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 B 3. C 4.A 5.C 6.D 7.A 8. B 9. A 10. B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5分)参
(1)轮胎表面有花纹,增大轮胎与地面间摩擦;(2)行驶过程中,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3)后视镜的金属镀膜,可成虚像;(4)座位里面有海绵,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5)刹车时,利用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6)把套有花纹,增大手与把套间的摩擦;(7)车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说明:每说对一种作用得1分,最多5分。
2.(5分)参
(1)电流从电磁铁A端流入时,电磁铁上方为S极,永久磁铁受到电磁铁的向上的力,弹性金属片带动连杆向上运动,弹性气囊被拉长,气室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左侧阀门关闭,右侧阀门打开,气体通过右侧阀门进入气室;(2)当电流从电磁铁B端流入时,电磁铁上方为N极,永久磁铁受到电磁铁的向下的力,弹性金属片带动连杆向下运动,弹性气囊被压缩,气室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右侧阀门关闭,左侧阀门打开,气体通过左侧阀门进入排气管,为气球充气;(3)如此反复,将气体不断充入气球。说明:(1)2分,(2)2分,(3)1分,共5分
3.(5分)参
见图答1
说明:全部连接正确,得5分;滑动变阻器、单刀单掷开关、电动机、电源连接正确,双刀双掷开关错误,得2分;双刀双掷开关连接正确,其余部分连接错误,得3分。
4.(5分)参
(1)无论雷达波从哪个角度射向角反射器,反射波最终都会沿与入射方向平行的直线返回;(2)救生艇悬挂角反射器是为了让雷达能够尽快发现救生艇,在必要的时候开展营救。
说明:(1)3分,(2)2分。共5分。
5.(5分)参
(1)为了维持座舱内的气压与地面接近,需要压缩机不断地将空气压入座舱,在这一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为了保持座舱内适宜的温度,还需要空调机来降温。
说明:(1)3分,(2)2分。共5分。
6.(5分)参
(1)当电冰箱内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金属盒内的气体膨胀,使金属盒变厚,通过连杆带动控制连杆、动触点向右移动,与两静触点接触,接通工作电路,压缩机工作,电冰箱内温度降低。(2)当温度降低至设定温度以下,金属盒内气体体积减小,金属盒变薄,通过连杆带动控制连杆、动触点向左移动,导致动触点与静触点分离,切断工作电路,压缩机停止工作。(3)如此反复,保持电冰箱内的温度不高于设定温度。
说明:(1)、(2)各2分,(3)1分。共5分。
三、(11分)参考解答
1.电冰箱是间歇工作的,只有当冷冻室内的实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电冰箱的压缩机才开始工作。………………………………………………………………………………………(3分)
2.电冰箱上标示的耗电量为常温下,电冰箱内不放任何物体,且不开冰箱门的情况下测得的。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真实的耗电量会更大一些。……………………………………(3分)
3.该电冰箱真实耗电量:W=1.5×0.58 kWh= 0.87 kWh………………………(2分)
一天实际工作时间:t= = h= 8.3 h …………………………(3分)
四、(12分)参考解答
大力钳工作时,相当于杠杆组合,其中ABC、CDE以及对应的下半部分分别为杠杆。…(2分)
假设力的方向沿竖直方向,则杠杆CDE可模型化为图答2的情况,其中D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1L1=F2L2 ………………………………………………………………………………………(2分)
由题意可知:F1=900 N,L1=12 cm,L2=2 cm。
所以:F2= = N=5.4×103 N………………………………………………………(3分)
同理:杠杆ABC可模型化为图答3的情况,其中B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3L3=F4L4………………………………………………………………………………………(1分)
由题意可知:F3=F2=5.4×103N,L3=4.5cm,L2=1.5cm。
所以:F4= = N=1.62×104 N………………………………………………(2分)
注:两个受力分析图各1分。
五、(12分)参考解答
1.水力发电是利用河川、湖泊等位于高处的水流至低处时,水的重力做功,将水流减小的重力势能,通过水轮机、发电机转化为电能。………………………………………………………(2分)
年平均流水总质量:m=ρQ=1.0×103×4.51×1011 kg=4.51×1014 kg ……………………(2分)
流水年平均做的总功:W水=Gh=mgh=4.51×1014×10× 110J=4.96×1017J………………(2分)
年平均发电量:W=1011 kW·h=3.6×1017J…………………………………………………(1分)
三峡电站将水流的势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η= = =72.6%…………(3分)
2.工作天数:t= = h=185天 ………………………………………………(2分)
六、(15分)参考解答
1.按老师所说的“草原火灾自救方法”,迎着火墙向西奔跑,则人穿越火墙自救所需时间:
t2= = s=1s …………………………………………………………………………(3分)
由于1 s<1.5s,人穿越火墙后,身上的衣服不会被点燃,人很安全。需要注意的是,人在穿越火墙的短暂时间内,一定要屏住呼吸,以免因吸入火焰而灼伤呼吸道。…………………………(2分)
如果背着火,朝没有火的地方跑,跑不了多久就疲惫了,人的奔跑速度就会变小,一旦被火追上了,逃生的人呆在火墙中的时间可达:t3= = s =16 s ………………………………(3分)
十分疲惫的人在火墙中呆16s,时间确实太长了!而且由于16s>1.5s,逃生的人即使脱离了火墙,他身上的衣服也一定早已被大火点燃且持续地燃烧着;这样一来,人呆在大火中的时间便会比16s更长。可以想象,已经十分疲惫的人在穿越火墙时肯定张大嘴巴,急促呼吸……这样就非常容易因为吸入火焰而灼伤呼吸道甚至肺部,从而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由此可见,这样逃生的人就很容易被大火吞噬了。………………………………………………………………………………………………(2分)
2.分别利用上述物品,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逃生:
①用镰刀割出一圆形区域(直径约5~8 m)内的草,并把割掉的草抛到圆形区域东侧稍远的地方。人则呆在圆形区域的圆心处以躲避大火。
②用铁锨在地上挖一个差不多能让一个人蜷缩着躺下的坑,而后,人就蜷缩着躺在坑里,并把挖出的泥土适量地覆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人再从坑里出来逃生。
③脱下外衣,用矿泉水打湿,找一片草较稀疏的地方并蜷缩着躺下,而后把打湿的外衣覆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人再起来逃生。
每答出一种做法,得2分,最多得4分。
如果连上述随身物品也没有,我们还可以采用以下逃生方法:
①脱下外衣,用小便将其打湿后,覆盖在身上并蜷缩着躺在草较稀疏的地方。待火墙通过后,起来逃生。
②找一片土壤较疏松的地方,脱下外衣,用手刨土并把刨出的土放到外衣上;而后,人蜷缩着躺在草较稀疏的地方,并把覆盖着土的外衣盖在身上。待火墙通过后,起来逃生。
③找一片草较稀疏的地方,而后用手拔除一圆形区域(直径约5~8 m)内的草,并把拔掉的草抛到圆形区域东侧稍远的地方。人则呆在圆形区域的圆心处以躲避大火。
答出一种做法得2分,多答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