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绪论
1,1 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 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 组合构成。
承重结构可分为 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面板等。
围护结构可分为 外围护墙、内墙(框架填充墙、轻质墙)等。
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建筑构件与建筑配件:
建筑构件主要指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建筑配件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1,2 建筑的类型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按建筑的层数分:1、低层建筑:一般指1~3层的建筑。
、多层建筑: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的3~9层的建筑。在住宅建筑中, 又将7~9层定为中高层住宅建筑。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
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
三级:耐久年限为25年;
四级:耐久年限为5年。
1,3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适宜;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1,4 建筑模数协调
基本模数: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1M=100mm。
导出模数:导数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六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
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定位轴线在模数化网格中,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
标志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关系:
标志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1 墙体类型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墙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墙体按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1,2墙体的设计要求
结构布置指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
纵墙承重方案是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
多层砖房总高(m)和层数
最小墙厚
| 抗震设防烈度 | 6 | 7 | ||
| 240mm | 高度(m) | 层数 | 高度(m) | 层数 |
| 24 | 8 | 21 | 7 | |
1、通过对材料的选择,提高外墙保温能力减少热损失。
(1)增加外墙厚度;
(2)选用孔隙率高,密度小的材料做外墙;
(3)采用多种材料的组合墙。
2、防止外墙中出现凝水。
3、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
4、采用具有复合空腔构造的外墙形式,使墙体根据需要具有热工调节性能。
为了控制噪声,一般对墙体采取的措施:
1、加强墙体的密缝处理。
2、增加墙体的密实性及厚度,避免噪声穿透墙体及墙体振动。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性材料的夹层墙。
4、在建筑总平面中考虑隔声问题。
砖的种类从制作工艺上来看,有烧结和蒸压养护成型等方式。目前常用的有烧结普通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灰砂砖、烧结空心砖和烧结多孔砖。
砖的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等。
烧结空心砖孔洞率大于等于35%,烧结多孔砖孔洞率在15%~30%之间。这两种砖都主要适用于非承重墙体,但不应用于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
常用的实心砖规格是240mmX115mmX53mm。
小型砌体:砌块系列中主规格的高度大于115mm而小于380mm的;
中型砌体:380mm~980mm;
大型砌体:大于等于980mm。
砌筑砂浆通常使用的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三种。
水泥砂浆强度高、防潮性能好、主要用于受力和防潮要求高的墙体中;石灰砂浆强度和防潮性均差,但和易性好,用于强度要求低的墙体;混合砂浆由水泥、石灰、砂拌合而成,有一定的强度,和易性也好,使用比较广泛。
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七级:M15、M10、M7·5、M5、M2·5、M1、M0·4。
组砌的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层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保证墙体的整体性。
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砌筑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顺砖。
墙身防潮:
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角铺设防潮层。
防潮层的位置:当室内地面垫层为混凝土等密实材料时,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垫层范围内,低于室内地坪60mm处,同时还应至少高于室外地面150mm,防止雨水溅湿墙面。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透水材料时(如炉渣、碎石等),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处。
墙身防潮层的做法:1、防水砂浆防潮层;
、细石混凝土防潮层;
、油毡防潮层。
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散水厚度60~70mm,散水应设不小于3%的排水坡。
过梁是承重构件,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载。常用的过梁有钢筋混泥土过梁和平拱砖过梁。过梁两端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mm。
砖墙的门垛长度一般为120mm或240mm。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圈梁的位置和数量是:一般三层以下设一道,四层以上根据横墙数量及地基情况,隔一层或两层设一道。
圈梁应闭合,若遇标高不同的洞口,应上下搭接。
多层砖房构造柱的设置部位是: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
砖墙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X180mm.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浅于500mm的基础圈梁内。
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为防止建筑构件因温度变化,热胀冷缩使房屋出现裂缝或破坏,在沿建筑物长度方向隔一定距离预留垂直缝隙。这种因温度变化而设置的缝叫做温度缝或者伸缩缝。伸缩缝是从基础顶面开始,将墙体、楼盖、屋盖全部构件断开,因为基础埋于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不必断开。伸缩缝的宽度一般为20~30mm.
沉降缝:为防止建筑物各部分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房屋破坏所设置的竖向缝称为沉降缝。沉降缝将房屋从基础到屋顶的构件全部断开。
沉降缝的宽度
| 地基性质 | 房屋高度H | 缝宽B(mm) |
一般地基 | <5m | 30 |
| 5~10m | 50 | |
| 10~15m | 70 |
3,楼地层
楼底层包括楼盖层和地坪层。
楼盖层通常由面层、楼板、顶棚三部分组成。
楼盖层的设计要求:
1、楼板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2、满足隔声、防火、热工等方面的要求;
3、满足建筑经济的要求。
楼板的类型: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楼板分为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等。
木楼板是在由墙或梁支承的木搁栅上铺钉木板,木搁栅间是由设置增强稳定性的剪力撑构成的。木楼板具有自重轻、保温性能好、舒适、有弹性、节约钢材和水泥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楼板具有强度高,防火性能好、耐久、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钢筋混凝土楼板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整体性好,刚度大,利于抗震、梁板布置灵活、能适应各种不规则形状和需留孔洞等特殊要求的建筑,但模板材料的耗用量大。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现浇肋梁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
井式楼板:当肋梁楼板两个方向的梁不分主次、高度相等、同位相交、成井字形时则称为井式楼板。
井式楼板宜用于正方形平面,长短边之比小于等于1·5的矩形平面也可采用。其跨度可达20~30m,梁的间距一般为3m左右。
无梁楼板采用的柱网通常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常用的柱网尺寸为6m左右。
地坪层由面层、垫层和素土夯实层构成。
素土夯实层是地坪的基层,也称地基。通常是填300mm厚的土夯实成200mm厚,使之能均匀承受荷载。
阳台栏杆高度:临空高度在24m以下时阳台、外廊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05m,临空高度在24m及以上(包括中高层住宅)时,栏杆不应低于1·10m,栏杆离地面或屋面0·10m高度内不宜留空。有儿童活动的场所,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4,饰面装修
饰面装修的作用:
1、保护作用;
2、改善环境条件,满足房屋的使用功能要求;
3、美观作用。
饰面装修的设计要求:
1、根据使用功能,确定装修的质量标准;
2、正确合理的使用材料;
3、充分考虑施工技术条件。
抹灰类墙面装修:
抹灰的组成:抹灰一般分为三层,即底灰(层)、中灰(层)、面灰(层)。
底灰又叫刮糙,其厚度一般为5~7mm。
中灰厚度为5~9mm。
面灰主要起装饰美观作用,要求平整、均匀、无裂痕。厚度一般为2~8mm。
涂料类墙面装修:
按涂刷材料种类不同,可分为刷浆类饰面、涂料类饰面、油漆类饰面。
建筑涂料的种类很多,按成膜物质可分为有机涂料、无机高分子涂料、有机无机复合涂料。
按建筑涂料所用稀释剂分类,可分为溶剂型涂料、水溶性涂料、水乳型涂料(乳液型)。
按建筑涂料的功能分类,可分为装饰涂料、防火涂料、防水涂料、防腐涂料、防霉涂料、防结露涂料等。
石材饰面的安装:
根据石材的种类及厚度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常用的连接方式可在墙柱表面拴挂钢筋网,将板材用铜丝绑扎,栓结在钢筋网上,并在板材与墙体的夹缝内灌以水泥砂浆,称之为栓挂法。
还可用连接件挂接法,通过连接件、扒钉等零件与墙体连接。
另外还有采用聚酯砂浆或树脂胶粘结板材固定的方式连接。
常用楼楼面做法:
1、水泥砂浆楼面:25厚1:2水泥砂浆面层铁板赶光、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
2、水磨石楼面(美术水磨石楼面):15厚1:2水泥白石子面层表面草酸处理后打蜡上光、水泥浆结合层一道、2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
3、大理石楼面:20厚大理石块面层配色水泥浆擦缝、25厚1:2·5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上洒1~2厚干水泥并洒清水适量、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结构层
5,楼梯
踏步常用高度尺寸
| 名称 | 住宅 | 幼儿园 | 学校、办公楼 |
| 踏步高h(mm) | 150~175 | 120~150 | 140~160 |
每股人流按550~600mm宽度考虑,双人通行时为1100~1200mm,三人通行时为1650~1800mm,余类推。
楼梯净空高度:楼梯各部位的净空高度应保证人流通行和家具搬运,一般不小于2000mm,楼段范围内净空高度应大于2200mm。
基本形式: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墙承式、墙悬臂式和梁承式等类型。
台阶尺度:
室外台阶踏步高一般在100~150mm左右,踏步宽在300~400mm左右。
室外缓冲平台深度(进深)一般不应小于1000mm,平台需做3%左右的排水坡度。考虑有无障碍设计坡道时,出入口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500mm。
坡道尺度:建筑物出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0mm,坡度不宜大于1/12,当坡度为1/12时,每段坡道的高度不应大于750mm,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大于9000mm。
6,屋盖
屋盖的形式:按所使用材料,屋盖可分为钢精混凝土屋盖、瓦屋盖、金属屋盖、玻璃屋盖等。
屋盖的设计要求:
1、防水要求;
2、保温隔热要求;
3、结构要求;
4、建筑艺术要求;
5、其他要求。
屋盖排水方式分为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两类。
有组织排水:在年降雨量大于900mm的地区,当檐口高度大于8m时;或年降雨量小于900mm的地区,檐口高度大于10m时,应采用有组织排水。
采用有组织排水时对排水系统的要求:
1、屋面宽度12m以上时宜采用双坡排水。
2、水落口负荷按每个水落口排除150~200平方米屋面集水面积的雨水量估算,当屋面有高差时,如高处屋面的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米,可将高处屋面的雨水直接排在低屋面上,但出水口处应采取防护措施;如高处屋面面积大于100平方米,高屋面则应自成排水系统。
3、檐沟或天沟应有纵向坡度,纵坡的坡度一般为1%。
4、檐沟净宽不小于200mm,分水线处最小深度大于120mm。
有组织排水通常采用檐沟外排水,女儿墙外排水及内排水方案。
卷材防水屋面的材料:
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SBS改性沥青油毡等。
高分子类卷材。
卷材胶粘机。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
构造层次:
基本层次:卷材防水屋面由多层材料叠合而成,按各种的作用分别为:顶棚层、结构层、找平层、结合层、防水层、保护层。
防水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铺贴做法由冷粘法和热熔法两种。
辅助层次:辅助层次是根据屋盖的使用需要或为提高屋面性能而补充设置的构造层。
找坡层是采用找坡屋面为形成所需排水坡度而设;保温层是为防止夏季或冬季气候使建筑顶部室内过热或过冷而设;隔蒸汽层是为防止潮气侵入屋面保温层,使其保温功能失效而设等。
刚性防水屋面的构造一般有:防水层、隔离层、找平层、结构层等,刚性防水屋面应尽量采用结构找坡。
防水层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整体现浇而成,其厚度不小于40mm。
隔离层位于防水层与结构层之间,其作用是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
分隔缝又称分舱缝,分隔缝应设置在装配式结构屋面板的支撑端、屋面转折处、刚性防水层与立墙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分隔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
材料:
涂料:防水涂料的种类很多,按其溶剂或稀释剂的类型可分为溶剂型、水溶性、乳液型等类;按施工时涂料液化方法的不同则可分为热熔型、常温型等类。
平屋盖的保温构造:
保温屋的位置有两种处理方式:
1、将保温层放在结构层之上,防水层之下,成为封闭的保温层。这种方式通常叫正置式保温,也叫做内置式保温。
2、将保温层放在防水层上,成为敞露的保温层。这种方式通常叫倒置式保温,也叫外置式保温。
种植隔热:
一般种植隔热屋面种植层的深度:草皮:150~300mm;
小灌木:300~450mm;
大灌木:450~600mm。
7,门和窗
门的尺度:
一般民用建筑门的高度不宜小于2100mm。
门的宽度:单扇门为700~1000m,双扇门为1200~1800mm。宽度在2100mm以上时,则多做成三扇、四扇门或双扇带固定扇的门,因为门扇过宽易产生翘曲变形,同时也不利于开启。
8,基础
天然地基: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经过人工加固。可直接在其上建造房屋的土层称为天然地基。
人工地基:当土层的承载力较差或虽然土层较好,但上部荷载甚大时,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可以对土层进行人工加固,这种进人工处理的土层,称为人工地基。
常用的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换土垫层、重锤夯实、机械碾压、振动压实、灰土密桩、砂桩、灰土井桩、振动冲水等。
地下水位的影响:
为避免地下水的变化影响地基承载力及防止地下水对基础施工带来的麻烦,一般基础应争取埋在最高水位以上;
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在最高水位以上时,宜将基础底面埋置在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
如地基土存在冻胀现象,特别是在粉砂,粉土和黏性土中,基础应埋置在冻土线以下200mm。
基础的类型:
按基础的形式分类:基础的类型按其形式不同可分为带性基础、式基础和联合基础。
带型基础:基础为连续的带形也叫条形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好、基础埋置深度较浅时,墙承式的建筑多采用带形基础,以便传递连续的条形荷载。条形基础常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当地基承载力较小,荷载较大时,承重墙下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带型基础。
式基础:式基础成的块状,形式有台阶形、锥形、杯形等。式基础主要用于柱下。
常用钢性基础构造:
在建筑防潮层以下部分,转的等级不得低于MU10;非承重空心砖、硅酸盐砖和硅酸盐砌块,不得用于做基础材料。
石基础:
毛石基础的毛石厚度和宽度不得小于150mm,长度为宽度的1·5~2·5倍,强度等级不低于MU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