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洛阳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思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24:52
文档

洛阳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思路

洛阳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2011~2015年)一、总结“十一五”“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洛阳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努力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一)发展现状“十
推荐度:
导读洛阳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2011~2015年)一、总结“十一五”“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洛阳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努力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一)发展现状“十
洛阳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

“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2011~2015年)

一、总结“十一五”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洛阳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努力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市的正确领导下,“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得以较好实施,全市道路水路运输有了长足的发展。预计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7万公里,公路密度可达到116.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6.5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956.3公里,二级及以上比重达到.1%左右;农村公路达到1.569万公里左右,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市建成并投入使用客运站共13个,其中一级站1个,二级站12个。截至2009年底,全省内河航道达到477公里,各类港口泊位32个。

——高速公路:完成了二广高速洛阳境大安至寄料段新建工程,全长26.7公里,完成投资额   亿元,高速公路里程达246.5公里。

——干线公路:在“十一五公路规划”方案实施中,投资34.36亿元,新改建项目32个(其中完成新改建大中桥15座)502公里。其中孙辛桥、宜阳洛河桥、邵吉线送庄至横涧段、开元大道、S328庙祖线方村~栾卢交界等重点项目的建成通车对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和沿线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以全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为重点,逐步改善县乡公路破损路段,加快改造危桥,投资力度继续加大,五年共完成投资21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563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315公里,通村公路4248公里,新改建桥梁142座6072延米。到“十一五”末,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54.9公里(2009年数据),其中县公路1534.6公里,乡公路2192.2公里,专用公路96.8公里,村级公路11821.3公里。行政村通砼(油)路率达到了100%。

——公路客货运输:十一五期间,运输市场经营结构实现了宏观的目标,运力结构得以优化。班车客运、城市公交、危险品运输得以整合,个体经营逐步退出市场,客运集约化、货运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增长。到2009年,全市有一级汽车站1个,二级客运站12个,完成城区搬迁汽车站的项目论证规划和报批的准备。 

——水路运输。“十一五”期间我市境内认定通航水域六处,分别为小浪底库区、西霞院库区、洛宁县故县乡库区、嵩县陆浑库区、汝阳县玉马库区、市区洛河、伊河、伊洛河。通航里程合计达477公里。

——港口码头。“十一五”期间建成客货运码头5座,客运船舶868艘,客座位13200个;货运船舶58艘,货运能力达621吨。从业人员1100人,持证船员1100人。另外,为解决市辖县乡临河人民群众的出行便利,保障渡运安全,避免出现群死群伤事故,我市航务海事机构多方筹措资金,先后对汝阳、嵩县、偃师、宜阳、新安、孟津、伊川7个县,31个渡口进行了改造,近年来,共完成资金投入584万元。随着水运行业在我市十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安全、规范、健康发展始终成为我们行业主管机构追求的目标。孟津、新安、嵩县、洛宁设立了现场管理机构,完成了4县3库的海事安全管理站房、巡逻艇、码头、泊位等水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资4324万元 。

经过“十一五”期的努力,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整体上基本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不仅在拉动经济增长、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而且为巩固提升洛阳市在河南省的公路交通枢纽地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十二五”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分析

总结以往规划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感到我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洛阳市交通建设还贷压力大,建设任务重与资金短缺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我市高速公路发展区域差异较大,东北部网络已基本完善,西南部发展相对滞后,仍有4个县不通高速;一级公路规模不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发展与城镇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三是运输服务,特别是行业管理水平仍需提升,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低,道路运输服务效率、水平有待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各种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不够顺畅,现代物流亟待推进;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区域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交通一体化进程需要大力推进;

五是公路危桥改造、安保设施建设任务仍比较繁重,公众出行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亟需加强;

六是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交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七是交通运输在筹融资、债务、建管养等方面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显,特别是普通干线公路融资困局亟待破解,行业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十二五”规划总体发展思路

到2015年,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进一步增加,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结构更加合理,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顺畅;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信息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能力充沛、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有:

(1)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方面:填补空白完善布局  内联外通保领先

加快西南县域高速路建设,加快推进洛卢、洛栾、武西高速的建设,填补空白区域,完善高速路网,实现所有县市通高速,打造以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区域交通圈。加快推进连霍高速公路洛阳段、洛阳至三门峡段改扩建工程,争取全面完成,达到内联外通,巩固洛阳在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地位。

——国省干线公路方面:建设两环五通道两连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立足于“上水平,保畅通,提等级,促发展”,加大干线公路新改建力度,优化等级结构。对现有低等级公路和等外路的技术等级进行改造提升,加强一级公路建设,提升重要国省路段的服务能力:

1)打造以洛阳市区为中心新、孟、吉、偃、伊、宜的二十分钟核心经济圈。

加快推进洛吉公路、洛宜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国道310升一级前期工作,规划洛栾快速通道市区至伊川县城段的加宽升一级项目,形成以洛阳为中心的二十分钟城市群组成的核心经济圈。完成“五县环”的二级路改造工程,规划一级路环线。

2)规划建设城市区的内环公路和外环公路。

将省道S238向东移至李南路路由形成东环线,将省道S243向西移,北段利用现有G310加宽,南段开新线,利用孙辛路路由接腾飞路形成西环公路,南部沿腾飞路路由修建南环公路,北部加宽G310形成北环公路,这样形成市区的内环公路。远期将西环公路改出西南环高速,新修跨洛河大桥,绕出高新区和洛龙科技园,北移G310、改移顾龙路、新建中原大道,绕出洛阳工业园、新区拓展区,构建洛阳市外环公路。

3)强力推进洛偃一体化

加快建设偃洛快速通道,规划建设高铁大道、洛偃夹河滩一级公路,升级国道310,从多个方向多条通道推进洛偃溶城。

4)依托现有路网升级改造,服务旅游提升景区品位,大力推进伏牛山景区、沿黄旅游通道建设,并加强横向联系,使之联网成片。

加宽改建小浪底专用线达到二级公路,服务小浪底景区及飞机场至市区西线。华山路北延至飞机场,形成飞机场至市区道路的中线通道。新建孟津(南岸)滨河景区和吉利(北岸)滨河景区公路,推动沿黄旅游通道及北线旅游开发。

5)加强县域沟通,县与县之间公路至少达到二级。

除五县环之外,还规划建设洛(宁)嵩(县)汝(阳)联络线和洛(宁)栾(川)联络线,形成“两联接”,使县与县交通不再绕行直接通达。

6)改移既有线路,解决公路穿县城市区问题。

总结以上的建设思路就形成了十二五期间,洛阳市的“两环五通道两连接”的建设布局,“两环”指城市环城公路和“五县环”,“五通道”指新(安)洛(阳)偃(师)经济通道、洛(阳)孟(津)吉(利)经济通道、洛(阳)宜(阳)洛(宁)经济通道、洛(阳)伊(川)嵩(县)栾(川)经济通道、洛(阳)汝(阳)经济通道。“两连接”指洛(宁)嵩(县)汝(阳)联络线和洛(宁)栾(川)联络线。

根据规划到2015年,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以洛阳为中心的城市群间实现快速通道连接,形成“多核驱动,紧凑组团”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完成现有国省道中穿越城市瓶颈路段改造;干线公路优良路率保持在90%以上,中桥(含中桥)以上桥梁技术状况均保持在三类(含三类)以上。

——农村公路方面:乡乡联县县畅重点建,通村公路抓养管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应做到与干线路网建设相配套,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加快农村公路联网互通步伐,进一步提高与干线路网、公共服务设施的连接程度,为农村客货运输提供便利的公路交通条件,实现农村交通与城市交通、干线交通、航运、铁路、水运等有效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县乡公路建设,加快经济区、旅游区连接线建设,提高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建设区域农村公路骨架网,逐步实现“乡乡联、县县畅”的目标;基本解决连接乡镇至县城的县乡公路上存在的等级低、路况差的问题,在保证三通(通畅、通联、通行)的前提下,构建“建、管、养、运一体化”的格局,实现农村交通与城市公路、干线公路、航运、铁路、水运等有效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二五”期间规划目标为:新改建县县畅路网公路766.8公里,乡乡连路网公路1017.9公里,村村通路网公路4625.2公里,桥梁建设完成危桥及有路无桥630座33041延米。初步测算总投资为53亿元。到了2015年,全市农村公路通过“畅连通”路网的建设,可使8县1市6区143个乡镇除干线公路外,邻县邻乡之间达到多条三级以上公路通畅,重点乡镇至县城的道路达到二级,2998个行政村之间实现相邻村之间等级公路互通,改造“油返砂”路段,发展自然村通村道路,进一步提高网络化程度。农村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预期“十二五”期间县乡公路增幅较小,村级公路适当增长,农村公路增长点主要在路网延长线、断头路打通和少量新建公路上,农村公路总里程将达17000公里左右。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向重点在结构调整、路网完善和技术等级提高上。

服务旅游提升景区品位,重点景区进入景区道路要达到二级,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为加快洛阳旅游强市的经济发展目标,对通往洛阳市重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应适度提高建设标准,通往景区的干线公路网应全覆盖,进出景区的县乡道路,4A级景区应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 3A级景区应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

各产业聚集区高速路网全覆盖,进出道路达二级

洛阳市共有产业聚集区17个,数量位居全省首位,分别分布于洛阳市区、孟津、新安、宜阳、伊川、洛宁、嵩县、栾川、汝阳(详见洛阳市产业聚集区图),为带动产业聚集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网布局提出高速公路全覆盖并配套二级以上的联接线,进出口干线道路达二级的目标。

——综合枢纽和场站方面:综合枢纽出亮点、客货场站齐发展

大力发展综合枢纽型客运站和旅游客运站,实现与铁路、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等运输方式之间的“零距离”换乘的同时,兼顾旅游客运发展需求。

根据我市的城市发展,建议将市区内小型客运站迁至城区周边,“弱化北部,强化南部,转移东部,加强西部”,形成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4个客运场站组团,8个主要客运场站,其中3个综合客运枢纽。

完善县市级客运站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等级;服务城镇发展、产业聚集区和旅游开发新改建县市级客运站15个。

洛阳市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是河南省中西部物流枢纽基地。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来大量的货运交通需求,洛阳市货运交通发展目标是建立高效、和谐的货运交通体系。要在有效满足工商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城市生活功能的影响,实现协调发展。

规划建设集报关、检验、通关、货代、集疏港、储运、包装、分送、EDI等功能的现场一站式办公的物流中心。立足于工业园区、轴承产业建设专业性货运站。支持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站场或物流园区转型,积极探索农村物流点建设。

——内河航运方面:恢复航道提等级、改善设施保安全

为进一步提高航运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依靠现有航运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为推动区域经济逐步向低碳模式迈进打牢基础,实施以航道复航、升等,港航基础设施建设,运力结构优化,完善支持服务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河南水运振兴工程”,充分发挥洛阳市的区位优势,实现洛阳市水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

计划疏浚小浪底大坝至三门峡南村大桥间130公里航道,提高等级达到四级航道要求,船舶通航能力达500-1000吨级。同时开辟黄河洛阳至郑州(巩义)航道,促进洛阳至三门峡、巩义及山西、焦作济源黄河北岸的客货运输。规划修建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库共5个客货运码头。

规划建设小浪底、西霞院水库、洛浦公园、伊滨公园的海事管理站房和应急救助、安全监控站点,完善洛阳市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

(2)安全与应急保障。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继续保持安全生产“零事故”;

——规划建设一个市级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一个市级交通应急物资储备站,完善交通安全救助和应急保障预案。

加大重点路段和危桥的监视、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和渡口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积极推进危险品运输车辆和长途客运车辆GPS信息联网联控。

——监测和应急保障力量覆盖全市高速公路网,逐步覆盖一般国省干线公路。

水上安全方面:继续按照“八个一”标准加强库区或通航水域港航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河南省水路交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洛阳市水上搜救协调指挥中心和水上救援应急设施储备系统,进行水上应急救助物资的储备。在大型巡逻艇及移动执法车安装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指挥软件系统实现对全市巡逻艇、运政艇实时定位及指挥调度,对通航重点水域的实现“看得见、听得着,救得及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目标。

文档

洛阳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思路

洛阳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2011~2015年)一、总结“十一五”“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公路水路交通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期,洛阳市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内抓管理、外塑形象”,努力提升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公路水路客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一)发展现状“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