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
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
*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20、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21、痰标本:血平板、中国蓝/麦康凯、巧克力平板作分离。
22、中国蓝/麦康凯用于筛选G-杆菌;
23、含杆菌肽的巧克力平板(含有V和X因子)用于筛选嗜血杆菌
24、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5、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26、倾注平板法:牛乳、饮水和尿液细菌计数
27、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28、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沿穿刺线生长呈模糊或根须状,并使培养基变混浊为动力阳性)
29、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
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
γ溶血:无溶血。
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
30、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有氧参加——氧化型;无氧降解——发酵型;不分解葡萄糖而分解蛋白胨——产碱型。(肠杆菌科细菌发酵型全+)
31、甲基红试验(与V-P试验相反):阳性红色,阴性黄色。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
32、白喉棒状杆菌:G+,异染颗粒、毒力试验,Elek平板,亚碲酸钾血琼脂。外毒素(毒血症)只有携带β-棒状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外毒素。
33、内毒素测定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发生G-细菌感染。常采用鲎试验。本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查出0.0005~0.005μg/ml内毒素。
外毒素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感染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常用体内及体外毒力试验检测,也可通过ELISA法测定。
34、葡萄球菌属:G+,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
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表皮葡萄球菌(新生霉素敏感,医院感染,血培养污染)、腐生葡萄球菌(新生霉素耐药,凝固酶阴性。尿路感染)
蛋白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抗吞噬作用。多糖抗原:半抗原,型特异性。
35、金黄色葡萄球菌: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最简单)、耐热DNA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均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透明溶血环。
致病性:感染(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医院内感染,毒素性疾病。主要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等。
耐药性检测:检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VRSE)。NCCLS/CLSI推荐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mecA基因介导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36、链球菌属:G+球菌,触酶阴性。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易形成长链而表现为沉淀生长。5%CO2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60℃加热30分钟即可杀灭。
A群链球菌(猩红热)——杆菌肽敏感;B群链球菌(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喉炎)——CAMP试验阳性(与金葡菌,箭头状溶血),水解马尿酸;D群链球菌——七叶苷试验阳性(40%胆汁培养基,变黑);
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呈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故又称草绿色链球菌。本菌为条件致病菌。
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通称溶血性链球菌,菌落较小,灰白色,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该型细菌致病性最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
丙型(γ)链球菌:呈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一般无致病性。
致病物质: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及M蛋白等。人类链球菌感染中85%以上由A群链球菌引起,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
化脓型链球菌:杆菌肽敏感试验阳性。
***肺炎链球菌:混浊生长,有荚膜(荚膜肿胀试验:阳性),大叶性肺炎。
分解菊糖、胆汁溶解试验阳性、Optochin敏感试验阳性——与草绿色链球菌鉴别。
37、肠球菌属:G+,触酶试验阴性,与同科链球菌的显著区别在于肠球菌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环境下生长,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重要医院感染病原菌,常引起尿路感染,其中大部分为医院感染,
38、奈瑟菌属:G-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专性需氧,氧化酶阳性。
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空气传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39、淋病奈瑟菌:不酵解麦芽糖与蔗糖、30%H202试验阳性(与脑膜炎奈瑟菌鉴别)、
40、卡他莫拉菌: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41、肠杆菌科:均为G-杆菌。均不形成芽胞。多数有周鞭毛(运动),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常选用葡萄糖发酵试验)
*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少数菌属如志贺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无鞭毛,无运动能力。
42、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肠道正常菌群。泌尿系统感染。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产酶株。
尿素酶试验阴性,吲哚、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IMViC)++--,
克氏双糖铁琼脂(KIA)上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阴性,动力、吲哚、尿素(MIU)++-。盐还原、动力多数阳性。
**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泻)。
(2)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氏菌(SLTEC或UTEC),其中O157:H7(常规检测项目)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5)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腹泻
*与志贺菌相鉴别:醋酸钠和葡萄糖铵利用试验及粘质酸盐产酸三种试验。大肠埃希菌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
43、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常见。强选择鉴别培养基——沙门、志贺菌选择培养基(SS);弱选择培养基——麦康凯或中国蓝培养基。
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糖),MR试验阳性,只有O抗原而无鞭毛抗原,
伤寒沙门菌硫化氢和动力阳性
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
44、沙门菌属: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阴性直杆菌。有周身鞭毛(除鸡沙门菌外),能运动,多数有菌毛。
***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动力+、脲酶+,氧化酶一,触酶+,盐还原+。肥达试验。S~R变异(光滑变粗糙,生理盐水中自凝);H~O变异(失去鞭毛);相位变异(双相变单相);V~W变异(失去Vi抗原)。
肠热症(伤寒与副伤寒病,慢性发热症状)。第1、2周采血液,第2、3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45、变形杆菌属:迁徙生长。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氨
普通变形杆菌:靛基质和麦芽糖均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奇异变形杆菌相反。
外-斐反应:普通变形杆菌OX19、OX2、0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是用以诊断某些立克次体病的依据。
46、鼠疫耶尔森菌:鼠疫。两极浓染。“钟乳石”状。28~30℃。KIA结果利用葡萄糖,不利用乳糖,不产H2S,MIU均为阴性反应,丙氨酸脱氨酶试验呈阴性反应即可初步鉴定。
47、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翻滚旋转状运动。VP试验25℃阳性,37℃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脲酶阳性
48、假结核耶尔森菌:两端浓染。25℃培养有周鞭毛,有动力,37℃培养无动力。
49、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有荚膜,G-杆菌。灰白色大而黏的菌落,长丝状。触酶阳性、脲酶阳性。动力和鸟氨酸脱羧酶阴性是本菌的最大特点。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
50、肠杆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IMVC:肠杆菌属多为--++;而大肠埃希菌是++--。
51、黏质沙雷菌:革兰阴性细小杆菌。沙雷菌具DNA酶和葡萄糖酸盐阳性(与其他菌属细菌的根本区别)
52、弧菌科:G-杆菌。共同特点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
弧菌属极端鞭毛、甘露醇、脂酶、生长需要NaCl、对O129敏感五项为+++++
*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pH8.4~9.2时生长最好)——霍乱(米泔水样粪便);副溶血性弧菌(无盐不生长,绿色菌落)——食物中毒(海产品)。
*不染色标本穿梭流星状运动(鱼群状);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如果原运动活泼的现象停止(为制动试验阳性)
在碱性琼脂平板上——水滴状菌落。在TCBS(强选择)上——黄色菌落。在含亚碲酸钾(或庆大霉素)琼脂平板上——菌落中心呈灰褐色
氧化酶、明胶酶试验和ONPG试验均阳性。能产生靛基质,霍乱红反应(即亚硝基靛基质试验)阳性(非特异性)。
53、气单胞菌属:在65g/L NaCl中不生长。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与肠杆菌科细菌鉴别,发酵葡萄糖可与非发酵菌鉴别;
54、弯曲菌属细菌:革兰阴性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在43℃生长,25℃不生长;胎儿弯曲菌在25℃生长,而43℃不生长;简明弯曲菌在25℃和43℃均不生长。空肠弯曲菌马尿酸水解试验阳性,是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
55、幽门螺杆菌:G-菌,氧化酶、触酶试验、DNA酶均阳性,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在37℃能够生长,在25℃和42℃均不能生长,有动力。
56、厌氧菌:一类是革兰染色阳性有芽胞的厌氧芽胞梭菌(外毒素),另一类是无芽胞的革兰阳性及革兰阴性球菌与杆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的内源性感染)。气-液相色谱分析
**有芽胞的厌氧菌只有梭菌属
*放线菌感染——硫黄样颗粒
常规血培养阴性的细菌心内膜炎、并发脓毒症血栓性静脉炎、伴有黄疸的菌血症等,应考虑可能有厌氧菌感染。
七叶苷胆汁平板(BBE,用于脆弱类杆菌),FS培养基(梭杆菌选择培养基)
57、艰难梭菌——CCFA培养基,菌落黄色。紫外线照射下呈黄绿色荧光。本菌感染与大量使用抗生素有关。假膜性肠炎,使用有关抗生素一周后突然出现。
58、脆弱类杆菌引起败血症
59、炭疽芽胞杆菌:人畜共患病,是致病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竹节状。倒松树状。(皮毛—皮革厂)。串珠试验。
60、蜡样芽胞杆菌:表面粗糙似毛玻璃状或融蜡状。干热120℃经60分钟才能杀死。
61、产单核李斯特菌:20℃有动力,37℃动力缓慢,冷增菌(4℃)。伞状生长。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新生儿。本菌常伴随EB病毒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62、结核分枝杆菌:pH 6.5~6.8。无内外毒素和侵袭性酶。人型结核分枝杆菌烟酸试验、盐还原和烟酰胺酶试验均为阳性,借此可与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鉴别。Koch现象。Ⅳ型变态反应。罗氏培养基。
*在体内外经青霉素、环丝氨酸或溶菌酶诱导可影响细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异烟肼影响分枝菌酸的合成,巨噬细胞吞噬结核分枝杆菌后溶菌酶的作用可破坏肽聚糖,均可导致其变为L型,呈颗粒状或丝状。
*卡介苗:毒力变异(减弱)保留抗原性。被动人工免疫。
63、麻风分枝杆菌:泡沫状,麻风细胞。
、不发酵菌:不发酵或不分解糖类的G-无芽胞需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灰绿色或蓝绿色菌落,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原因之一是产生金属酶。
**不动杆菌属:生物学特征为“三阴”,即氧化酶、盐还原试验、动力阴性。鲍曼不动杆菌。
*产碱杆菌属:在含有蛋白胨的肉汤中产氨,可使pH上升至8.6。
*军团菌属:人工管道的水源中常存在此菌,如医院空调冷却水中常有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活性炭-酵母浸出液琼脂。肺部感染。
65、流感嗜血杆菌:G-短小杆菌。加热血平板。(与金葡菌)卫星现象。脑膜炎。荚膜上的多糖抗原被称为M抗原。需要X因子、Ⅴ因子。
副流感嗜血杆菌:不需要Ⅹ因子。杜克嗜血杆菌本菌生长需要X因子,不需要Ⅴ因子。
66、杜克嗜血杆菌可引起软性下疳。
67、百日咳鲍特菌:鲍-金培养基
68、布鲁菌属:人畜共患病,菌血症,波浪热。首选多西环素。
69、衣原体:是一群体积较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细胞内专性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鸡胚卵黄囊
原体:为成熟的衣原体。吉姆萨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在细胞外较为稳定,无繁殖能力,但有高度感染性。
始体(网状体):吉姆萨染色和Macchiavello染色均呈蓝色。为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代谢活泼,不能自胞外存活,无感染性。
*衣原体细胞壁LPS为属特异性补体结合抗原
**沙眼衣原体(2SP培养基。碘液染色阳性):沙眼,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常见),性病淋巴肉芽肿。
*鹦鹉热衣原体: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肺炎
70、克次体:是一类严格寄生在细胞内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菌体内同时含有DNA和RNA。
*普氏立克次体常以人的体虱为传播媒介,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外斐反应效价在1:160时有诊断意义。
*莫氏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外斐反应)的贮存宿主是鼠类,主要传播媒介是鼠蚤或鼠虱,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鼠型斑疹伤寒)。
*立克次体: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给人类,引起。贝纳柯克斯体(又称Q热立克次体)引起Q热。
71、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能通过除菌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型微生物。革兰染色为阴性。无细胞壁仅有细胞膜是与细菌区别的主要特点。菌落呈“荷包蛋”样。
**肺炎支原体:酒瓶状。是人类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补体结合试验(≥1:~1:128为阳性)(检测IgM抗体)
72、诺卡菌属:外源性感染。库欣综合征、糖尿病
*钩端螺旋体: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深褐色。钩体病(人畜共患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1周内血液的阳性率高,1周后尿和脑脊液等的阳性率高。
**梅毒的临床病程分三期:
第一期为硬性下疳,极易传播感染,也适于涂片镜检。
第二期即梅毒疹期,全身皮肤黏膜出现皮疹,伴有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骨、关节、眼及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二期称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破坏性较小。部分早期梅毒可进一步发展到第三期梅毒,即晚期梅毒。病损部位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严重者可出现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可危及生命。后天性梅毒表现为反复隐伏发病和再发的特点。
74、噬菌体是病毒
75、流行性感冒病毒:正黏病毒科。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常用鸡胚接种培养,初次分离接种羊膜腔为最佳,传代适应后可移种尿囊腔。细胞培养一般用原代猴肾细胞(PMK)或犬肾传代细胞(MDCK)。不耐热,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甲醛、乙醇等均敏感。
76、呼吸道合胞病毒:不能在鸡胚中增殖,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的最常见的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飞沫传染,最易引起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肺炎
77、麻疹病毒:飞沫直接传播。麻疹疫苗,8月龄接种。
78、肠道病毒:属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由粪-口途径传播。是人类最常见最重要的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轮状病毒:(秋季腹泻)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
79、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通过三带喙库蚊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猪为最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
80、登革病毒:登革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等传播
81、巨细胞病毒:猫头鹰眼特征
82、甲肝病毒:毛蚶
83、乙型肝炎病毒是DNA病毒,其他肝炎病毒均为RNA病毒。
84、HIV:gp120、gp41
85、狂犬病病毒:嗜酸性包涵体(内基小体)。神经兴奋性增高,恐水病。
87、HPV:只能感染人的皮肤、黏膜的上皮细胞。尖锐湿疣主要由HPV-6引起
88、朊病毒(亚病毒,还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就是蛋白质病毒,是只有蛋白质而没有核酸的病毒。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
、酵母型细胞和菌丝、孢子被染为革兰阳性(深紫色)。
**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出芽繁殖(芽生孢子)。芽管形成试验,假菌丝。沙保弱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形成厚膜孢子。
**新型隐球菌:有荚膜,折光性强。印度墨汁作负染色。尿素酶试验阳性
*鉴定曲霉菌常用察氏琼脂
*卡氏肺孢菌病是AIDS最常见、最严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可引起马尔尼菲青霉病(感染)
90、扩散法(K-B法):选择直径6.35mm,吸水量20μl的专用药敏纸片。
质控菌株采用标准菌株是进行质控的主要措施,应从可靠的菌种保藏中心索购,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及粪肠球菌ATCC29212或ATCC33186用于对试验结果进行监测。
琼脂稀释法是细菌药敏试验的金标准。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抑制待测菌生长的最低浓度为最低(或最小)抑菌浓度(MIC),稀释法也可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
91、细菌耐药的机制
1.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2.产生钝化酶如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
3.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如MRSA的耐药机制。
4.药敏作用靶位的改变如核糖体位点的改变引起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耐药。
5.抗菌药物渗透障碍
92、消毒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
1.糖(醇、苷)类发酵试验:肠杆菌科细菌。
2.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肠杆菌科细菌(发酵型)与非发酵菌(氧化型或产碱型)的鉴别。
3.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定。分解乳糖的细菌ONPG试验为阳性,而不发酵乳糖的细菌为阴性。
4.七叶苷水解试验:D群链球菌阳性,其他链球菌阴性。
5.甲基红试验:大肠埃希菌阳性;产气肠杆菌阴性。
6.V-P试验:与甲基红试验结果相反。
蛋白质和氧基酸的代谢试验
1.明胶液化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别,如沙雷菌、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阴沟杆菌等可液化明胶,而其他细菌很少液化明胶。
2.吲哚(靛基质)试验: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3.硫化氢试验:沙门菌属、爱德华菌属、亚利桑那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细菌,绝大多数硫化氢阳性,其他菌属阴性。
4.尿素分解试验:肠杆菌科中变形杆菌属细菌的鉴定。奇异变形杆菌和普通变形杆菌脲酶阳性,另外雷氏普罗威登菌和摩根菌为阳性,而斯氏和产碱普罗威登菌阴性。
5.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细菌均为阳性,肠杆菌科中其他细菌均为阴性。
6.氨基酸脱羧酶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如沙门菌属中除伤寒和鸡沙门菌外,其余沙门菌的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酶均为阳性。志贺菌属除宋内和鲍氏志贺菌外,其他志贺菌均为阴性。
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
1.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在肠杆菌科中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和耶尔森菌属均为阴性,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通常为阳性。
2.丙二酸盐利用试验:克雷伯菌属为阳性,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哈夫尼亚菌属中有些菌种也呈阳性,其他菌属均为阴性。
各种酶类试验
1.氧化酶试验: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前者为阴性,后者为阳性。奈瑟菌属、莫拉菌属细菌也呈阳性反应。
2.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3.盐还原试验:肠杆菌科细菌均能还原盐为亚盐;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可产生氮气;有些厌氧菌如韦荣球菌等试验也为阳性。
4.脂酶试验:用于厌氧菌的鉴别。类杆菌属中的中间类杆菌产生脂酶,其他类杆菌则为阴性;芽胞梭菌属中产芽胞梭菌、肉毒梭菌和诺维梭菌也有此酶,而其他梭菌为阴性。
5.卵磷脂酶试验:主要用于厌氧菌的鉴定。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梭菌产生此酶,其他梭菌为阴性。
6.DNA酶试验:在革兰阳性球菌中只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DNA酶,在肠杆菌科中沙雷菌和变形杆菌产生此酶,故本试验可用于细菌的鉴别。
7.凝固酶试验:作为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8.CAMP试验:在链球菌中,只有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故可作为特异性鉴定。
9.胆汁溶菌试验:用于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前者为阳性,后者为阴性。
抑菌试验
1.0/129抑菌试验:用于弧菌科的属间鉴别,弧菌属、邻单胞菌属对0/129敏感,而气单胞菌属耐药。
2.杆菌肽试验:用于A群链球菌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别。
3.奥普托欣(Optochin)试验:用于肺炎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菌的鉴别。
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
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
用物 准备 | 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 | |||
素质要求 | 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 | |||
操 作 步 骤 | 1.安放: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前面略偏左的桌面上,这样便于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安放时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并使物镜前端与载物台有两厘米左右的距离。然后把反光镜对着光源,但是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只要视野的光亮程度合适,光就对好了。 3.观察:对好光后,把显微镜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使玻片上的标本对着通光孔的中心,再用压片夹夹住。然后慢慢地转动调焦螺旋,直到接近玻片为止。接着,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调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再放大:选好一个放大目标,再把要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如果物像不清楚,再转动调焦螺旋。如果还观察不清楚,就必须换用高倍物镜。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高倍物镜顶端离玻片很近,稍不小心,镜头就会压到玻片,所以要特别小心。 5.在显微镜里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要使物像向上移动,就要向下移动玻片;要使物像向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片。 | |||
注 意 事 项 | 1.先用低倍镜观察,用低倍镜能看清的,就不再用高倍镜。 2.必须保护好镜头。 3.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 4.转动调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伤机件。 5.取用显微镜要轻拿轻放,要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6.使用完毕,要把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并把镜筒旋下至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保存。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
用物 准备 | 革兰染色液、生理盐水、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香柏油、蜡笔、擦镜纸、脱油剂 | |||
素质要求 | 能够熟练对细菌标本进行染色,观察结果,对细菌进行分类 | |||
操 作 步 骤 | (1)涂片:取清洁无油迹的载玻片1张,用蜡笔划线将其分成左右两格。用接种环先挑取生理盐水1~2环于载玻片每格,再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少许菌落与生理盐水研匀,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 (2)干燥:让涂片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火焰较远处微微加热烘干,但切勿靠近火焰。 (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通过3次(以钟摆的速度),冷却后染色。固定的目的在于杀死细菌,并使菌膜与玻片牢固粘附,避免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通过固定还可凝固细胞质,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使细菌易与染料结合而着色。 (4)染色:结晶紫---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石炭酸复红---待干、镜检(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 |||
注 意 事 项 |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时间。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 3.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12h-16h,E.coli培养24h。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掌握基础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流程、灭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
用物 准备 | 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粉、1mol/L NaOH、1mol/LHCl 试管、吸管、平皿、锥形瓶、量筒、吸管、精密PH试纸、天平、滤纸 | |||
素质要求 | 要求熟练操作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 |||
操 作 步 骤 | 一、培养基的配制 1.配制溶液 2.调节pH值 3.过滤 4.分装
二、培养基的灭菌 1.开盖 2.通电 3.加水 4.放样 5.设定温度和时间 | |||
注 意 事 项 | 1.调节PH值时,要边滴氢氧化钠边搅拌,不能一次加太多 2.加热时间控制好,否则培养基会煮糊。 3.灭菌是要注意将灭菌锅里的空气排干净。 4.注意灭菌的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掌握细菌的接种方法及操作流程 | |||
用物 准备 | 温箱、酒精灯、接种环、接种针、L形玻棒、打火机、记号笔 | |||
素质要求 | 能够熟练操作各种接种方法 | |||
操 作 步 骤 | (一)平板划线接种法(又称分离培养法) 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细菌,待冷,从薄膜处取菌作连续平行划线,约占平板表面1/5左右,再次烧灼接种环,等三次平行划线……以同样方法作第四次,第五次划线,将平板表面划完。划线完毕,盖上平皿盖,底面向上,用标签或腊笔注明菌名检验号码,接种者信息等,置37℃孵育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二)斜面培养基接种法 试管口部于火焰上往返通过2~3次灭菌,将灭菌白金环伸入有菌试管中,取少量细菌,然后移至准备接种的试管中。 接种方法是自管底向上连续平划线,若以保存菌为目的时可自管底上划一粗直线即可。 取出接种环,将试管上部再经火焰灭菌,塞好棉塞,接种环灭菌后放回原处。 (三)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法 灭菌穿刺针沾取细菌后,垂直刺入半固体培养基直达近管底处,再沿原穿刺线抽出即可。 | |||
注 意 事 项 | 1.选择适合其生长需要的培养基 2.防止污染。培养基和一切用具必须彻底灭菌;操作时必须靠近火焰;操作完毕后,禁止再让培养基接触外界空气。 3.防止接种器械过热,很容易杀死分离培养的细菌。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熟悉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了解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 |||
用物 准备 | 待测水样、泥土、无菌吸管,平皿,无菌生理盐水 | |||
素质要求 | 让学生熟悉细菌在自然界和人体的分布情况 | |||
操 作 步 骤 | 1.空气中细菌的检查 (1)方法:取普通平板(或血平板)1个,选室内或室外的一处空间,在离地面1m左右高度的桌面(或台面)上,打开平板盖,让培养基暴露于空气中,10min之后,迅速盖好盖子,在底部写上标记,放35℃培养18~24h,观察结果。 (2)结果观察 2.水中细菌检查 (1)方法: 1)用无菌三角烧瓶以无菌的方法采集水样。 2)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水样以无菌技术加入无菌平皿中。 3)趁热(不烫手为宜),倾注约15ml的普通琼脂,立即在台面上轻轻转动平皿使其混匀。待琼脂凝固后,将其放入35℃,培养18~24h。 (2)结果观察报告。 3.人体咽喉部细菌检查 (1)方法: 1)采样 持无菌棉拭1根,待受试者张大嘴巴后,迅速伸入对方悬臃垂后的咽喉部,轻轻揩取咽喉壁上的分泌物。 2)接种 以无菌方法用棉签在琼脂平板的一角(1/4处)来回划线,去掉棉拭,然后用接种环在原划线上过2~3下,接着往下划线分离。 3)培养 写上标记,将平板放35℃,18~24h培养。 | |||
注 意 事 项 | 1.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空气或人体上的细菌污染。 2.倒入的培养基温度大约在45℃左右(热而不烫手为宜),太热,太冷都不行。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掌握药敏试验的方法、原理、结果判读、临床意义 | |||
用物 准备 | 供试菌种、普通琼脂培养基、药敏纸片、培养起、平皿、镊子、试管、酒精灯、涂布棒 | |||
素质要求 | 要求学生熟练操作纸片扩散法 | |||
操 作 步 骤 | 1.配制培养基 2.配制菌悬液 3.涂布于琼脂平板的表面 4.室温下干燥3-5分钟 5.贴药敏纸片 6.35℃培养16-18小时 7.测量抑菌圈直径,参照相关标准判读结果。 | |||
注 意 事 项 | 1.培养基的质量 2.药敏纸片的质量,含药量和保存方式 3.接种菌量正确与否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麦氏比浊标准的配制,正确使用和保存 5孵育条件,温度和时间 6抑菌圈测量工具的精度 7质控菌种本身的药敏特性是否合格,有无变异。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熟悉葡萄糖发酵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
用物 准备 | 大肠杆菌,糖发酵管 | |||
素质要求 | 熟悉大肠杆菌对葡糖糖的发酵情况。 | |||
操 作 步 骤 | 1.取两支HL葡萄糖培养基,置沸水中水浴10分钟。 2.冷却,将待检细菌接种到2支培养基中。 3.取其中一支加灭菌的液体石蜡,使其与空气隔绝,另一管不加液体石蜡 4.35℃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 |||
注 意 事 项 | 配制糖发酵管内装的小倒管在接种细菌前应是无气泡存在的,否则不能进行接种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熟悉甲基红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 |||
用物 准备 | 菌种、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甲基红 | |||
素质要求 | 能利用甲基红试验对大肠杆菌进行鉴定 | |||
操 作 步 骤 | 1.将待检的细菌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水中 2.35℃培养18-24小时 3.滴加甲基红试剂 4.结果:呈红色为阳性,黄色为阴性。 | |||
注 意 事 项 | 1.注意无菌操作 2.注意观察指示剂的变化 |
项目 | 内容 | 分值 | 扣分标准 | 扣分 |
目的 | 了解鸡胚培养常见的几种接种方法; 掌握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操作技术。 | |||
用物 准备 | 受精卵、孵卵器,检卵灯,齿钻,磨壳器,钢针,蛋座木架,注射器,2.5%碘酒,70%酒精,镊子,剪刀,封蜡(固体石蜡加 1/4凡士林,溶化),灭菌培养皿,灭菌盖玻片等。 | |||
素质要求 | 要求能够对不同的病毒通过鸡胚进行培养 | |||
操 作 步 骤 | 一、准备蛋胚 二、接种 1.绒毛尿囊膜接种 将孵育10—12天的蛋胚放在检卵灯上,选择血管较少的地方做一记号,并在记号处的卵壳上磨开一三角形小窗,用小镊子揭去所开小窗处的卵壳,小心地划破壳膜,用针尖刺破气室小孔处的壳膜,用注射器通过窗口的壳膜窗孔滴 0.05— 0.1ml病毒液于绒毛尿囊膜上。涂上半凝固的石蜡,将鸡卵保持人工气室在上方的位置37℃培养,48—96小时观察结果。 2. 尿囊腔接种 将蛋胚在检卵灯上照视,并在绒毛尿囊膜血管较少的地方作记号。用碘酒消毒气室蛋壳,并用钢针在记号处钻一小孔。用带18mm长针头的1ml注射器吸取病毒液,针头刺入孔内,经绒毛尿囊膜入尿囊腔,注入0.1ml病毒液。用石蜡封孔后于37℃孵卵器孵育72小时。 3.羊膜腔接种 将孵育10—11天的蛋胚照视,画出气室范围,并在胚胎最靠近卵壳的一侧做记号。用齿钻在气室顶端磨一三角形,用镊子揭去蛋壳和壳膜,并滴加灭菌液体石蜡一滴,用镊子,刺穿下层壳膜和绒毛尿囊膜没有血管的地方,用26号针头的注射器,刺入羊膜腔内,注入病毒液 0.1ml。将卵壳的小窗封住,于37℃孵卵器内孵育48—72小时。 4.收获 | |||
注 意 事 项 | 防止污染:接种全过程要求无菌操作。为减少污染,要求方法简单、操作迅速 。 (2)温度要适宜,接种过的鸡胚,要根据所接种的病原体生长增殖所需要的温度,置温箱中孵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