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622-01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静脉。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毛细静脉淤血缺氧、渗透性增加,压力增高。表现为低热、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水肿和浅静脉曲张,甚至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的严重后果。
1 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1.1 静脉血流滞缓
1.2 血管内膜损伤
1.3 血液高凝状态。
1.4手术造成机体的应激状态 [1]
2 预防和护理
2.1 心理指导 护士深入病房,多安慰患者,鼓励其说出对疾病的感受,解除患者疑虑,介绍科室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和既往成功病例以便取得病人的信任。患者缺乏正确及积极的功能锻炼,都会加重静脉血栓形成。[2]
2.2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生素、粗纤维低脂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加蜂蜜、麻油等,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告知患者戒烟,减少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血管壁的损伤。
2.3 定时观察患肢每天定时查房,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对比健侧肢体,看有无明显差异。[3]
2.4 功能锻炼
2.4.1术前锻炼:患者骨折后,住院期间多行下肢牵引或外支具固定,由于患肢固定并且患者因疼痛担心加重骨折,多不配合床上预防性肌肉收缩锻炼和远端关节锻炼,应向病人及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使其配合锻炼。
2.4.2不手术治疗病人的锻炼:保守治疗过程中,在保证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3-4次,每次坚持15-30分钟,并逐渐延长活动时间及强度。
2.5 术后预防和护理
2.5.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术区渗血情况,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以及患肢肿胀及疼痛情况。 [4]
2.5.2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返回病房6小时后护士可2-4小时改变一次病人的体位,使之重力有所倾斜,以改善受压侧肢体血液循环,可减轻下肢静脉压力。并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使小腿肌群及股四头肌有节律的等长收缩运动,持续5-10秒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增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使静脉回流;老人、小孩或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差,可指导其家属使用向心性按摩手法,即用手掌面、掌根部贴紧皮肤从肢体远端自下往上、向心方向进行按摩,每日3~4次,每次按摩约30min,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以病人可以耐受的个性化原则,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术后抬高患肢时,应高于心脏平面约20~30cm,膝关节屈曲15°,使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在比目鱼肌的静脉窦内,因此,为了防止小腿肌肉的长时间受压,可在足关节下方置4cm厚的小沙袋,使小腿腹部离开床面,以利小腿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严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从而预防下肢dvt的发生。[5]
2.5.3 机械预防护理措施 主要用逐级加压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等机械方法预防。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6]
2.6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根本措施,而基本预防和机械预防是药物预防的辅助措施。如:低剂量肝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抗凝药( 阿司匹林、潘生丁、华法令)等。
2 7 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以避免静脉炎的发生。避免在患肢穿刺.尽量选择上肢穿刺,若一定要使用下肢静脉,针头宜细,操作力求一次成功,拔针后按压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局部血栓形成。长期用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7]
3 下肢静脉血栓已形成的治疗与护理
3.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有无下肢肿胀和胀痛,有无广泛的浅静脉扩张,小腿营养是否改变。因病程如继续发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导致下肢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足部动脉搏动消失,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呈青紫色,若不及时处理,可发生静脉性坏疽,后果不堪设想,故要严密监测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患肢末梢血液循环。
3.2 卧床休息 早期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并抬高患肢,肢体位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cm,同时膝关节屈曲15°,腘窝处避免受压,活动踝关节。禁止给患肢按摩,并注意保暖,但禁止热敷,避免血栓脱落。对休克患肢应取休克体位,并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良刺激。急性期过后鼓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应避免剧烈活动。在患者起床时,要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用弹力绷带是注意它的宽度和松紧度适宜,以能将1个手指入缠绕的圈内为宜;包扎前使静脉排空,故以清晨起床前进行为好;包扎时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上缠绕。[8]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4 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给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患肢需保温但不宜过热,冬季需特别保护患肢并保持室内一定温度,以免在缺氧状态下增加耗氧量。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3-6个月,卧床时抬高患肢,坚持适量运动,不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椅子不要坐的过高等以防止复发;定期门诊复查,随诊;做好出院后药物服用指导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嘱患者严格按医嘱剂量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文献:
[1] 陈月梅,刘晶,马玉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8):1719-1721.
[2] 韩双.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医学新知,2012, 25(1):211.
[3] 李云芳.骨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北方药学2011,8(7):113-114.
[4] 王琴.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手术治疗的观察和护理,2010,12 (18):204.
[5] 刘海菊,魏从秀.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9):1801—1830.
[6]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中华骨科杂志,2009,19.
[7] 周香萍.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30.
[8] 白瑞丽,海星,徐丽红.脑卒中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9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