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特点
从考试内容来看,本试卷侧重于对期中考试后学习的“细菌与真菌”及“病毒”的考察。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考题型及分值如下:
题型 | 题数 | 分值 |
选择题 | 20个小题 | 40分 |
填空题 | 4个小题 | 26分 |
识图分析题 | 4个小题 | 14分 |
实验探究题 | 2个大题 | 20分 |
二、学生答题的情况
现就八个班的情况及典型错误,作如下归纳:
(一)、选择题:
全部得分的只有几人,大多数在20分左右。其中1、2、3、4、5、6、8、9、10、11、14、15、16、18、19这些得分正常,错的较少。说明了在这部分的基础上,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在7、12、13、17、20错误较多,对一些灵活的题同学的训练还不够。
(二)、填空题:
其中全对的没有,大多数在16--20分左右。最少的有得2分的。其中23、24、题丢分比较多。对一些书本上常见的内容得分都不很高。说明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基础训练。
(三)、关于识图分析题和实验探究题
训练不够,很多同学只知道个大概。不能完整的做出答案,似是而非,说明学生没有理解实验的原理。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三、考生成绩分析
本次月考生物的校均分是62.83分。比前几次成绩略有提高。各班的具体情况是;221班,均分是77.31。222班,均分是68.82。223班,均分是70.65。224班,均分是65.41。225班,均分是55.67。226班,均分是60.19。227班,均分是55.68。228班,均分是49.11。
四、 教学当中我们存在的问题。
1、低分过多,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
部分学生已不仅仅是生物知识没有掌握,而是基本丧失了学习物的兴趣,从他们的答卷就可看出这一点。因为很多同学,除了选择题和少量填空题外,其它题目他们是不会动笔的,而填空题则多为乱填一气,选择题又含有许多猜测的成分,那么,这样少得可怜的考分中有多少是他们掌握的东西就可以想象了。
2、基本的生物概念理解不到位。
基本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往往表现在无法准确识别、判断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3、学生的能力水平较低。
学生无法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转化成解决生物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今后教学的建议
1、初中生物教学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比传授给学生生物知识更重要。新的《标准》将“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之一提出来,是有其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的。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教师埋怨学生“差”、“蠢”、“懒”,老师讲的记不住,要求的做不来,布置的学习任务不完成,有的甚至干脆不做。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对学习已没有了兴趣。如果我们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讲究教学方法,一味地埋怨学生、责备学生,最后放弃这部分学生,必然会导致这些学生厌恶教师、厌学这门功课。
2、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生物现象,产生生物知识的过程,通过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生物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3、重视实验教学。
在生物教学中不能准确理解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没有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学会整理与内化,教师也无信息反馈的渠道,故在解答实验试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4、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生物过程的经历,生物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生物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