种疾病。本病通常都是由于接生或处理流产时消毒不严,或不注意产褥期卫生、孕期卫生及经期卫生,引起盆腔急性感染,而治疗又不及时或不彻底 发展 而成。患者每有慢性腰部痛、小腹痛、白带增多、痛经、月经不调和不孕等症状。有的病人还可因此而出现情志抑郁、失眠、疲倦、消化功能紊乱等病症。

 中医学没有“慢性盆腔炎”的病名,不过,根据患者常有的腰痛、小腹痛和白带增多等症状,可属中医妇科的“带下病”范畴。《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证。”但由于病人体质阴阳的偏盛,又可表现为“湿热蕴结”、“寒湿凝滞”两种基本证型,而以前者更多见。总之,就病因来说,都是湿邪流注下焦的缘故。再者,下焦于妇女为胞宫所在的地方,冲、任二脉皆起于胞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无论寒湿或湿热流注下焦,均可致血脉瘀滞。所以王清任《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湿邪遏郁胞宫,瘀血阻滞冲、任,故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则月经不调,以致不孕。这是用中医学分析慢性盆腔炎常见症状的理论根据,也可说是根据中医学理论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

 3 本医案的中医辨证论治[3]

 本医案的中医辨证“湿热蕴结,气虚血滞”的根据是:带下而多为湿盛,带色黄而臭系湿热;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舌尖红和脉数都是邪内伏的兼证。病已半年,更可说明湿热胶结,遏郁难去的“湿热蕴结”的辨证是恰当的。久病多虚,病人常有倦乏和头昏痛,正是气虚的见证。腹痛拒按,舌尖朱点,则是血脉瘀滞的表现。

 或谓:病人带下黄臭而多,虽是湿热下注的外证,但月经后期、量少、色黯、质薄,似宜从血海空虚,胞宫寒冷而致不孕来辨证。何况尚有头昏痛、倦乏、面色萎黄等虚象,疑应峻补气血、温暖肝肾才是正治。

 因此有必要再深入分析本案的脉症,辨清疑似之处,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档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分析

【关键词】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顽固,常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或月经不调;或不孕。本病多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癥瘕”、“不孕”等病范畴。多因本虚(肝肾不足、肝血亏少、阴阳失调),标虚(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致病。治宜攻(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消痰、散寒或清热解毒)补(益气、补肾、养血)兼施,内外同治或中西医结合,可收满意疗效。1医案患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