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年中考真题系列】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2 23:10:59
文档

【2020年中考真题系列】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时间120分钟。4.全卷共三道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
推荐度:
导读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时间120分钟。4.全卷共三道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全卷共三道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

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à)苗助长得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ō)的摆舞。

揠苗助长婆娑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龟.(guī)裂翩跹.(xiān)跌宕.(dàng)退避三舍.(shě)

B.龌龊.(chuò)渊薮.(sǒu)畸.(jī)形焚膏继晷.(guǐ)

C.睥睨.(nì)聒.(guō)噪濒.(pín)危锱.(zī)铢必较

D.驯.(xùn)良粗犷.(kuàng)苔藓.(xiǎn)探骊.(lí)得珠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C )(3分)

A.一个民族要想飞速发展,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三个月前,我看过电影《流浪地球》,电影中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

....的男同学,站在阳光下,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D.在学生的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

....,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

B.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

D.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

A.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均在“唐宋家”之列。

C.《水浒传》中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体现了其人的本质特点,例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

D.《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

选自于这部文集。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2)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张养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雄伟险要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典故来写自己离开家乡之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

_______________,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

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_______________。从防御趋向流通,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

以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8.口语交际(2分)

日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国学经典通读读本》,要求全市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现在学校举行了

以“开展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如果你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会

课上发表获奖感言。要求语句通顺,至少引用一句儒家经典,不超过60字(标点符号不占字数)。

(60字)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5题。(19分)

【古诗阅读】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10.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阅读】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

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

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

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

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

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

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

(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___

(4)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______

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

.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

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

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

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16~18题。(5分)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

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谐

音,中国人就常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以“福燕”为代表的传统北京沙燕风筝,

整个翅膀上都画满经过美化的蝙蝠。除此以外,我们熟悉的传统吉祥图案也不少,如“龙凤呈祥”“鲤鱼跃龙门”“百鸟朝凤”等,这些风筝图案无不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摘编自网络)【材料三】

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放风筝的情景。河边,有身着不同色彩衣服的几个

人。其中,两个成年男子在放风筝,风筝高飞在空;一小童立在旁边抬头凝望,身后一人着深色衣服,怀

抱衣着鲜艳的孩子,亦是盯着高空中的风筝;稍远处的树下,站着两个男子,同样注视着高飞在空中的风

筝。

(摘编自《<清明上河图>中清明民俗》有改动)16.材料一盒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关于风筝的哪几方面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材料二中画线句子运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人把蝙蝠图案绘制在风筝上,寄寓了人们追求幸福的

愿望。(1分)18.材料三的内容印证了材料一中的哪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9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

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代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环境是心智成长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在我们母

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

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

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

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

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

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

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

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从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

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

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

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

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

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

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

19.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B.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母语在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C.作者坚定否定了网络语文学习母语的做法,并指出了网络语文的缺点及危害。

D.作者号召我们要秉承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母语学习的范本应该是民族的经典作品。

20.如何理解第④小节画线处“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书写和键盘打字各有优势。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键盘打字,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合文本,联

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汉字书写及键盘打字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22~24题。(13分)

好一朵木槿花

宗璞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

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

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

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

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

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

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

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

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

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

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

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

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

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

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2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6分)

(1)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2分)

轻视、________、欣赏、赞美、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偶然

..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_______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5.请以“坚持下,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初中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参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2分)揠苗助长婆娑

2.( B)(2分)

3.( C )(3分)

4.( D)(3分)

5.( A )(2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2)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不知天上宫阙,(苏轼《水调歌头》)

(4)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赤壁》)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7.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补写句子,使语意连贯。(2分)

①城的主要功能防御_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

8.口语交际(2分)(60字)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我很高兴能在这次主题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我这次获奖,得益于我们班一直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使我在平时增加了阅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使我有了更好的传统文化储备,受到传统文化美的熏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只有爱上诵读,爱上经典,才能在学习中华传

统文化的路上获得不断的进步!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5题。(19分)

9.( C )(2分)

10.(3分)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

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

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

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古文阅读】

11.(4分)

(1)假:借(2)质:询问

(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

12.( B )(2分)

13.①(只填序号)(1分)

14.( C )(3分)

15.(4分)

(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二)阅读下列说明性材料,完成16~18题。(5分)

16.(3分)

关于风筝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风筝上图案绘制的寓意等。

17.举例子(1分)

18.(1分)

当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三)阅读下面议论性文本,完成19~21题。(9分)

19.( C )(3分)

20.(3分)因为网络语文往往:一是内容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

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这样的“习惯和审美”如果成为主流,将会对母语学习产生

极大的危害。

21.(3分)

书写,是母语教育的基础,不能因为键盘的使用而忽视它,应经常性的拿起手中的笔书写和表达;当然,

我们也不必对键盘产生恐慌,才体现效率的时候也应能熟练的运用它。两者应该有个合理的搭配。

(四)阅读下面叙述性文本,完成22~24题。(13分)

22.(6分)

(1)(2分)惊喜、期待。

(2)(2分)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出乎意料的。

(3)拟人和比喻。(2分)

23.文(3分)

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

24.(4分)

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三、作文(50分)

25.略

7.(55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

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3)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分析】【审题立意】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中给出的话题是“乐”,也就是快乐。何谓“快乐”?《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很简单:感到幸福和满意。求知者会以读书为快乐,贪玩者会以泡吧为快乐,有志

者会以追求为快乐,无为者会以享乐为快乐,仁爱者会以山林为快乐,智慧者会以溪水为快乐,淡泊者

会以宁静为快乐,显达者会以热烈为快乐;饥肠辘辘的人视饱餐一顿为快乐,无衣御寒的人视享受阳光为快乐,囊无分文的人视腰缠万贯为快乐,身处逆境的人视一帆风顺为快乐,漂泊流离的人视家人团聚为快乐,失去父母的人视拥有亲情为快乐;海伦?凯勒定会把获得三天的光明作为最大的快乐,史蒂芬?

霍金定会把走下轮椅作为最大的快乐,陈景润把计算枯燥无味的1+1作为最大的快乐,孔繁森把情洒高寒缺氧的作为最大的快乐,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的“非典”患者把健康作为最大的快乐,一些创业

路上走出来的成功者把回忆当年的艰苦创业作为最大的快乐……

【思路点拨】拟题为: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文首点明自己喜欢独自,喜欢倾听花开的声音,并从这种

声音当中得到了难以言说的快乐。主体部分具体表现自己从倾听中获得的了哪些快乐,可以写昙花的开放,写太阳花的开放,写荷花的开放,表现出自己从中得到的快乐。文末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从花

开的声音里听到了快乐,与首段相呼应,并点题,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解答】【例文】

我在倾听中得到快乐

我喜欢独处,我独爱于春暖花开的时候,寻得一个好去处,静静的倾听,倾听花开的声音。

在纷繁多变的红尘中,在世俗的枷锁中,我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找寻瞬间的永恒,甩掉所有的思绪,让大自然的美丽,来化解自己心灵的疲惫,从中得到那瞬间的快乐。

昙花是生命短暂的代表,她的辉煌只是匆匆一瞬,但是她却在关键的时候开花。她告诉我生命的辉煌,虽然只是一瞬,但是却很真实。毕竟所有的生命最终都将化做尘埃随风而去,短暂的真实如同流星

匆匆而过,却又在旅途中刻下一道道轻轻的痕迹,随即掩埋在时间的洪流中。每一个生命,都渴盼哪怕

只是瞬间的注目。于是我知道了,生命不在乎有多长,而在乎有意义,碌碌无为的百年,还不如辉煌的

一瞬,因为这瞬间的快乐,可以影响一个人整整的一生。

在烈日下,太阳花独自一个在炽热的盛开,她似火一般地燃烧,燃烧着她心中的激情,从不因为这

恶毒的环境而抱怨、气馁,而是越照越烈,她用花瓣的水滴,给这个难熬的午后带来几许清凉。她不在

乎有多少人为她驻足,她只是在独自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开放而快乐。

荷花,她“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香远益清”,她用她那粉嫩的纯洁的花瓣,告诉人们她有一颗不随波逐流的心,她有一副高洁傲岸的情操。她告诉人们君子就该这样,在

距离中保持着美丽,在美丽中传递着快乐。

花开有情,花落亦有情,倾听花开花落的声音,正如倾听生命的永恒。人生是美丽的花朵,荡漾视

线上的美丽亦是倾听的美丽,绽放美丽有时无须太多言语的修饰。花开,无语;花落,无语。那份炫目

的美丽,从未有谁忽略过,那份悲壮的快乐,从未被人遗忘过。

花开无语,不变的逻辑,而内中真正的美丽却鲜为人知。当我们注视街头的橱窗,我们看到的是麻

木、苍白与残酷的脸,在金钱与权力的角逐中,我们失去了伫立倾听的美丽,也在迷乱中放弃了自己内

心的一片净土,实际上是放弃了追求快乐的幸福。

学会倾听,在花开花落之声中得到快乐!

文档

【2020年中考真题系列】黑龙江省大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时间120分钟。4.全卷共三道大题,25小题,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2分)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