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21:02
文档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面不宽、量不足等等。以上的种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面不宽、量不足等等。以上的种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面不宽、量不足等等。以上的种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从教师和教材角度来分析:1、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课堂阅读没有足够的时间;2、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化;3、课外阅读指导不得力;4、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5、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6、教材中所选阅读内容与学生实际脱节,学生不感兴趣。

从学生方面来分析: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2、阅读习惯不佳,阅读时囫囵吞枣,一目十行;3、阅读方法不妥,缺乏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和做读书笔记习惯;4、阅读时间不足,学科作业太多和参与“五花八门”的补习,挤占了课外阅读时间。

从家庭角度来分析:1、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脑、电视进入家庭,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严重影响,上网成瘾,挤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课外强迫孩子阅读,无的增加阅读篇目,结果揠苗助长,扼杀了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直接原因。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目的是从现状出发,积极探索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小学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提出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是为了在我校构建探究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供重接受轻探究、重认识轻体验现象的解决思路、方法与途径,提升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理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相应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师的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者、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与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2)小学探究式阅读的一般模式:把选择的权利、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兴趣、疑惑和问题自主的选择阅读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生困难或偏离轨道时,教师适时的导一下,扶一把,做一名“阅读超市”的“导阅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并应用探究的方法进行阅读,主动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好奇、好问、力求自己弄清事理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3)阅读环境气氛与探索性特色的研究。

(4)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及实施办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还可以运用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检测法等研究方法。

四、课题的研究实施

(一)展开讨论,创造有利的氛围

我们先后展开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需不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中的角色”、“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等主题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初步解决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为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二)深入展开课堂阅读教学研究,提升课堂阅读教学能力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也敢于大胆地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小组讨论,或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方法指导。以读代讲,领略语言魅力。教学实践中,我们重预设,更重生成,让课堂跟着学生的需要走,“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读好,细细品味语言。有疑问时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朗读成诵。准确捕捉可读之处,让学生读出感情,采用默读、诵读等方法,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范读、跟读、集体齐读等形式,强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中,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课堂上,随时提醒学生勤动手,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例如,《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清新秀美,拟人化的句子轻快活泼。教学时,张鹏高老师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是自读自悟,联想美。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第二步:研读品味,感受美。四人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第三步:读、背、说、写,积累美。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对优美句段,让学生先画出来,说说好在哪里,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读,读出了自己的体会,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达到了感受“美”的效果。

3、优化课堂训练,读写结合用语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自主行为,必须由他们亲自参与和直接体验。而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结合课文的重点、难点、训练点,抓住时机,精心设计课堂训练,在学生思绪喷薄欲出、欲罢不能之时,引导学生及时动笔写出来,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读写结合用语文。例如:陈梅老师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她首先引导学生在多次多种形式阅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感悟青年和李博士一心只为他人着想,不顾个人安危来挽救了身患严重白血病的杭州青年小钱的美好品质;然后趁学生沉浸在深深地感动之中的时候,她就因势引导学生“以小钱的名义,给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表达两岸骨肉的血脉亲情。”这样,不仅在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在这一训练中亦给予了学生一个概括、表达的机会,既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迁移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4、教后及时反思,促进教学不断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记下那精彩的瞬间,或者那些不够理想的环节处理。在反思中思考,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提升。我们将老师部分优秀反思汇集成册,汇编了《我的感悟》集。

五、课题的初步成效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了师生读书氛围。2、进行阅读方法指导,教会了学生读书方法。3、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实现了阅读资源共享。4、课内课外有效链接,拓展了学生阅读空间。5、引发师生亲子共读,促进了师生教学相长。6、学习习惯促阅读习惯,强化了学生养成教育。7、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文化素养。8、教中感悟,总结反思,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9、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10、总结归纳与提炼。结集出版了部分研究成果。

在课题研究的推动下,学校的整体阅读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了较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参与教科研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创建书香校园文化已逐渐成为了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

     转眼间,“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研究课题已进入了中期阶段,在市区教研室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回顾这段研究历程,我们深知,为了教育这方圣土,付出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化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探索、创新,把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文档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阅读教学,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等问题严重存在”;语文课堂缺失师生对话,课文阅读缺少“悟”和“猜”的能力培养,只重视“文”的分析,轻视了“语”的训练与指导现象并不少见,学生读不出作者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感受不到语音、语调、音韵的铿锵,体会不了语言文章材料的“美感”;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学生阅读面不宽、量不足等等。以上的种种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我们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