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3
二、课程目标.................................5
三、课程内容.................................6
四、课程评价.................................18
五、课程实施过程和条件.......................19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轿车发动机维修方向的核心课程,是本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能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工作要求。它要以《汽车电气检修》课程和《汽车发动机机械部分检修》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现代轿车发动机检修》课程的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发动机修理工作项目设置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发动机检修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修理工的要求,为此而设置这门课。
本课程是根据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要求,从原《现代轿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中分流出来的一门课,原来的课程内容比较多,既要学习主要部件的检修,又要学习各系统的检修,课时又比较少,再加上设备有限,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汽车的发动机部分分为《传统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修》课程和《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两门课,前者主要讲述传统汽车发动机的内容(胡胜主编),本课程的侧重点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修,主要是电控系统中主要部件的检修。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经过汽车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重点确定了以下工作4个学习项目:燃油燃供给系统的检修、进气供给系统检修、电子控制系统检修、电控点火系统检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过程为线索来设计的,同时,4个学习项目对应汽车维修企业中的机电维修工的工作。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以汽车机电维修工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本门课程建议学时为100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及主要部件的作用、结构、类型,理解发动机电控各系统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工作过程;会检测和更换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能利用检测设备排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简单故障;并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汽车客户沟通和与维修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1.知识目标
(1)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作用,理解电控各系统的工作过程;
(2)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主要部件的作用、结构,理解电控各系统主要部件工作过程;
(3)能描述发动机电控系统简单故障产生的原因和排除思路。
2.技能目标
(1)会按技术要求检测和更换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件;
(2)能识读不同车型发动机电控系统电路图;
(3)能利用检测设备排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简单故障。
3.情感目标
(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
(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
(3)养成课后“六不走”的工作习惯;
(4)具有善于和汽车客户沟通和与维修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5)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6)养成操作安全的意识。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
序号 | 工作 任务 | 知识要求 | 技能要求 | 参考学时 | |
理论 | 实训 | ||||
1 | 认识发动机电控系统 | ●能描述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组成 ●能理解发动机电控各系统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电控各系统的主要部件 | 1 | 1 |
2 | 认识燃油供给系统 | ●能描述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能理解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燃油供给系统的部件 | 1 | 1 |
3 | 检修汽油泵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汽油泵和汽油泵继电器的作用、结构,能理解汽油泵和油泵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汽油泵和汽油泵继电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识读汽油泵控制电路图的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和更换汽油泵 ●会检测和更换汽油泵继电器 ●能识读汽油泵控制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汽油泵控制电路的故障 | 1 | 5 |
4 | 检修喷油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喷油器的作用、结构和类型 ●能描述喷油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喷油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识读喷油器控制电路图的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喷油器的好坏 ●会清洗喷油器、检测其密封性、会更换喷油器 ●能识读喷油器控制电路 ●能检测和排除喷油器控制电路的故障 | 1 | 4 |
5 | 检测系统油压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燃油系统的油路走向 ●能理解油压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能描述燃油系统的技术参数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能检测系统油压 ●能判定燃油压力调节器技术状况 | 1 | 3 |
6 | 活性碳罐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活性碳罐的组成 ●能理解活性碳罐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活性碳罐的部件 ●能用示波器检测活性碳罐电磁阀的波形 | 1 | 2 |
7 | 认识进气供给系统 | ●能描述进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能理解进气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进气供给系统的部件 | 1 | 1 |
8 | 检修空气流量计 | ●能描述空气流量计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空气流量计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空气流量计 | 2 | 1 |
9 | 检修进气压力传感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理解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进气压力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进气压力传感器的好坏 ●会更换进气压力传感器 ●能检测和排除进气压力传感器电路故障 | 1 | 3 |
10 | 检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好坏 ●会更换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能识读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电路故障 | 2 | 3 |
11 | 检修怠速控制阀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怠速控制阀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怠速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怠速控制阀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怠速控制阀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能描述直动式节气门体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怠速控制阀的好坏 ●会更换怠速控制阀 ●能识读怠速控制阀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怠速控制阀电路故障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直动式节气门体 | 1 | 5 |
12 | 认识电子控制系统 | ●能叙述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能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电子控制系统的部件 | 1 | 1 |
13 | 检修转速(曲轴位置)传感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转速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转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电磁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电磁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电磁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的好坏 ●会更换转速传感器 ●能识读电磁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电磁式和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电路故障 | 2 | 4 |
14 | 检测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的好坏 ●会更换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 ●能识读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水温和进气温度传感器电路故障 | 2 | 14 |
15 | 检修氧传感器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氧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氧传感器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氧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氧传感器的好坏 ●会更换氧传感器 ●能识读氧传感器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氧传感器电路故障 | 2 | 4 |
16 | ECU火线、搭铁线检测 | ●能描述电控单元的作用、组成 ●能理解电控单元的工作过程 ●能描述电控单元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指认电控单元 ●能检测电控单元的火线和搭铁线 | 2 | 4 |
17 | 认识电控点火系统 | ●能描述电控点火系统的作用、组成、类型 ●能理解电控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 ●能在发动机上指认电控点火系统的部件 | 2 | 2 |
18 | 检修爆震传感器 | ●能描述爆震传感器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爆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爆震传感器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会更换爆震传感器 ●能识读爆震传感器电路图 | 2 | 2 |
19 | 检修点火模块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点火模块的作用、类型、结构 ●能理解点火模块的工作原理 ●能描述点火模块的标准技术参数 ●能描述点火模块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点火模块的好坏 ●会更换点火模块 ●能识读点火模块电路图 ●能检测和排除点火模块电路故障 | 2 | 4 |
20 | 检测和排除电控点火系统简单故障 | ●能描述专用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能描述电控点火系统的控制原理 ●能描述电控点火系统电路图的识读方法 ●能叙述电控点火系统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 ●能使用专用检测仪器 ●会检测电控点火系统有无高压电 ●能识读电控点火系统电路图 ●能排除电控点火系统简单故障 | 2 | 6 |
合计课时 |
1.选用教材
选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教材----《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编版),王囤主编。
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应选用典型车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会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和主要部件的检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生产。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3.教学条件
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在汽车修理厂、4S店进行模拟训练,或者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模拟实训。
4.课程资源
(1)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多媒体教室的应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多媒体交互课件、轿车维修数据库、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4)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产学合作,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5)建立本专业开放式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5.教学评价
考核标准: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评分内容及标准
考核
项目 | 内容 及要求 | 配 分 | 评分标准 | 考评 结果 | 扣分 | 得分 |
平时考核 | 平时课堂纪律 完成作业情况 | 20 | 1上课迟到、早退、睡觉等违纪行为一次扣1分作业完成一次得1-3分 2作业完成一次得1-3分 | |||
知识考核 | 理论知识回答 卷面知识回答 | 40 | 1上课回答问题一次得1-3分 2期末考试成绩折算40% | |||
技能考核 | 实训技能考核 技能鉴定考核 | 40 | 1技能实操考试成绩折算40% 2平时技能训练每合格一次加1-3, |
(一)教学模式
1.课堂与实际一体化教学方式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与理论技能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在组织该课程教学时,紧紧围绕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指导作用,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生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要求、标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到达顶岗实习要求为标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生产作业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教师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组织教学,到达理论教室与生产车间一体化,学生在进行本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汽车维护工作,在真实工作环境对维修岗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感性认识,同时了解其成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感受企业氛围。
2.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内容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以汽车维修典型工作任务来构建工作任务化的课程体系,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将教学内容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将知识、技能整合排序后开展教学,为将来能胜任就业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项目导向引领教学过程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若干个学习情境组成,学生学完一个教学模块,就能基本掌握一项专项技能,教师在实训现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边讲边练交叉进行。通过学习后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媒体教学
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学习情景等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结合相关录像授课,使内容简明易懂。在传授电器设备结构、作用和工作原理时,专业教师自制大量的PPT、视频,形象直观,让学生较容易的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2.现场教学
实现了教学场所的转移,本门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课程,将教学课堂移到实训现场,采用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做学一体,边讲边练。以校内东南ASEP实训中心为主进行现场教学,使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主讲教师从汽车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提炼出适合教学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便于记忆,训练了学生对理论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模块教学
根据学生就业后所从事主要工作任务需要的专项技能组合成6个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学模块。学生学完一个教学模块,就能基本掌握一项专项技能,教师在实训现场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边讲边练交叉进行。
(二)师资队伍要求
1.从事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
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
获得汽车维修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
教师应牢固掌握汽车维护的基本能力;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检测、分析的技能;汽车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安全指导以及较强的教学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
熟悉相应国家标准和工艺规范。
2.本课程师资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最好在企业从事该类工作经历或长期在汽车企业从事汽车检修,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能工巧匠。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该课程充分利用国家级汽修实训基地的检测维修实训设备进行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
2.该课程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等汽车企业的条件完成课程建设及教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