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21:36
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
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序号设备名称或环境名称存在风险和隐患可能造成后果危险级别控制措施1电焊机漏电未接保护零线触电伤人五级定期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2漏电保护器失灵触电伤人定期检查,及时更换3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触电伤人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有效4焊接时产生的熔珠无防护措施溅落到易燃物上发生火灾焊接时有防护措施,配备灭火器5剪板机漏油,导致系统压力下降,刀架下落切割伤人五级定期检查维修6行车货物失稳、坠落坠物伤人四级严格执行行车操作规程7外电
导读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序号设备名称或环境名称存在风险和隐患可能造成后果危险级别控制措施1电焊机漏电未接保护零线触电伤人五级定期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2漏电保护器失灵触电伤人定期检查,及时更换3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触电伤人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有效4焊接时产生的熔珠无防护措施溅落到易燃物上发生火灾焊接时有防护措施,配备灭火器5剪板机漏油,导致系统压力下降,刀架下落切割伤人五级定期检查维修6行车货物失稳、坠落坠物伤人四级严格执行行车操作规程7外电
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
序号 | 设备名称或环境名称 | 存在风险和隐患 | 可能造成后果 | 危险级别 | 控制措施 |
1 | 电 焊 机 | 漏电未接保护零线 | 触电伤人 | 五 级 | 定期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 |
2 | 漏电保护器失灵 | 触电伤人 |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
3 | 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 触电伤人 | 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
4 | 焊接时产生的熔珠无防护措施 | 溅落到易燃物上发生火灾 | 焊接时有防护措施,配备灭火器 |
5 | 剪板机 | 漏油,导致系统压力下降,刀架下落 | 切割伤人 | 五级 | 定期检查维修 |
6 | 行车 | 货物失稳、坠落 | 坠物伤人 | 四级 | 严格执行行车操作规程 |
7 | 外 电 防 护 | 小于安全距离未采取措施 | 触电伤人 | 三级 | 按方案制定防护措施并落实 |
8 | 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 触电伤人 | 三级 | 按规范制定防护措施并落实 |
9 | 配电箱、 开关箱 | 未达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 | 触电伤人 | 五级 | 按要求实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
10 | 漏电保护器失灵 | 触电伤人 | 五级 | 及时检查更换 |
11 | 未接保护零线 | 触电伤人 | 五级 | 及时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 |
12 | 电器元件损坏或配备不符合要求 | 触电伤人 | 四级 | 定期检查,及时更换损坏的电器元件 |
13 | 叉车 | 现场调度管理不善,无关人员在场 | 撞车、撞人 | 三级 | 完善现场调度管理制度 |
14 | 油漆 作业 | 未远离火源 | 爆炸 | 四级 | 采取有效隔离措施远离火源 |
15 | 未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 中毒 | 三级 | 按照规定戴好防护用品 |
16 | 夏季露天作业 | 未采取防暑措施 | 中暑 | 三级 | 分时作业,避开高温时段,配送绿豆汤 |
17 | | | | | |
18 | | | | | |
19 | | | | | |
20 | | | | | |
21 | | | | | |
22 | | | | | |
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
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环境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序号设备名称或环境名称存在风险和隐患可能造成后果危险级别控制措施1电焊机漏电未接保护零线触电伤人五级定期检查,按规范要求接好保护零线2漏电保护器失灵触电伤人定期检查,及时更换3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触电伤人定期检查,确保防护装置齐全、有效4焊接时产生的熔珠无防护措施溅落到易燃物上发生火灾焊接时有防护措施,配备灭火器5剪板机漏油,导致系统压力下降,刀架下落切割伤人五级定期检查维修6行车货物失稳、坠落坠物伤人四级严格执行行车操作规程7外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