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生理学名词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2:40
文档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和能力的特性2.神经调节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对各种功能进行的整合作用3.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或血液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4.正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5.负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6.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剃度跨膜运输的方式7.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
推荐度:
导读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和能力的特性2.神经调节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对各种功能进行的整合作用3.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或血液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4.正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5.负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6.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剃度跨膜运输的方式7.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兴奋性   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和能力的特性

2.神经调节    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对各种功能进行的整合作用

3.体液调节    当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或血液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

4.正反馈    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

5.负反馈    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

6.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剃度跨膜运输的方式

7.主动转运    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将某些离子和分子逆浓度差由底浓度向高浓度转运的过程

8.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以膜为界,细胞内外所存在的电位差

9.动作电位    细胞受到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在原有的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次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波动

10.易化扩散    某些不溶于脂或脂溶性很底的物质,在细胞中某些具有特殊结构的蛋白质的帮助下顺着浓度剃度过细胞膜

11.血沉    将血液取出后置于含有抗凝降液中,则红细胞因其比重大于血浆而逐渐下沉,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内末所析出的血浆柱的距离来表示

12.血液凝固    血液由可流动的液体变为凝胶固体

13.纤容    体内纤维蛋白或者纤维蛋白原在纤容酶的作用下的分解过程

14.红细胞凝集    若将不同血型的两个人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其中的红细胞就会凝集成簇

15凝血因子    在血浆中或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16.血型     通常指的是红细胞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7.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较稳定悬浮在循环血浆中不下沉的现象

18.红细胞的可变形性    红细胞在循环中,常要挤过直径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是红细胞会卷曲变形 通过后又恢复原形

19.心动周期    心脏在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20.心指数    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21.心输出量    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22.血压    血管内流动的液体对单位面积管壁的压力

23.呼吸    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指有肺泡壁上的二型细胞分泌的在气 液面上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物质

25肺泡通气量    每分钟肺泡实际更新的气体量

26.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

27.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其成分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8.分节运动    小肠以环形肌在许多点同时作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

29.胃气胃液分泌    食物进入胃后,

            

                

                     继续刺激胃液分泌

30.激素    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31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

32允许作用    某些激素他们本身并不能直接在某些器官或细胞上引起生理效应,但是,他们的存在是其他激素引起生理效应的必要条件

33 下丘脑调节肽    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调节腺垂体的生理活性物质

34.突触    指神经原的轴突末梢释放的具有携带并传递信息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

35中枢延隔   兴奋通过中枢部分时传递较慢,耽搁时间较长 称为

595. 兴奋性---活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96. 刺激---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任何改变。  

597. 负反馈---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如抑制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称为负反馈。 

598. 内环境稳态----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599. 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这种调节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600. 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或溶解度甚小的物质,在特殊膜蛋白的协助下,由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移动的过程。它包括由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和由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601. 阈电位----细胞膜内负电位去极化到刚刚能整段膜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值。一般可兴奋细胞的阈电位,大约比正常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小10-20mv。 

602. 电压门控通道--由膜两侧的电位差决定其机能状态的离子通道称电压门控通道。如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上Na通道处于关闭状态,当去极化到阈电位时,Na通道开放。 

603. 化学门控通道---指细胞膜的受体通道蛋白与相应的递质,激素,药物等结合后才被激活开放。如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可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开放,而且开放的数目取决于乙酰胆碱分子的数量。 

604. 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605. 动作电位---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或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606. 去极化----当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电位迅速减小甚至消失的过程。 

607. 肌小节---指肌原纤维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 

608. 前负荷--是在收缩前就加在肌肉上的负荷。 

609. 阈值--把所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在某一(应是中等程度)数值,这时把

            

                

                     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刺激,简称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标志。 

610.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正常成年男性为0.4-0.5,女性为0.37-0.48. 

611. 红细胞沉降率--将血液加入抗凝剂,置于血沉管中静置,红细胞1小时沉降的高度mm,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612.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溶胶状态(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现象称为血液凝固。 

613. 血浆渗透压--指的是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一种吸水力量,其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614. 红细胞渗透脆性--一般常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表示红细胞膜的易破裂性即红细胞脆性. 

615. 出血时间--刺破皮肤后开始出血至出血停止所需的时间. 

616. 趋化性--吞噬细胞具有朝向和背离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征,称为化学趋向性,简称趋化性. 

617. 脱粒--吞噬细胞吞入异物后,细胞内容酶体颗粒与之结合,释放各种抑菌物质,脂酶和蛋白水解酶,抑制,破坏和消化异物,细菌后,颗粒消失.这种现象称之. 

618.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活动周期。 

619.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620.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射血分数。 

621. 异长自身调节---以心肌细胞的初长度的改变引起心肌收缩力的改变来实现搏出量的调节。 

622.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伴有的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 

623.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耽搁的时间较长,称为房室延搁. 

624. 平均动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625. 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626. 有效滤过压--促使组织滤过的力量和促使组织液重吸收的力量之差,等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静水压). 

627.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628. 缓冲神经--由于窦神经和主动脉弓神经均参与压力感受反射,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变化,使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故都称为缓冲神经. 

629. 有效不应期---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毫伏这一段一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630. 血-脑脊液屏障--一些大分子物质较难从血液进入脑脊液,仿佛在血液和脑脊之间存在着某种屏障,称血—脑脊液屏障。 

631. 血脑屏障--指血液与脑组织之间

            

                

                     的屏障。可某些物质在两者间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 

632.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降或回升,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称之. 

633.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它包括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内呼吸. 

634. 肺内压--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635.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636. 肺通气---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 

637.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638. 时间肺活量--指单位时间内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639. 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体量,其计算公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0. 气体分压--混合气体中,某一气体分子运动所产生的压力为该气体的分压. 

1. 生理无效腔--肺泡无效腔和解剖无效腔一起构成生理无效腔. 

2. 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 肺的顺应性--肺在外力作用下的可扩张性. 

4. 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和肺萎缩引起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 

5. 通气与血流比值--单位时间内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之比. 

6. 肺扩散容量--气体在1mmHg分压差作用下,每分钟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 

7.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8.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9. 胃肠激素--在胃肠道的粘膜内存在有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它们分泌的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 

650. 胃黏膜屏障--由胃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连结所构成的一层脂蛋白,它能防止H+侵入黏膜和Na+从黏膜向胃腔扩散. 

651. 胃的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的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壁肌肉这种活动称为胃容受性舒张。 

652. 肠胃反射--在十二肠壁上存在多种感受器,酸,脂肪,渗透压以及机械扩张都可刺激这些感受器,反射性的抑制胃运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这个反射称为肠胃反射. 

653. APUD细胞--指具有胺前体摄取,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能的细胞,而后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细胞. 

654.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655. 食物

            

                

                     的特殊动力作用--是指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能的现象。 

656.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的基础代谢,即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657. 食物的热价--将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658. 呼吸商---在一定时间内机体的二氧化碳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659. 非蛋白呼吸商--糖和脂氧化肪的二氧化碳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660.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661.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约为19%。 

662. 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 65%~70%,这种现象为球管平衡。 

663. 水利尿--一次大量饮用清水后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  

6. 血浆清除率--清除率指肾在单位时间(一般用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物质完全清除出去,这个被完全清除了某物质的血浆毫升数称之。 

665. 感受器电位--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在引起传入神经发生动作电位之前,首先在感受器或感觉神经末梢发生一过渡性的局部电位,称之为感受器电位. 

666. 适宜刺激--一般指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刺激最敏感,这种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667. 感受器的编码作用---指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经换能作用转变为动作电位后,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涵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也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之中,称之为编码作用. 

668. 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持续作用,但传入神经纤维的脉冲频率开始下降的现象为适应. 

669. 暗适应--指从亮处进入暗光下,起初什么东西都看不见,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性逐渐增加的过程  

670. 明适应---指从暗处来到强光下,最初感到强光耀眼,不能视物,以后视觉敏感性降低,才恢复视觉的过程  

671. 视敏度--又称视力.指眼对物体形态的精细辨别能力,是评价视网膜凹视锥细胞功能的指标,以能够识别两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 

672. 生理盲点--在凹鼻侧约3mm的视神经乳头处,没有感光细胞的分布,落入该处的光线不能被感知,此部位被称为生理盲点。 

673. 气传导---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和卵圆窗进入内耳,这是气传导的主要途径。另外鼓膜的振动也可以引起鼓室内空气的振动,再经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也称为气传导,但在正常听觉功能中并不重要. 

674. 骨传导--声波直接经颅骨和耳蜗骨壁传入内耳,引起耳蜗淋巴液振动.这种传导称为骨传

            

                

                     导,主要在强音传导中起作用.正常情况下,骨传导效能远远低于气传导. 

675. 远点--非视调节状态下能看清物体的最远点. 

676. 近点---通过最大的视调节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点. 

677. 耳蜗微音器电位--当耳蜗接受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构又可记录到一种特殊的电波动,称为微音器电位。 

678.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可随光照刺激强弱改变而发生改变,是一种神经反射. 

679.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传递时,在突触后膜上的局部去极化电位。  

680.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传递时,在突触后膜的超极化局部电位。 

681. 脊髓休克--脊髓突然横断失去与高位中枢的联系,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682. 运动单位--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功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683.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某些神经元与效应细胞间无经典的突触联系,化学递质从神经末梢的曲张体释放出来,通过弥散,到达效应细胞,并于其受体结合而达到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效应. 

684. 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685. 肌紧张--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能发生紧张性收缩. 

686. 腱反射--当扣击肌腱,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跳反射等。 

687.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动物(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在肌紧张方面表现亢进现象,动物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688. 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反射.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 

6. 第二信号系统--对抽象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功能系统。 

690. 后发放--在反射活动中,当刺激停止后传出神经仍可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放冲动的现象,称为后发放。 

691. α-阻断--正常成人在安静,闭目,清醒状态时,脑电图上可出现α波,当受试者睁眼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立即被低振幅,高频快波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α-阻断. 

692. 慢波睡眠--指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睡眠时相. 

693. 异向睡眠--指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的睡眠时相.在这一时相中,常可出现眼球快速运动,因而也称为快眼动睡眠. 

694. 内分泌--人体内某些腺体或细胞,它们能分泌高效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远距离靶细胞发挥作用。 

695. 激素--指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696. 靶细胞--能与某种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起

            

                

                     特异性反应的细胞。 

697. 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邻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698. 神经激素--由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 

699. 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学效应,但它的存在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这种作用为激素的允许作用。 

700. 下丘脑-垂体束--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的轴突构成神经纤维束,它沿垂体柄下行,终止于神经垂体。 

701. 应激--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下丘脑引起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急剧增高,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现象. 

。 

702. 应激反应--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大大增强的反应. 

703. 神经内分泌反射--传入信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传出信息到达内分泌腺,再由激素作为传出信息作用于靶细胞,如吸乳头引起的乳头反射等. 

704. 下丘脑换能神经元--下丘脑基底部促垂体区的神经元既可分泌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的神经细胞的作用,可将大脑等处传来的神经信息转变为激素信息,起着换能神经元的作用. 

705. 副性征--为性成熟后人体外部特征.男性副性征表现为生长胡须,喉头突出,肌肉发达,骨骼粗大和声音低沉等.女性是乳腺发达,皮下脂肪丰满,骨盆宽大,音调较高等. 

706.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流血现象,称为月经,因为是周而复始,且约每月(平均28天)发生一次,故称月经周期.月经周期实际上是女子生殖功能周期,是卵巢活动的外部征象. 

707. 精子获能--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精子必须在雌性生殖管道内停留一段时间,方能获得使卵子受精的能力,称为精子获能. 

708. 顶体反应--当精子穿越卵细胞周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时,其顶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并释放顶体酶的过程称为顶体反应.顶体反应是受精的必要条件. 

文档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生理学名词解释1.兴奋性生物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和能力的特性2.神经调节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对各种功能进行的整合作用3.体液调节当机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引起某些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释放激素并通过组织或血液来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某些器官的功能活动,4.正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5.负反馈受控部位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调节方式6.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剃度跨膜运输的方式7.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