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37:08
文档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推荐度:
导读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教学目标: 

1. 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

播放1999年国庆大阅兵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雄壮的乐曲、整齐的步划、威武的军姿、精良的装备,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和风采,飒爽英姿多么让人羡慕、火热的军旅生活多么令人向往,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有志之士愿意投笔从戎、戍守边关并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 

二、概念: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在边塞军旅中形成一种类似“建安诗人”的写作环境。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等都是唐代边塞诗杰作。

1、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2、了解边塞诗的特征

A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明确] 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即为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

B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明确]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

三、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

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四、表达的情感内容  

 1、边塞诗的主题

盛唐:体现国运兴衰,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2、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a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b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c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杜甫)  

d批评边将、,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e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 

f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g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 

h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五、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 对比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2、衬托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对比与衬托的区别: 

对比:把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进行比较。 

(无主次之分,双方分量相等,不分主次,共同表现某种思想和意境。)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 

(居于次要地位,用来陪衬主体,突出主体,两者主次分明。) 

3.虚实结合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4、用典:(常用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六、语言特点: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  磅礴、浪漫、瑰丽

 七、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八、赏析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1、从外部环境入手: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作者生活经历和思想倾向;

从内部环境入手:通解文字,融会贯通,把握诗的意象、意境、结构、主旨。

仔细琢磨语言特色,是形象、生动、含蓄凝练,还是朴实清新、自然流畅,从而领会其深刻内涵,隽永的文笔,分析诗(词)的表现方法和技巧。

2、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看清楚要求表达的是哪一方面内容,然后回头再一次审读原诗(词),抓住要求表达的一方面集中分析,以达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要求。

知识储备:作家的写作背景、用典、文化习俗、风格、常用的表达技巧,诗词的风格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的归类:(答题时应用相关术语)

3、赏析边塞诗要注意: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总结鉴赏流程:提出观点——内容分析(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诗歌主题)——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附:推荐阅读的边塞诗目录

1.《从军行》(其三)  王昌龄

2.《从军行》 (其五)    王昌龄 

3.《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   李益

4.《夜上受降城闻笛》(入夜思归切 )  李益

5.《从军北征》     李益

6.《凉州词》(其二) 王翰

7.《塞上听吹笛》   高适

8.《塞下曲》  李白

9.《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10.《凉州词》(其一)  王翰

11.《陇西行》     陈陶

12.《古从军行》      李颀

13.《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14.《燕歌行》     高适

七、精讲篇目:

赏析《从军行》(其一)

1.朗读诗歌,思考: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预测: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这点,主要是由于末句的“无那金闺万里愁”。

因此再设置问题:

诗歌的前三句对表达情感有什么作用?(问题分解:选择了怎样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点拨:抒发了怀乡思亲之情。

意象:秋天的黄昏、边塞高楼、戍边的战士、寒冷的海风、幽怨的笛声(静态);登楼(动态)

营造了孤寂旷远、冷落凄清的意境 

3.分析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4.明确:

手法:寓情于景、虚实结合

效果:营造了意境,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思乡之情,有画面感,有美感。

拓展边塞诗中常见的音乐意象:《关山月》《行路难》《折杨柳》《梅花落》

赏析《塞下曲》

1.朗读诗歌,对照注释了解大意。

2.思考:概括诗歌所运用的典故,说说诗歌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3.学生发言后教师点拨:所用的四个典故分别为:马援誓死戍边的典故,班超老年祈还的典故,晋与姜戎合力败秦的典故,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惟愿”、“莫遣”“仍留”是正用,“何须”是反用。“一箭”是改用。共同表达了报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拓展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

文档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边塞诗四首”是选修教材中的拓展阅读篇目,教材涉及的四位作者都是最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人,然而教材所选的作品并非都是他们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我们打算挑选课本中的《从军行》(其一)来重点赏析,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运用“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的手法达到的表达效果。再次选择《塞下曲》来引导学生体会边塞诗是怎样运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接着我们给学生提供了14首精心挑选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边塞诗,希望通过批量的阅读,让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对边塞诗的整体风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