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2:56:20
文档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9鲸【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引导法【教学准备】PPT①一些鲸的图片。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推荐度:
导读第三单元9鲸【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引导法【教学准备】PPT①一些鲸的图片。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第三单元

                          9  鲸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PPT①一些鲸的图片。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①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入的了解。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①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课件出示要求写的字10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右半边的笔顺是。

②认识生字后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①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重。

②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是太大了,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加以说明的好处。

③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④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小描写得非常具体。

【课堂小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课时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惊(    )  肢(   ) 柿(   ) 抬(   ) 吨(   )

鲸(    )  枝(   ) 肺(   ) 胎(   ) 顿(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①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出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鱼,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②快速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③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④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读一读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吃什么,怎么吃,特点)呼吸(用什么怎么呼吸)
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小鱼小虾 吞进 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大鱼海兽 咬住 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⑤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自习第六自然段,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⑥轻声读一读第七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那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三、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①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②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课堂作业设计】 

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积(  )成(  )  深(  )浅(  ) (  )旧(  )新 

半(  )半(     )   转(  )为(  )  (  )尽(  )来 

出(  )入(    )    弄(   )成(  )  (   )惊(   )怪

【板书设计】

9  鲸

体形庞大   约十六万公斤  近四万公斤   约十七米

哺乳动物   体形像鱼

种类 须鲸  齿鲸

生活习性  食物  呼吸   睡觉   生长 

【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   2、小黑板作业    3、认真书写生字、生词。

                      10  松   鼠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细致观察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关注动物。

【教学难点】: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其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上课开始,就让我们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

    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图片)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简介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注意加线字读音(板书:驯良  缨  蛰伏) 

    2、用圈点批注法,做阅读提要,教师巡回释疑。

    3、把学生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1、学生概括文中松鼠的特点,并解释这三个词是什么意思,分别就松鼠的哪一方面来说的(漂亮是美观,好看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外形来说的;驯良是和顺善良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习性来说的;乖巧是言行符合人心意,讨人喜欢的意思,它是就松鼠的性格来说的)。

2、探究交流: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松鼠的?

(2)松鼠为什么惹人喜爱?你喜欢它的哪几个方面?

(3)课文中哪几部分告诉我们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四、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你学了《鲸》这篇课文后,与《松鼠》相比,它们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手法。

五、课堂升华(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世界图片)

    1、请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关注动物的生存危机。为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你想说点什么?

    2、请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用各种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然后用二三百字生动准确地写出它讨人喜欢的体态和动作以及生活习惯等。

【课堂作业设计】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尾巴   ( )玉米  ( )鸟雀  ( )果实  ( )露水

( )榛子   ( )东西  ( )树枝  ( )松鼠  ( )鸟窝

2、造句

只要……就……

宁可……也……

【板书设计】

10  松  鼠

面容

漂亮     形体    身体

尾巴

活动范围 

食物

过河

乖巧       警觉

搭窝

生殖 换毛

喜欢洁净

 【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    2、小黑板作业

11  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及它们在现代化建筑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关心科技发展、探索科技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科生字新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新词意思。

3.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4.朗读课文。

5.联系说话写话,推销课文中的新型玻璃,并写出自己设计的新型产品。

【教学理念】

学生能在教学中掌握说明文用词准备的方法,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他们有什么用处吗?

(让学生自由回答,正确的教师给以鼓励,激发其学习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片关于玻璃的课文,题目叫(此时教师半数课题11 新型玻璃)

看课题后教师可提问“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片课文中有那些新型玻璃呢?他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3、出示生字、生词(课件展示)

三.深入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说一说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

板书:夹丝网 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2.学生默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各种玻璃的特点的语句,用“~~~~”划出描写它作用的语句。

3.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说边体会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4、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四.练习朗读,巩固内容。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的认识各种玻璃。

六.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课文,然后看着表格,连贯的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自动报警防盗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碎片会粘在一起安全
变色玻璃能反射阳光,随阳光强弱变色调节光线
吸热玻璃夏天阻挡阳光,冬天阻挡空气调节温度
吃音玻璃使噪音强度减弱消除噪音
先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争当推销员,训练表达能力。

现在你们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当回推销员。推销员是干什么的,知道吗?(就是把自己厂里的产品介绍给大家,发动大家来买自己介绍的产品,如果来买的人越多,就说明你这个推销员的水平越高。)你们想不想来试试呀?)

今天你们推销的产品就是这五种新型玻璃,请每一位组长代表你们一组到上面来选一种玻璃。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想好推销的话语,夸夸自己厂里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让人一听就来买,你们在小组内先说给其他同学听,相互出出主意,待会儿就请同学能争着到上面来推销自己的产品,我们还要评出优秀推销员,好吗?

学生评选推销员,然后全班内评出优秀推销员。

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之外,你们还知道其他新型玻璃吗?如果知道,你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争当“小发明家”,培养创新精神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和同学们刚才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型玻璃,他们在现代化建筑中正起着(重要作用),研制这些玻璃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真了不起,它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发明一种新型产品呢?

那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生活的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品的特点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人:__________

____月_____日 

2.学生完成方案

3.交流

4.总结

    同学们都能积极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了一种新型产品,还没有完成的,或还需修改的课后完成,最后,老师愿我们每一位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让理想成为现实,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课堂小结】感悟写作手法,通过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说明方法呢?你会用这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一些你所熟悉的事物呢?(师生共同总结)

【课时作业】精读课文,完成表格。

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板书设计】

11   新型玻璃

新型玻璃的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中间夹一层金属丝网,自动报警防盗
夹丝玻璃非常坚硬,碎片会粘在一起安全
变色玻璃能反射阳光,随阳光强弱变色调节光线
吸热玻璃夏天阻挡阳光,冬天阻挡空气调节温度
吃音玻璃使噪音强度减弱消除噪音
【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    2、认真书写生字与生词。

12  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   对比写法作用。

3、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4、 学生要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同时,学生应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受到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灰尘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我想大家和我一样,一定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行不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二课《假如没有灰尘》。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

1、指名轮流读课文。

2、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3、正音:模样(mú ) 尘埃(āi ) 直径(jìng ) 削弱(xuē) 散射(sǎn)  

    朝晖(zhāo)  干涸(hé)  可恶(wù)  恶劣(liè) 

三、理清课文思路,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填表)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2、看表默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灰尘令人讨厌,人类却离不开它。

 第二段(2 )小小的灰尘来自土壤和岩石。

 第三段(3—6节)灰尘的作用很大。

 第四段(7)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灰尘的有关知识及其作用。)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 狼狈bèi 擦拭shì 请勿打扰wù 尘埃āi 削弱xuē 朝晖huī 循环xún 厌恶wù 裂开liè 讨厌tǎo环境jìng 气候hòu 飘荡piāo

2 重点指导

多音字       wù (可恶)        xiāo (削皮)

    恶      è (恶狠狠)   削

        ě (恶心)        xuē(削弱)              

五、学习课文学习说明方法

(一)第一段

 1 齐读分层两层间是什么关系?(转折)

 2 再读体会开头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二)第二段

 1 指名读划出文中写灰尘的句子

 2 生字比较:

①灰尘很小很小。

②灰尘的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已称  得上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了;细小灰尘只有再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A 能用①代替②句吗?

 B ②句是怎样写出灰尘“小”的?(指出说明方法)

 “直径十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列举数字说明方法)

 人眼看到的是庞然大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对比的说明方法)

 C 体会说明的好处:更具体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可信度

 D 练习朗读背诵

(三)第三段

 1 默读3—6自然段,画出第三段和第五段的最后一句话联系课文内容,想想这两个意思是怎样写明白的

 2 小组讨论交流

 3 指名回答师适当点拔

  ①()灰尘()吸收太阳的光线,()反射太阳的光线,(),太阳的强度削弱了

   ②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三自然段采用对比方法写出灰尘能使太阳光变柔和这一作用

 4小组讨论学习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把最后一句写明白的。

 5自学第四,六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作用

 6指明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

 2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什么?

六、练习和拓展。

1填空

   如果没有灰尘,阳光将_________,天空将________大自然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将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_________,被人们称为“废物”的东西,往往有_________。灰尘虽然___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们不注意保护环境,_______,则又令_______。这对当今世界来说,是个____________。

2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两重面性,举例说明

  ①如鸟粪、电视、网络……

  ②练习说话

  ③试着写话

  ④交流、师点拔

【板书设计】

12   假如没有灰尘

灰尘的特点灰尘的作用使用的说明方法
细小削弱阳光列数字,作假设
易吸收光波较长的色光使天空呈蔚蓝色作假设
具有吸湿性调节气候,气象万千作假设
【布置作业】

1、练习册习题  2、小黑板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课时 习作

  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文章,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课文中涉及到的尽可能都填上.)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课文中的例子举例子 用数字 作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第三单元 

教学反思

                                                             

                                                               

                                                                  

                                                                

                                                              

                                                            

                                                                      

                                                                   

                                                                  

                                                                 

                                                                 

                                                              

                                                                   

                                                            

                                                               

                                                                

                                                                      

                                                                   

                                                              

                                                               

                                                               

                                                                    

                                                             

                                                           

                                                             

                                                               

                                                              

                                                           

                                                         

                                                               

                                                                     

                                                             

                                                                       

                                                                        

                                                                  

文档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9鲸【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获、倾斜、哺乳动物”等词。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表现事物,并用打比方、举数字等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的理解。【教法与学法】引导法【教学准备】PPT①一些鲸的图片。②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