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成设计欣赏》》课程论文
题目:桥梁美学设计与欣赏
学校: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邮箱:
摘要:阐述在桥梁设计中进行美学考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指出现代桥梁设计应把强化桥梁技术品质与体现桥梁关学价值相统一。同时还要与其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合。介绍桥梁美学理论及美学设计的实现 ,结合生态审美的理念从各方面分析了桥梁美学。
关键词:桥梁美学 设计 欣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发现美、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及审美理论都更为成熟、更为系统化。对于桥梁建筑,人们已不满足于其单纯作为交通运输上的构筑物的要求,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空间艺术结构物融人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之 中。
纵观世界各国的桥梁建筑 ,优秀的桥梁作 品常被作为城市的标志与骄傲,成为时代的象征,历史的纪念碑和游览的胜地。我国古代修建的赵州桥,其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简洁美观,于坚固雄伟中又透着柔美秀丽。桥面两侧的栏杆板上,龙兽状精美浮雕栩栩如生,似飞若动,虽然距今已有 l 300 年的历史,仍不失为桥梁设计中融功能、技术、经济、美观于一体的典范,并在 1991 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建筑之一。又如北京的卢沟桥,不仅布局合理,宏伟壮观,栏杆上雕刻的485 个石狮子形态各异,堪称一绝。在现代,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桥梁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桥梁作品,如重庆万江大桥,青马大桥,上海卢浦大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桥梁作品,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港钢拱桥,它与悉尼歌剧院完美结合而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的象征;日本的南备赞大桥以其雅致简约的风格形成海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及美国的布鲁克林桥、旧金山金门大桥,英国的亨伯大桥等。这些优秀的桥梁建筑都以各 自独特的方式将美学融人结构之中,并通过不同的桥梁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达到美学与结构的完美结合而为大家所称道。
可见,优秀的桥梁建筑总是把桥梁的品质和体现桥梁的美学价值相统一,因而桥梁设计师在考虑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要求的同时,也应十分注重桥梁美学价值的提高,以期设计和建设出既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经济性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还能反映出时代气息和地方文化背景的现代化桥梁。
1、桥梁美学设计
桥梁是三维空间中存在的具有体积、平面、线条、材料、色彩等众多因素的立体作品,为使其具有丰富的美的内涵,由此产生了桥梁美学。它以桥梁为主体,以广义美学原理为基础,形成了在桥梁艺术和技术设计以及评价其美学效应时应当遵循的特定的美学原理 、准则 以及方法。概括而言 ,桥梁美学就是研究桥梁艺术 和技术美 的根源、理论 以及创造和展示桥梁艺术美和技术美的科学。
1.1桥梁美学理论
在桥梁美学设计 中,各 国工程师都有各 自的理论依据,虽然有所差别,但着眼点却大同小异,都在于把桥梁技术与艺术美相结合。如我国著名的桥梁美学专家唐寰澄先生在他的文章和专著中多次提到3 个统一性是美的最重要属性 ,即:(1) 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或感觉 和意识 的统一 ;(2) 客观和主观的统一或人和 自然的协调统一,即“天人合一”的思想;(3) 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即造型和功能的一致。归纳起来 的桥梁美 学法则是 :多样和统一 ,协调 与和谐,以及比例、对称和韵律。另外还有 8 纲,即:刚柔 、动静 、阴阳、虚实,这 8 个纲领性的相对面应在矛盾中求得统一。樊凡在汇集 国内外资料 ,结 合多年的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 出了桥梁美十则 :(1) 环境的协调;(2) 主从与对称;(3) 韵律;(4) 均衡与稳定 ;(5) 统一 ;(6) 比例 与尺度 ;(7 ) 连续与 明暗搭配;(8)力线明快;(9) 色彩;(1O) 风格。国外工程师在桥梁设计中所依据的美学理论也不尽相同,Et本竹内博士在《塔与桥》一书中指出桥梁美应理解为技术美 ,包含 :(1) 形式美 ;(2) 功能美 ;(3) 与环境的协调。西方国家也有强调“3E ”理论 的 ,即“功效(Efi%iency)、经济 (Economy)和优 美 (Elegance)”,这与我国“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显然是一致的。
1.2桥梁美学 3 要素及其实现手法
桥梁美学 ,其美学构成与其它建筑物 、道路等相比,既具有共性 ,也具有个性 。它与桥梁技术 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有机结合以求工程结构和精神审视 的和谐统一 。其基本观点是 :在充分满足结构功能要求的同时,优化结构的外观形貌,使其尽量完美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正如德国铁道工程师鲁克维德所说 :“要设计美 的桥梁 ,就必须使科学与艺术密切结合。”它属于现代美学中的技术美学的范畴 ,是技术与美 的和谐统一,于桥梁设计过程中产生 ,在桥梁结构的实现 中得到表达,包括“形式美 ”、“功能美”以及“与环境协调美”3 个要素。
1.2.1形式美
由于桥梁是在水平方向上很长的立体建筑物 ,纵横方向尺度显著不平衡 ,并且作 为通透建筑物其观察视角是多方向的,因而对桥梁的形式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般主要借助于比例、对称、韵律、重复、交替、层次等手法来完成。
比例一般包括 2 个方面 :一是桥梁建筑整 体或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梁建筑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相互之间的大小关系。另外 ,实体与透空之间 、封闭面与敞开面之间 、光线与阴影之间等也存在比例关系。比例和谐就能给人以简洁、明快、新颖的感觉。
对称即相 似性 在分割线或分 割面两边 的对应性 ,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获得美 的手法 。作为桥梁造型中常用的结构方式 ,其实现手法有很多种 ,如镜面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结晶对称、体量对称、完全对称、不完全对称和其中几种的组合等。如从我国古代就开始修建的石拱桥多采用奇数跨就是对称的运用。
韵律指桥梁结构中体型 、线条 的有组织 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变化与重复形成有节奏的韵律感,使桥梁整体形象功能突出而不失俊俏活泼,简练而鲜明、生动而富有活力。常用的手法有连续韵律和渐变韵律。连续韵律指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的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有组织的排列所产生的韵律感;渐变韵律指某些组成部分(如体积大小、高矮宽窄等)作有规律的增减 ,以造成统一和谐 的韵律感 。另外还有起伏韵律和交错韵律。
对于层次感则常通过色彩渲染 、照明光影 、布局交替等营造出来,使得桥梁形象在空间、时间和不同的视觉角度都立体生动而层次鲜明,从而使桥梁的形式美得以定格。
1.2.2功能美
桥梁不是仅凭其空间构成的形式优美和具备满意的形式美就认为已足够了,如何使桥梁明显地体现出其功能,并充满着生气勃勃的力量形象 ,也是美的价值组成上一个不可缺少的本质因素 。所谓“功能美”就是在遵循力学理论 的前提下 ,满足结构功能的要求,并使结构的功能性突出,同时在平衡并有紧张感 的结构 中求得内在美 ,于外观上体现力量美和动感。如拱桥 的动势 表现在拱 圈的优美 弧线上 ,清新悦 目而气质典雅。如重庆万江大桥贯通长江两岸的交通 ,同时以其优美的拱 弧线在江面上空形成气势如虹的风景。另外还有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湖南的乌巢河桥等都是展现桥梁功能美的典范。悬索桥和斜拉桥通常跨度较大,其力动美通常主要由加劲梁、主塔和主索来体现。用主塔和主索的磅礴大气来协调桥型水平方向过长所带来的比例失调,使之遵守美学法则,保持纵向和横向、竖向尺寸的和谐 ,如美国的金门大桥、的青马大桥等。
1 .2 .3与环境协调美
桥梁建筑和桥位及附近的空间环境 ,包括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 、历史文化环境 、技术经济环境和规划建设环境等,一起处在人们的生活空间之中,构成整体景观。它既受环境的影响制约,同时也影响着环境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因此 ,桥梁建筑不但应具有本身的技术美感,还要与周围的景观或整个环境相协调、配合。在桥梁美学中,协调有2类:一是桥梁本身的协调,即“个体协调”,如各部尺寸的协调,构件模式的协调等;二是桥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即“公共协调”,它包括物理协调和生态协调 2 个方面的内容。
在物理协调方面,根据环境条件和桥梁规模 的不同,一般有 3 种处理方法,即消去法、融合法和强调法。如特大桥梁常采用强调法,因为它本身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自然而然地就成为的景观 ,从而成为环境的主要景观。对于规模不大的桥梁常采用消去法 ,因为周围环境景观已经形成 ,不宜再突出桥梁,以免影响环境协调,只能使桥梁从属于景观,并相互适应。较为普通的情况是采用融合法,使桥梁与环境融为一体,自然和谐。
在生态协调方面 ,则强调因地制宜,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注重生态 自然平衡。如充分利用自然山体作为桥梁引线可减少人工干扰 ,增加桥梁跨度、减小桥墩截面积或减少桥墩数量等措施均可减少对水体生态和水流形态的干扰,使它们的演化朝着有利于新的生态平衡方向发展。
3结语
桥梁美学是一门多层次 、多角度的复杂学科 ,其设计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发挥桥梁本身及周边环境的美学效应和资源功能,它既要保持对桥梁功能、构造技术、形态美学、材料机理研究的传统,还要能反映出时代气息和地方文化背景,以求与时代发展和人类对环境品质的更高要求相适应。因此,桥梁美学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体现桥梁建筑的形式美和功能美,技术美和艺术美,美化环境景观,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空间。
参 考 文 献
[1]樊凡.桥梁美学E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2]徐风云,等.桥梁景观概论[J].桥梁建设,2003,(4).
[3]刘慧一.桥梁美学设计综述[J].国外公路,1995,(5).
[4]山本宏.桥梁美学E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19.
[5]牛润明,张耀辉.桥梁设计的美学考虑[J].东北公路,2003 ,(1).
[6]和丕壮,《桥梁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7]唐寰澄,《桥》,中国铁道出版社,1981
[8]盛洪飞,《桥梁建筑美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