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师质量提升与教师专业化密切相关,它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依托专业组织,习得教育专门知能与规范,取得教师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中国地区也已经认可了“专业化”的概念,教师专业化正受到和民间的双重推动。但已有的教师专业化研究涉及的大多是基础教育范畴,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突出的问题:
专业理念的误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应具备正确先进的教育理念。学术界认为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了诸如教育意识、课程意识、学生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目前高校教师在上述五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知误区。
专业知识的盲区。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涉及教学的知识,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具有双专业的特征,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又要有通晓教育科学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应变教学实践的能力。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欠缺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导致教师在专业学术发展中处于明显的不平衡状态,从而造成了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盲区。
专业伦理的弱区。高校教师如果缺乏适当的专业伦理的规范,将会危及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教育的负面影响。目前高校教师中部分人员或以应付的心态对待工作,或重科研而轻教学,近年来高校中愈演愈烈的学术、教学事故、敷衍了事、欺上瞒下等现象层出不穷。一些教师怯于教书,遑论育人?更何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高校教师的专业伦理处于明显的弱区。
专业培训的乱区。目前高校教师的培训普遍存在着学历主义倾向,高校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更缺乏系统、科学、长期的规划。培训大多依据教师的职务来确定其范围和形式,很少考虑个性化的需要,特别缺乏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备、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
专业自主的禁区。高校教师的权力是一种知识性权力,以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为其权力基础。但由于教育学知识和缄默知识并不被承认为成熟的科学知识,使其专业权力只能是一种软权力。高校的科层权力明显压制了教师的专业权力,使高校教师专业自主的落实某种程度上陷于禁区。同时,教师专业组织的欠缺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国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使教师群体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赖以立身的专业自主权得不到切实保障。
专业评价的暗区。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效应,而学生能力、素质、个性、品性等方面的评估又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而教师的综合性教学效果往往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金忠明
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是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
12
13
难以评价。正是由于对教师精神劳动产品的检测难度,加深了人们对教师专业性的疑惑。专业制度是教师专业化的外在保障。当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的评价、聘用、晋级、解聘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而造成了教师专业评价的暗区。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丰富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内在价值。首先是应该成为其主修专业、教育专业的学者;其次是必须懂得如何成为有成效的教学者;第三是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善于沟通的人;第四是能运用广博知识和深刻见解做出判断的决策者;第五是其个人品格皆为学生表率的示范者。基于国际上教师教育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必须明确教师的职业理念和教师作为全球人的能力和素质,从入职教师和在职教师的目标要求中体现教师职业的认知性、价值性和创新性的整合。高等学校应据此确立教师的专业理念。
重建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三种知识必须经由实践和特别课程加以整合,更需教师的人格素养和精神力量加以化合。这就需要确立新的教师知识观。下图所示教师知识结构应该是更为合理的。
该图显示的不仅是三类知识的平衡,更注重三种知识的融化和运用,其中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正是教师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在建设课程平台时要致力于教师专业知识的重构。
提升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伦理意识。高校要进一步明确教师专业包括专业伦理、专业精神和专业的人格、专业的规范等。专业的精神里又包含了专业价值观、责任心、敬业等;专业的人格包含诚实、正直、开朗、耐心、细致、善解人意、宽容
教育知识综合知识及能力
专业知识
普通知识
善良、勇敢顽强等。作为理想型的学者和特殊的知识分子,面对青年一代的未来,高校教师职业的理智有别于一般艺术和科学所需要的智力,其前提是一种摆脱眼前经验的能力,一种走出当前实际事务的欲望,一种献身于超越专业或本职工作的整个价值的精神。
强化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全程培训。高校要培育教师学习型组织,倡导合作互学,增进学术交流,建设学术性对话机制。可开设高校青年教师暑期学校、名师工作坊等;重建适应课程综合化和多样化要求的专业;加强实习、实践环节;提升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兼顾其学科专业学习和教师职业训练。对于要成为高校教师的未来求职者,宜在其博士后阶段引入教育专业的研修。高校要立足于院系,开发校本培训资源,构建高校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培训的一体化机制。
突显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自主权力。教师职业需要稳定的经济收入作为其生活的保障,这是教师生存和保持人格尊严所必需;教师职业需要专业自主的权力,这是学生获得知识增长和精神引领所必需;教师职业需要知识群落和教育生态的滋养,这是教师自身不断成长所必需。当前亟待培育高校教师委员会、教授评议会等基层组织并健全其各项功能,从学校制度和教育上保障高校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倡导学术自由、勇于创新的教育氛围。
健全现代高校教师专业的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和强化高校教师的资格证书制度和教
师职务评聘制度。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国家关于高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的规定,科学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形成合理的职务结构。对教师实行定岗、明职,确立科学合理的量性和质性考核指标,采取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目标、定期与随时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办法,强化聘任环节,实行严格的定期聘任,择优上岗;加强教师聘后管理和履职考核。教授、副教授要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对不能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或经考核不称职的,依法解聘其教师职务。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的自我选择、提高、完善、发展的组织机制;开展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教师自我评价等多侧面、度的评价活动。充分利用评聘的杠杆,全面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