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7年级音乐《牧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38:16
文档

7年级音乐《牧歌》教案

教学设计题目《牧歌》总课时2学校长岗中学教者年级七年级学科音乐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1年3月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
推荐度:
导读教学设计题目《牧歌》总课时2学校长岗中学教者年级七年级学科音乐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1年3月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
教  学  设  计

题  目

《牧歌》总课时2
学  校

长岗中学教  者

年  级

七年级学 科

音乐
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1年3月

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学情分析刚踏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

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

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

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

1、  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2、  《牧歌》的欣赏,拓展学生对原民歌的理解范围,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

3、  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通过学生的听、唱、看、感受、体验、创作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准备前

钢琴、教案、音乐教学光盘、课件及网络辅助教学、多媒体等设备。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      学      流      程

分课时环 节

与时间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

歌曲《天堂》

3、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

4、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

   (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1、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

2、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

(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

3、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

4、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

5、比较两句:诶,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

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

上句:蓝天白云——音高    

下句:绿草羊群——音平  

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6、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

7、欣赏《 牧歌》

1)  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

(无伴奏合唱)恩,(视屏)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那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视屏)   女高

女低

                                      男高

                                      男低

△教学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要求会哼唱旋律,感受歌曲的意境美。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文案”。

教      学      流      程

分课时环 节

与时间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二课时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2)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

(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3)老师请你们亲自感受一下四个声部的和声美。(唱歌曲的第一句歌词)

啊!真美啊!

4)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

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

5)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幸福、自由的民族)

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

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

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

师:同学们,看你们这么喜欢这首歌曲,我有个提议,为《牧歌》尽上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项任务完成。

(视屏)1、编一段歌词

        2、写一篇短文

        3、画一幅美图

在创作过程中,老师不停地放《牧歌》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教学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基础上再次来体会歌曲的意境美。

△设计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情感。

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体验音乐带来快乐,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文案”。

文档

7年级音乐《牧歌》教案

教学设计题目《牧歌》总课时2学校长岗中学教者年级七年级学科音乐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2011年3月教材分析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