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当今社会,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较量也从单纯的国家经济、军事力量等现实力量的比对发展到文化、民族凝聚力、国民素质等所谓的“软实力”领域。一个国家想要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以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力量为坚实后盾外,国家的文化认同感、民族团结程度等也成为决定一国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正文:
(一)软实力的概述
(1)何谓软实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弗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按照他的观点,软实力是一种能力,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这—‘概念的提出,揭示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并且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比其更为重要的位置。“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①
(2)主要相关国家软实力现状
“软实力”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世界各国纷纷研究并认真谋划提升自己的“软实力”。以美国为例,作为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头号强国,一直在谋求对于世界的领导地位。以雄厚的国家实力,美国可谓在全球范围内无人能及,以这种实力为依托,美国也十分注重从国家的“软实力”入手,通过两方面的力量来实现本国利益和目标。美国一直都十分注重在任何场合宣传本国文化。这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从“老少皆宜”的美国电影到几乎覆盖到每个中国城市的洋快餐,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时刻差不多都能体会到美国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就有名的迪斯尼动画片来说,其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积极配合国家官方意识形态,进行文化宣传,因而迪斯尼影片在生产上获得了国家的极大经济支持。这里出产的作品可谓是吸引了世界上大多数儿童的注意力,不仅仅是儿童,很多针对成人的作品也是备受人们欢迎和追捧。但是只要仔细看看,这些动画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开心一笑就完事,在所有的故事中不时地出现美国文化的影子。美国文化以这种使人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进而影响、改变着受众的观念和思想。美国重视“文化侵略”的巨大作用,前苏联的和平演变说明,美在对文化资本的理解上要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国家。美国情报局元老艾伦·杜勒斯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②借助以上例证可以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对外宣传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于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除了美国外,不能不提的就是日本。在英语中,有两个单词“manga严和“anime”,这两个简单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种文化的代表。据韩国文化体育部的统计,在世界动画约3000亿日元的市场中,日本就独占了65%,③给日本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当可观。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和完整的模式和结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产业链条。日本动漫虽然成本有限,但是本着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有着放眼世界的眼光,取材来自全世界,这样可以再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接受。就连一直对美国文化采取抵制态度的法国人,对日本漫画也是情有独钟,充分说明了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大众文化,日本动漫可谓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入侵现状及应对分析
文化知识的传播和观念的更新,都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开放也使得一个纷繁多彩的世界展现在国人面前。由于过去长期处于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当中,接触的外部事物相当有限,开放初期的国人就像一个在沙漠里的人突然发现了绿洲一样,对外部文化有着极大的需求。在审视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并赢得许多国人青睐的同时,应该看到,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由于中国的文化境域较少,正面提供或者说没有充分适应当代国人精神文化渴求,使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于是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必然要寻找其他替代。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文化的多元化使国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理所当然,人们愿意选择那些具有活力的新文化。
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显示了其所代表的国家“软实力”的强大力量,而作为本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在这段时间内也给国人们带来了“渐行渐远”的感觉。这种社会现象也使得一部分学者和相关人事不断地在大声疾呼保护传统中国文化,甚至有人更悲观的认为中国自己的文化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观点存在着一定的正确性,但对中国文化发展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就可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中华民族的文明已经延续了五千多年,在这么漫长的
浅析中国的软实力现状与发展前景
□山师大学院袁铮
243岁月中,中国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谓不在少数。汉代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中国产生的巨大影响是空前的,甚至中国本土发源的道教也无法与之相较而失去了在中国的“霸主”地位。但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时,也开始了一个的“中国化”的过程。慢慢的,佛教由一种外来的宗教,变成了具有浓厚中国色彩的宗教。佛教与中国儒家思想的结合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兼容包并”的一种文化体系,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时期,少数民族入驻中原直至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在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期间,他们自然也会把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带进中原地区,可谓也是一种强势的“文化入侵”。但历史证明,无论是统治者多么的支持本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只要是同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中原地区汉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相互接触,时间或长或短总会与之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带有新特点的同时又保留着相当部分传统思想的大众所能接受的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明既然已经能够在这么漫长的岁月当中坚强的生存下来,必然是经历了各种严峻考验的,说明中国自身的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是,时代不同于以往,危机也同样存在。在全球化为背景的当今社会,一个民族所面对的不仅是几个邻国所产生的那一点点影响,而是要面对整个的人类文明。这个复杂的局面是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民族所没有遇到过的。中华民族也当然不能安然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那个曾经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已经完全敞开了大门去面对外面的多彩世界,同时也就面临着前辈们所从未面对的各种冲击和挑战。如果国人没有准备,肯定会在这场人类文明交融的大潮中失去自我。
(三)中国发展软实力的优势分析
(1)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发展新的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史。在这五千多年的岁月当中,必然存在着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祖先们所留下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增强我国软实力的基础和出发点。有着这样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宝库为基础,是我国的一个优势所在。当然,这些丰富的精神资源中必定会存在着各种老旧的、封建的、迷信的东西。只要我们能够认真地进行甄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益的加以保留和发扬,不仅能够使中国在一出发就处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更能使国民形成一种无法比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加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将传统文化与今日的时代特点相结合,必然会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2)通过硬实力的支持和推动来发展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早在建国之初,我国领导人就一直重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情况是国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意识还有待提高。现如今,我国也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对于本国软实力的增长越来越重视。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结合的相关,我国的软实力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支持。从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义务教育,到文化下乡等等一系列的举措,无不显示着对于软实力中国民素质这一重要内容的重视。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也强调“党的十七大站在继续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和我国文化建设地位的准确把握,也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④这一重要讲话反应出了党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工作的清楚认识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规划。相信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软实力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发展。
(3)以“和平发展”理论为基础,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加强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
2005年,中国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对和平发展理论进行了说明。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二、中国通过营造和平的世界环境实现了发展,并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第三、中国依靠自身力量、改革创新和稳步的开放实现了发展;第四、中国顺应了全球化的趋势,努力实现同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第五、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原则,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平发展”理论不仅有力地驳斥了“中国威胁论”,还表明了中国在外交方面的重点由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转向全球领导地位与责任;国家的战略重点也由国内转向国际,更加重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一个大国所应起到的作用。⑤“成熟的外交能够大大加强国家的软实力。”如约瑟夫·奈所说的一样,外交实力也是软实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⑥中国的文化是软实力中一个重要的资源及优势。历史悠久的文化在亚洲邻国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对于这些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国家来说,中国的思想文化比起西方的更易理解和引起共鸣。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是在东亚地区甚至世界范围内都颇有影响。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来,传统文化更加受到重视,儒家思想也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均是从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发展而来,这些思想都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上述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价值观”不同于马列主义,淡化了意识形态因素,其核心思想在于对人的关怀和建立和谐相处的人类社会。因此,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和认可。
中国的古老文化也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开放的中国更是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热潮。而抓住这一时机,中国也开展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动:同其他国家举办文化交流年、设立孔子学院等,使世人对中国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文化外宣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上的强势文化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软实力外交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冷静分析,理性对待,发掘并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中国发展自身软实力的道路上存在着种种障碍和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相比起西方国家中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但是,中国的逐渐崛起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中国必然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244注释:
①摘自《百度百科》“软实力”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42133.html?wtp=tt.
②参考《文化巨无霸——
—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李怀亮、刘悦笛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③《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者景宏,《日本学刊》2006年第4期。
④摘自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cn/c/2007—10—24/205814157378.shtml.
⑤摘自新华网《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
⑥《软实力》,约瑟夫·奈著。
参考文献:
[1]《中国的软实力:讨论、资源与前景》[韩],赵英南,郑钟吴著,李冬梅摘译.
[2]《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五大措施》,陈正良著.
[3]《从和谐世界软实力》,阎学通著.
[4]《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作者景宏.
摘要:《建国大业》上映后取得了良好的票房,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人物形象塑造上,在真实性基础上实现立体化,运用艺术手段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叙述清晰到位。
关键词:历史真实;人化形象;突破
《建国大业》是一部战争题材的主旋律题材电影。电影上映后,既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也取得了高额的票房。作为献礼篇,影片在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既有真实性又添加了更人性化的亮点,这使得《建国大业》成为既好看又有深意的一部电影。
首先,塑造了更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该剧第一次大胆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不再神话也不再脸谱化、概念化。而是通过一些小的细节故事,突出人物丰富的心理,使人物更加丰满、立体化,又不失真实性。这些人性化处理不仅没有损害领袖形象,反而使其更加血肉丰满,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认可。比如,在刻画领袖人物的性格上敢于突破以往的那种完美形象,暴露他们的另一面。如为谈判穿了新衣新鞋,拿惯了粗瓷大碗的手打碎了盖碗茶杯;在西柏坡刚入睡就突遭空袭,对叫醒他转移的警卫人员大发脾气,被强行扛到安全地方的场面。再如当淮海战役大捷喜报传到西柏坡时,、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等五大高兴得忘乎所以,以致集体醉酒,酒后抱成一团、发狂高唱国际歌的狂态,全然没有了领袖应有的矜持与庄重。这些大人物的小故事都是首次出现在银幕上,充分展现了领袖人物是人而不是神的丰富性格特征。
影片对我们的敌人形象塑造也有突破。方面的人性化处理表现为进一步摒弃模式化、乃至丑化的处理方式,而将其尽力还原为活生生的实在个体。例如白崇禧认为贵系军阀与蒋介石的矛盾属于自家人的内部事情,应将之与党的矛盾区别开来。这分明体现了一位高级将领的党性原则,让人心生敬意。影片在对蒋介石父子的刻画上也很见功力,如父子二人中山陵探讨反贪腐,蒋介石的一句“反贪要亡党,不反要亡国”,不禁让人感到迟暮英雄的洞明与苍凉。一个人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不能完全和他的道德品质画等号,政治态度没落的人道德品质并非必然败坏,政治态度进步的人,道德品质也并非完美无缺。
其次,运用艺术手段再现历史真实性。能够在短短的两个小时里,把那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叙述清楚到位,《建国大业》在艺术上已经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熟和艺术想象力。影片超越了此前献礼片的模式框架,相当艺术而自然地重述了史。
结构上,它往往都是对跳,这边一场戏,党这边一场戏,蒋介石这边一场戏,这边一场戏。然后再用两种不同的电影手段,这边往往是农村,延安、西柏坡等,都是土布军装、简陋的武器,但是它是暖色调的,它充满了生命力;这边是汽车、飞机、大炮、军舰、重型武器、豪华的宴会、豪华的就职典礼,但是它是冷色调的,它的生命力越来越弱。采用的一种对立的手段来拍,推动剧情和情绪的发展。
叙事方式上,完整地再现了各个党派在内战期间为实现中国之民主的政治目标而苦苦追寻的过程,并血肉丰满地刻画了张澜、李济深等民主党派领导人。以前的历史题材的影片在叙述内战这段历史时,往往将历史简单化。我们熟知的历史是当时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不仅仅有和党两党,还有很多其他政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张澜领导的“民盟”和李济深领导的“民革”,以他们为代表的民主党派曾经试图寻找不左不右的第三条路,并在当时很有影响。故而,国共两党都在极力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和帮助。《建国大业》尊重这段历史,在描述国共两党争夺领导权的过程中加入民主党派,不仅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那段历史,更是艺术地证明了党夺取政权、完成建国大业这一历史重任的必然性和合法性。还有一些小细节的安排,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这段历史有大量史实作为依据,影片却设计了虚构了刘烨扮演的那个老兵去闯阅兵式这样的情节。这个故事可能是不存在的,但这种感情一定是存在的,所以才能打动观众。
再次,电影音乐、摄影等方面。该片的配乐和音效除去
浅析影片《建国大业》的艺术构想
□华北科技学院迟锴侯丽枚
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