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杂交种品种
2. 引种
3. 诱变育种
4. 特殊配合力
5. 杂交育种
6. 杂种优势
7.生理小种
8.异附加系
9.群体改良
10.原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作物育种学的含义是( )
A) 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B) 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
C) 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D) 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
2.下列品种属群体品种的有 ( )
A) 自花授粉作物的地方品种 B) 玉米单交种
C) 水稻恢复系 D) 小麦常规品种
3. 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 ( )
A) 区域试验结果 B) 农民反应
C) 领导部门意见 D) 已种植面积
4. 同二倍体相比,同源多倍体的育性 ( )
A) 上升 B) 正常
C) 下降 D) 不一定下降
5.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品种的不育系和保持系互为 ( )
A) 同核异质体 B) 同质异核体
C) 同质纯合体 D) 同质杂合体
6.当病原菌侵入寄主前或侵入后,寄主可以凭借固有的或诱发的组织结构障碍,阻止病原菌的侵入和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称为( )
A) 抗侵入 B) 抗扩展
C) 抗生性 D) 耐病
7.在我国高温短日照作物引种时, ( )
A)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晚熟 B) 由北向南引种表现早熟
C) 由南向北引种表现早熟 D) 南北之间可以长距离引种
8.迄今为止自花授粉作物中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成功的作物是( )
A) 小麦 B) 玉米
C) 水稻 D) 马铃薯
9、用顶交法测定某自交系的配合力,一般( )
A) 只能测出一般配合力 B) 只能测出特殊配合力
C) 能测出两种配合力 D) 不能同时测出两种配合力
10.在(A×B)×C的组合中,复交F1代中三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分别为 ( )
A) 1/3、1/3、1/3 B) 1/4、1/4、1/2
C) 1/2、1/4、1/4 D) 1/4、1/2、1/4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1.作物育种的一般目标是 ( )
A) 高产 B) 优质
C) 多抗 D) 生育期适宜
E) 改善人民生活
2.我国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工作的重点是 ( )
A)广泛收集 B)妥善保存
C)深入研究 D)积极创新
E)充分利用
3.影响引种成功的因素有 ( )
A)温度 B)光照
C)纬度 D)海拔
E)作物的发育特征
4.系谱法育种的特点是 ( )
A) 从F2 进行严格的选择
B) 分离世代不选择
5. 垂直抗性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 ( )
A)小种特异性 B)对各小种抗性接近一个水平
C)多基因控制 D)高抗或免疫
E)抗性易丧失
6.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有 ( )
A) 中亲优势 B) 超亲优势
C) 超标优势 D) 显性优势
E)杂种优势指数
7.利用杂种优势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
A)强优势的杂交组合 B)异交结实率低
C)异交结实率高 D)繁殖与制种技术简单易行
E)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杀雄剂
8.群体间遗传改良的方法有 ( )
A)混合选择 B)全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C)半同胞轮回选择 D)半同胞相互轮回选择
E) 全同胞轮回选择
9.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统中,下列哪些基因型是可育的( )
A) S(RR) B) S(Rr)
C) S(rr) D) N(Rr)
E) N(rr)
10.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主要有 ( )
A) RFLP B) RAPD C) SSR D) AFLP E) EST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注意: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品种的一致性就意味着品种的纯合性。 ( )
2、作物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 )
3、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 ( )
4、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方向和结果均一致。 ( )
5、复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 )
6、异花授粉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化学杀雄。 ( )
7、目前,国内外各种育种方法中,最具灵活性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 )
8、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传系统的破坏。 ( )
9、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之一。( )
10、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中,“三系”是指母本系、父本系和杂种F 1 代。( )
五、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从作物育种的角度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2、简述单倍体在作物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3、简述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
4、图示说明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繁殖及制种程序。
5、如何保持抗病虫品种抗性的稳定?
六、论述题(共2小题,第1小题7分,第二小题8分,共15分)
1.什么是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中他们各有何作用?在选用轮回亲本和非轮回亲本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2.远缘杂交后代的分离与品种间杂交有何异同?如何控制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