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 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 D.斗酒十千恣欢虐
3. 加点词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须,皆有应当之意。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斗酒十千恣欢谑 斗酒:比赛喝酒。
D.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诗中是被人冷落的意思。
4. 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金/散尽/还/复来 D.莫使/金樽/空对/月
5. 使用了典故的两句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青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7、 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诗人以“黄河之水”起兴,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现了作者消极的思想: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因为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入海,一去不复返,因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诗人乐观自信地肯定自我价值的宣言,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
8、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之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9、对下面的诗句翻译正确的一项各是: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A.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B.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像青丝一般黑,傍晚已成了雪白。
C.可叹那明镜里父母的头发已经变白,早晨还是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成了白雪。
D.可悲的是从高大厅堂的明镜里看到自己的头发已变白,早晨还像一根根的青丝,傍晚已变成了白雪。
②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A.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一斗酒赏十千钱,纵情地欢乐。
B.陈王曹植从前设宴时非常的平和与欢乐,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C.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着千钱一斗的名贵酒,纵情地欢乐。
D.陈王曹植从前在平乐观设宴,喝一斗酒赏一千钱,纵情地欢乐。
答案与解析
1、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2、C(A需—须 B才—材 D虐—谑)
3、C (斗酒:一斗酒)
4、C (千金/散尽/还复/来)
5、AB (A“烹羊宰牛”出自曹植的《箜篌引》:“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魏晋诗人曹植在《名都篇》中描写洛阳饮宴时说:“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
6、B(“将进酒”原是汉乐府曲调,题目意译即为“劝酒歌”。)
7、C(人生短暂,悲又何益?何不及时行乐?好友相聚,正应该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而且李白所讲的及时行乐,强调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精神之乐,心灵之乐,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思想。)
8、C(“略给人空浮之感”错误。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表现了诗人无限愁苦、愤激的思想感情。)
9、 ① A(注意“高堂”的准确翻译,后一句中比喻句的体现。)
② C(注意“平乐”“斗酒十千”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