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练习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27:02
文档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练习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
推荐度:
导读《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
《陈太丘与友期》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 [乃]才。 [时年]当时的年龄。 [戏]嬉戏,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委]丢下、舍弃。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无信]不讲信用。 [引]拉。 [顾]回头看。

(二)通假字

[不]同“否”。

二、文学常识

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

三、内容点击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的懂得为人的道理。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 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第一种意见]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第二种意见]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有人很惭愧,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五、迁移拓展

1. 面对他人的无礼,你该如何处理?

[意见一]抓住对方失礼之处,针锋相对,维护个人名誉不受侵害。

[意见二]针对对方失礼之处,摆事实,讲道理,使对方明白自己的过错,既维护个人名誉,又不伤害对方。自己不能向对方一样失礼。

2. 如果父母不在家,家中来了客人,你该如何接待?

在能确定对方身份的前提下,以礼相待;如果不明对方身份,要机智地探询对方情况,提高安全意识。

3. 你还知道哪些《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如“王戎识李”。

4.有不少成语出自《世说新语》,请写出几个。

望梅止渴、难兄难弟、鹤立鸡群、标新立异、一往情深

5. 古代像谢道韫、陈元方这样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还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事例吗?

㈠ 王冕四岁作画; 

㈡ 曹植七岁作诗; 

㈢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㈣ 司马光砸缸。

陈太丘跟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只有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就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您很久,而您没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做的事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开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陈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第一段。

含义:陈太丘跟朋友约定一起走,约定在正午碰面。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喜欢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

(不喜欢    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文言文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陈太丘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

字词解释

  元方:即,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至:到

  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戏:玩耍,游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

  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这年(那时)。

  非:不是。

  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而,表示修饰。

  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惭:感到惭愧。

  礼:礼貌。

  不:不,“不”通“否”,语气词,无意

  已去:已经 离开。

  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

  曰:说

  则:就是

  信(则是无信):信用

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到、往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通假字

  1、尊君在不 “不”通“否”读fou(三声)表示否定。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编辑本段剖析课文

题目解说

  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原名叫做陈寔太丘县令。古代习惯将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期”是约定的意思。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文章鉴赏

  该文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像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他被友人抛弃,受到儿童蔑视,实在是咎由自取。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3.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文档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练习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一、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期行]约定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中午。期,约定的时间。日中,正午时分。[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弃。去,离开。[乃]才。[时年]当时的年龄。[戏]嬉戏,玩耍。[客]客人,指朋友。[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委]丢下、舍弃。[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无信]不讲信用。[引]拉。[顾]回头看。(二)通假字[不]同“否”。二、文学常识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中“方正”一门。三、内容点击《陈太丘与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