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朝周敦颐这首设喻论事的散文,文章字面是赞扬莲花,用意却在以此勉励人们应当做一个纯洁高尚的人,并对那些争名夺利、趋炎附势的人含蓄地给与了讥刺。
文如其人,周敦颐从政31年,虽官位不高,他始终以为百姓办事、洗冤泽物为荣,以谋私利、某官位为耻,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不贪不占,廉洁奉公。甚至他晚年想回故里,都因盘缠不够只能隐居在庐山脚下,直到离世。诗人黄庭坚曾对周敦颐的人品作出高度评价:“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短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邀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爱莲说》通篇文章只有短短文字119个字,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文字优美,极富有感染力、教育力和警示力,致使千古流传而不朽。尤其是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字字珠玑,不仅彰显了周敦颐洁身自好的行为准则和人生追求,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爱莲说》提出的为官清廉、为民勤政正直君子理想境界论,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儒家廉政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一是“不染”,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比喻君子在物欲横流、时弊滋生的社会环境里,能分清是非、识别好坏,保持真善美的高贵品德,不与伪恶丑同流合污,像莲一样虽出、“处”淤泥却保持洁净无瑕的本质品性。
二是“不妖”,即“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能站稳正义立场,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得意不骄奢,失意不丧志,有权不谋私,有势不狂妄,有钱不欺人,见利不忘义,像莲一样诚挚朴实无华。
三是“不蔓”,即“亭亭净植”。比喻君子为人能刚正不阿,正直良贤不趋炎附势,诚实守信不阴谋诡计,光明磊落不耍弄心机,通情达理不横生枝节,表里如一不口是心非,真情实意不虚情假意,像莲一样清新端庄素净。
四是“不枝”,即“中通外直”。比喻君子处世能胸怀坦荡,坚持原则不玩弄玄虚,履职尽责不敷衍应付,遵纪守法不胡作非为,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精诚团结不结党营私,严于律己不拨弄是非,像莲一样敦厚廉明公正。
五是“不可亵玩”,即“香远益清”。比喻君子在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能保持大节、洁身自爱,顾大局、识大体,坚守信念、忠诚信仰,敬业爱岗、勤廉向上,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弘扬正气、抵御,像莲一样自重自爱自励。
倘若莲离开污泥,能成为“化成君子吗?”莲的精髓就在于与污泥浊水较量而不染,亭亭玉立、净净通直。诸葛亮曾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乃启人心智的至理名言。党员干部唯有心中有莲、性中仰莲、行中做莲,永远保持无私无畏、刚正不阿的品格,才能对得起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才能肩负起团结带领群众与时俱进的重任,才能不会让污泥浊水侵蚀腐烂。相信明天爱莲者将会越来越多,做莲者将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