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44:52
文档

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

附件:附件1:设计委托书;附件2:《关于同意崇溪河收费站迁建的批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附件3:《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主线收费站设计方案的批复》交通委员会办公室;附件4:《总体平面布置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5:《改移沟渠平面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6:《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附件7:《工程防洪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签字表。附图:附图1项目位置图(GCZ-LTG-001);附图2集雨面积图(GCZ-LTG-002);附图3新建河道平面图(GCZ-LTG-003);附图4新
推荐度:
导读附件:附件1:设计委托书;附件2:《关于同意崇溪河收费站迁建的批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附件3:《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主线收费站设计方案的批复》交通委员会办公室;附件4:《总体平面布置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5:《改移沟渠平面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6:《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附件7:《工程防洪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签字表。附图:附图1项目位置图(GCZ-LTG-001);附图2集雨面积图(GCZ-LTG-002);附图3新建河道平面图(GCZ-LTG-003);附图4新
附件:

附件 1:设计委托书;

附件2:《关于同意崇溪河收费站迁建的批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 3:《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主线收费站设计方案的批复》交通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 4:《总体平面布置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附件 5:《改移沟渠平面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附件 6: 《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 7:《工程防洪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签字表。

附图:

附图1  项目位置图(GCZ-LTG-001);

附图2  集雨面积图(GCZ-LTG-002);

附图3  新建河道平面图(GCZ-LTG-003);

附图4  新建河道纵断面图(GCZ-LTG-004);

附图5  新建河道横断面图(GCZ-LTG-005);

附图6  现状河道纵断面图(GCZ-LTG-006);

附图7  现状河道横断面图(GCZ-LTG-007)。

1 概  述

项目背景

镇位于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3′40″,北纬28°44′00″。距主城105公里,到县城59公里,是渝黔边陲要隘,东邻本县扶欢镇,南与贵州桐梓县松坎、羊蹬交界,西同贵州习水县温水镇和本县打通、安稳两镇相连,北和本县东溪镇,丁山镇接壤。

是右岸一个支流。工程,是在右岸边新建的一个高速路收费站搬迁工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河道管理条例的要求,本工程必须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受中信渝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委托,本院承担了《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渝黔高速公路于2005年底全线通车,省界收费站现位于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系租用贵州省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松坎收费站的收费广场及办公楼。按照交通部关于“相邻两省(市)只能设置一个主线收费站”的规定,渝黔高速开通之初,作为相邻省市的渝黔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进行“二合一”设置。随着G75兰海高速的全线贯通,渝黔高速作为主要西南出海大通道,规模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量发展的需求,经常出现拥堵,诱发交通安全事故等情况时有发生。2010年2月贵州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向交通委员会来函,要求将渝黔高速公路省界主线收费站出口车道(相对贵州省即为入口)迁至境内。同时省界主线收费站交通拥堵情况如不改变,将阻碍市、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收费站搬迁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2)项目工程概况

根据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崇溪河收费站迁建的批复》(綦发改【2010】556号),同意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收费站搬迁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为中信渝黔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总投资为万元。

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收费站搬迁工程位于市县镇渝黔高速公路雷崇段K119+0~K120+145段(笔架山隧道入口附近),其位于镇与安稳镇相邻处。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收费站搬迁工程主要由主线收费站车道区、主线收费站管理区、沟道改造区和安稳收费站扩建区四大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为 hm2。工程建设内容为:新建收费广场、站房、临时停车休息区、办公楼、沟道改造等配套设施。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崇溪河主线收费站,占地面积为,车道按11个车道布置(规划预留不低于3个车道),总建筑面积3100m2;扩建安稳收费站,占地面积为,增设2个车道,形成3入3出布置。

因办公楼和停车场离原较近,高差较大。新建办公楼和停车场的基础放角占用原河道,迫使河道改线。

设计及评价依据

1.2.1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⑷《市河道管理条例》()

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

⑹《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渝府发〔2003〕23号)

1.2.2技术标准及规程规范

⑴《防洪标准》(GB50201-94)

⑵《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⑶《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⑷《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

⑸《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

⑹《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

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办建管[2004]109号,)

1.2.3主要编制依据

⑴《总体平面布置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⑵《改移沟渠平面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⑶《黔高速公路省界主线收费站搬迁工程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10年8月);

⑷项目区1:1000地形图;

⑸项目区1:10000地形图;

⑹本项目设计委托合同。

防洪标准

⑴防洪标准

本工程区域位于市九龙坡区县镇境内,根据《防洪标准》(GB50204-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等规范规程。

按照上述规定,本项目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洪评价分析。

技术路线与工作内容

1.4.1防洪评价研究路线

本次防洪评价主要在于论证项目建设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范围及大小,为工程的审批提供参考。针对本工程特点,技术路线为:

⑴搜集本工程上游地形图和控制河段地形、典型暴雨和地质等数据以及河道人为活动影响情况。

⑵根据工程防洪标准和流量计算相关资料,计算本河段处的设计洪峰流量,并采用计算结果进行合理分析计算。本工程起始段控制断面设计洪水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暴雨数据进行计算,同时用历史洪水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最终确定项目区洪峰流量。

⑶根据设计流量,按照本河段地形特点结合下游河段泄流条件,选取改造后河道典型控制断面,按照一维恒定流计算本河段天然水面线,确定工程建设对本河段行洪的影响。

⑷对评价范围内的防洪对象进行防洪能力分析,提出工程建设影响行洪能力的补救措施。

本工程水文分析计算所采用的主要数据为:《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有关暴雨参数资料,以及工程河段1:1000地形图等资料。

1.4.2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

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水文分析计算、雍水计算、工程建设前后对河道防洪影响的综合评价等。

⑴水文分析计算

水文分析计算主要工作内容:水文资料的收集、审查与分析、水文分析计算及成果合理性分析,提供不同频率的洪水成果。

⑵河道水面线计算

按照河道的地形情况,选择合适的河道典型断面推算工程建设前、后的水面线。通过计算成果,分析项目建设对河道的影响。

⑶工程建设对河道防洪影响的综合评价

分析项目建设与防洪规划的关系、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河道本身的防洪标准及对第三方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等。

评价范围

该工程评价范围包括收费站及生活区坡脚线占用原河道,需要新建河道范围,桩号分别为CK0+000,CK0+,地面高程分别为:385m——373m。主要涉河项目建设内容是:收费站(设11车道)、广场设计高程及办公楼(2层)。收费站和广场设计高程为413.00m,办公楼设计高程为413.45m,砖混结构、桩基础。

高程、坐标系统

本报告及附图地形图坐标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统,水位和地形高程均采用1956黄海高程基面。

2 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

镇位于县南部,距主城105公里,到县城49公里,是渝黔边陲要隘,东邻本县扶欢镇,南与贵州桐梓县松坎、羊蹬交界,西同贵州习水县温水镇和本县打通、安稳两镇相连,北和本县东溪镇,丁山镇接壤。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大理石、云石、白砂石、石灰石、页岩、铁矿、铜矿、硅矿等矿藏密布全镇。萝卜爪、英竹笋等农业加工产品名扬华夏。赶(水)松(藻)铁路支线及赶(水)温(水)公路过境。

建设项目

原渝黔高速公路省界主线收费站设在贵州境内,因规模较小,通车流量的能力较差,常有严重堵车现象,为了得到缓解,特将原贵州境内收费站搬迁到境内K119+5~K120+000处。

渝黔高速公路省界主线收费站搬迁工程起止里程桩号为:K119+5~K120+00。主要包括收费站(设11车道)和办公楼(2层)及其广场,其分布详见平面图。该场地部分利用原路面,其余将在右侧进行大面积回填,收费站高程与原路面基本一致,广场和停车位设计高程为,办公楼设计高程为,砖混结构、桩基础。

河道基本情况

2.2.1河道概况及水文特征

根据1:10000地形图和1:1000地形图确定,本工程河道流域面积3.84km2,主河道长2km,项目区河道平均坡降‰。在平面上向南突出,横剖面多呈浅“V”、或“U”字形,坡降较大,水流急,枯季水流量小。

工程河段现状

工程区河段现状为天然河道,未受项目区施工影响,河道未被侵占,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窄,岸坡较陡,河道坡降大,大部分河段基岩裸露,未发现淤积,不通航,主要接受流域大气降雨补给,枯水季节时流量较小。现状照片如下:

以上照片为2011年2月23日现场拍摄,充分反映了河道现状情况。

气象特征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

多年平均气温为℃,极端最高气温℃(1972年8月24日),极端最低气温℃(1961年1月17日),最冷日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大平均日温差℃(1997年5月1日),年积温℃,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面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年平均风速为s,年最大风速为s(ESE)。

日最大降水量为(19年8月28日),多年平均降水量为,陆地蒸发量695mm,径流深415mm。

地质条件

建筑场地属丘陵地貌,场地处在倾向南西的坡面上,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角一般为10-20°,部分可达30-40°。地面高程在376~420m,最大相对高差44m。

在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e)、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块石土,下伏地层为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群二段(J1-2Z2)地层。岩性主要为泥岩夹细砂岩等,在西北有露头;场地外以南为自流井群一段(J1-2Z1)石英砂岩。现将各岩土层工程特征自上而下(从新到老)。

场地地质构造位于七曜山背斜北西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产状为:340°∠16°。岩体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较发育。主要发育有2组:

Ⅰ组裂隙产状为120°~140°∠60°~80°,宽度5~20mm,充填褐黄色可塑状粘性土,裂隙间距为~,延伸大于5.00m, 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稍发育。

Ⅱ组裂隙产状为200°~210°∠55°~75°,宽度~2mm,多闭合,裂隙间距~,延伸小于。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较发育。

2.2.5径流特性

本工程河道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水,仅有少量地下水补给,径流年内变化与降水基本相应。径流年际和年内变化受环流形势、降水、气温和下垫面等因素的影响,全年分为5~10月丰水期,由大面积降水形成;11月~4月为枯水期,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最小流量多出现在1~2月份。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设施

项目区上游500米左右有一个多级跌水。

3 河道演变

河道天然概况

工程所在属山区性小河流,具有山区性小河流的一般特点。项目区段为自然坡。杂草丛生,糙率较大。枯季水量较小,夹沙量小,水质较好。洪水期夹沙量稍大,因而对河道河床和两岸冲刷。

河道近期演变情况

河道演变主要受山区地形、地势、河床地质构造、两岸植被、当地气象和径流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工程区河段属山区型河道,河床基岩裸露。近几十年来河岸基本没有发生冲刷扩展,河道岸线基本稳定。且经查探访问,多年来枯水水边线基本重合,流域边滩基本稳定,上下深槽位置、范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深泓位置稳定,可见滩槽多年处于稳定状态。

因无实测资料,经现场访问,近期河道断面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各年代的河道断面变化较小。主槽位置平面上变化不大。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一般而言,河道演变趋势受自然因素影响小,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本项目处于山区地带,无涉河项目。且工程建设前后该河段的泄流流量、流向、流速、淤积和岸线影响变化不大,河床基本稳定,河势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4 防洪评价计算

防洪标准

本工程位于市县镇,河道主要承担收费站项目所在河段以上洪水排泄任务。根据《防洪标准》(GB50204-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等规范规程。

按照上述规定,本项目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洪评价分析。

水文分析计算

水文基本数据

本项目流域内无水文站和雨量站,属无实测资料地区。因此采用暴雨途径计算设计流量。按照小流域推理公式法和瞬时单位线法两种方法计算,并进行成果合理性分析取值。流量计算时采用市县暴雨资料和项目区河道流域参数基础资料。

暴雨洪水特性

长江流域位于东南亚副热带季风区,由于地势向东南倾斜,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均可长驱直入,成为季风频繁活动的区域,本流域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雨季集中在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70%~90%。

工程河段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特大暴雨在7~9月份发生的概率较大,7~8月常发生局部性雷雨,降雨历时较短、强度较大,降雨量集中。洪水发生的时间与暴雨发生时间相对应。因河流流域面积小,汇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跌,其过程为1天左右。

历史洪水

从中上游的多级跌水以下现状皆为自然岸坡,坡降较大。由于较短,所以只在俞家林前做了洪水调查及核实,确定俞家林前洪水高达378.60米(1956黄海高程)。

为了保证洪水计算成果的合理可靠,我院人员于2011年2月22日对整个进行了历史洪水调查。

设计洪水

⑴流域特征参数

选取项目终点处作为控制断面,在1:1000地形图上量算算该断面以上流域的河宽、高程、河床坡降等流域参数;在1:10000地形图上面勾画出集雨面积及其河长,集雨面积为3.84km2,该段河长2km,并计算河道比降‰。

表4-1             流域特征参数表

断面位置

河宽(m)

地面高程(m)河道段长(m)

坡降(‰)

θm
起始点
⑵设计暴雨

将各时段最大1/6h、1h、6h和24h暴雨系列分别进行频率分析,线型采用皮Ⅲ型适线进行频率计算,以及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暴雨等值线图得各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见表4-2。

表4-2           区域暴雨参数表

利用资料时段(h)均值(mm)CvCs
查手册1/6 

1
6
24
⑶设计洪水

根据《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1984年)推算工程流域设计暴雨。计算方法分别采用小流域推理公式法、瞬时单位线法比较。小流域推理公式法结果详见表4-2,瞬时单位线法结果详见表4-3。

A、推理公式的基本关系式为

当全面汇流条件下τ≤τc

         

当部分汇流条件下τ>τc

式中: Q——最大流量(m3/s);

Ψ——洪峰径流系数;

i——最大平均暴雨强度(mm/h);

s——暴雨雨力,即最大1小时暴雨量(mm/h);

n——暴雨公式指数;

F——集水面积(km2);

L——自出口断面沿主河道至分水岭的河流长度(km);

τ——流域汇流时间(h);

τ0——当Ψ=1的流域汇流时间(h);

τc——产流历时(h);

μ——产流参数,即产流历时内流域平均入渗强度(mm/h);

m——汇流参数。

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参数n在不同暴雨历时范围内,其取值不同。天台水库暴雨历时t在1~6h范围内,故按暴雨历时t=1~6h范围内的相应公式计算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

产流参数μ:根据天台水库所在的地理位置、地质概况、植被较差;垦植度大、水土保持能力较弱,采用《手册》中表3-1青衣江~鹿头山暴雨区的μ值统计系数公式:μ=6F、CV=、Cs=计算各设计μ值。

汇流参数m:根据《手册》中表3-2的m值综合成果表,盆地丘陵区的m值计算公式:当θ=1~30时,m=θ。成果见表4-2。

表4-2           推理公式法洪水计算表

P(%)h24spτ。μΨτQpm′
2 
5 
10 
B、瞬时单位线计算洪水

产流参数: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综合分区图,属Ⅳ区,流域平均暴雨损失量If取25mm,流域平均稳定入渗率fact取0.9mm。

汇流参数:根据设计流域地理位置结合流域实际情况,查《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综合瞬时单位线汇流参数分区图④区,C=。

暴雨点面折减系数分区为Ⅴ1(江北以上)。

设计雨型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设计雨型逐时分配比值表中为Ⅴ1(江北以上)区。此雨型主雨峰处于中偏后时段,且次峰靠近主雨峰。

根据上述参数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综合瞬时单位线计算公式推求设计洪水,成果见表4-3。

表4-3           瞬时单位线法洪水计算表

名称IffactP=10%(m3/s)

P=5%(m3/s)

P=2%(m3/s)

25mm0.9mm
⑶设计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

经以上分析比较,瞬时单位线法计算结果小于推理公式法。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成果。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满足防洪评价要求。

雍水分析计算

雍水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河道设计洪水线推算,分析水位、水深、流速、过水面积等变化,并针对项目建设前、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进行防洪评价。

4.3.1计算方法及条件

⑴数学模型的建立

研究方法:以一维恒定流计算为主,结合理论和实测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综合评价。

研究内容:计算出工程河段建设前、后在频率P=5%洪水下占据的过水面积及其引起最大雍水高度、水面宽、过水面积、流速变化等,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工程实施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⑵一维恒定流的基本方程

河流中实际的水流是非恒定非均匀流。在实际的计算中把一年的流量划分成若干时段,在该时段内,可把水流视为恒定非均匀流。恒定非均匀流的基本方程:

式中:Z2、Z1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水位;V2、V1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平均流速,、为计算段上、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hf为沿程水头损失;hj为局部水头损失。

在流量、控制断面水位和河段糙率确定后,即可由该式算出河道断面的水力要素。

基本数据

⑴断面资料

为开展工程行洪论证工作,通过实地勘察,并结合1:1000地形图和1:10000地形图,经分析讨论确定的断面数据。

⑵工程河段建设前、后河道糙率选定

由于河道缺乏实测糙率数据,考虑不同量级的洪水过流面积的不同,设计的淹没物也不同,计算糙率也有所不同。根据天然河道两岸为杂草的情况,参照《水力学计算手册》(2006年第二版),选取原天然河道糙率为,河道改道后采用浆砌石作为护坡,浆砌石河道糙率为。

⑶工程河段控制断面的选择及起算水位

本项目河流兴隆庄段有多级跌水,跌水后约500m距离为“V”型断面天然河道,中部河段为规则的新建河段,下游仍为不规则的天然河道。因此,本项目河段控制断面选择在进口0+00处,出口选择在0+处。起算水位在0+00处,进口段水深参照曼宁公式计算。

洪水水面线

根据上述基本数据,计算本工程建设前后的洪水水面线,计算采用一维恒定非均匀流计算公式推算,计算洪水频率为P=5%,分别考虑建设前和建设后两种工况。计算成果详见表4-4、表4-5所示。

表4-4      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表(工程建设前)                                                  

序号位置桩号P=5%,Q=s

1CS10+
2CS2

0+
3CS3

0+
4CS4

0+ 
表4-5      洪水水面线计算成果表(工程建设后) 

序号位置桩号P=5%,Q=s

1CS10+
2CS2

0+
3CS3

0+
4CS4

0+
洪水水面线成果对比分析

为便于比较本项目建设前后河道水位、水面宽、过水面积、流速的变化情况,现列表见表4-6~表4-10所示。

⑴水位变化:

表4-6    工程建设前断面沿程水位的变化(P=5%)                                                  

序号位置桩号地面高程(m)工程建设前(m)

1CS10+
2CS2

0+
3CS3

0+
4CS4

0+
表4-7    工程建设后断面沿程水位的变化(P=5%)                                                  

序号位置桩号地面高程(m)工程建设后(m)

1CS10+
2CS2

0+
3CS3

0+
4CS4

0+
⑵过水宽度变化:

表4-8     工程建设前后平均过水宽度变化(P=5%)

位置桩号工程建设前(m)

工程建设后(m)

差值
CS10+
CS2

0+
CS3

0+
CS4

0+
⑶过水面积变化:

本工程建设前、后河道过水面积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表4-9        工程建设前后过水面积变化(P=5%)                                                            

位置桩号工程建设前(m2)

工程建设后(m2)

差值
CS10+
CS2

0+
CS3

0+
CS4

0+
⑷断面平均流速变化:

表4-10       工程建设前后断面平均流速的变化(P=5%)                                                      

位置桩号工程建设前(m/s)

工程建设后(m/s)

差值(m/s)

CS10+
CS2

0+
CS3

0+
CS4

0+
由表4-6~表4-10可以看出:当工程河段遭遇20年一遇洪水时,通过工程建设前、后计算成果对比,提出如下结论:

⑴原河道地貌有三处人行桥,泄流断面小,常造成雍水,新建河道后,改善了泄流条件,是有利的。

⑵本工程设计方案增大了河道宽度,减小了糙率。过水面积、流速、水改善了天然河道泄洪条件。防洪评价基本满足要求。

(3)进口段经水力计算边墙长60m段边墙偏低,须加高。

5 防洪综合评价

工程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分析

 本工程河道长度短、范围小。工程区域内无工程规划。本工程区域位于市县镇,根据《防洪标准》(GB50204-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等规范规程。

按照上述规定,本项目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洪评价分析,满足该规划要求,不影响该规划的实施。

项目建设的防洪标准评价

工程防洪评价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防洪评价分析,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规定。满足地方规定要求,是合理的、可行的。

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分析

 本次工程建设项目中,河道改道段建设不影响河道泄洪,满足20年一遇洪水过流要求,改变原河道三道人行桥阻水淹没农田的现状。且由壅水分析可知,工程修建后河道过流断面相对变大,流速有所减小,上游进口水位相对减少,比原河道排洪效果更好。本工程施工期间要确保河道正常泄流和行洪,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定点堆放,严禁弃置在河道中,以达到施工期本工程对河道泄洪无明显影响。

因此,本建设项目对河道行洪无不利影响。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拟建办公楼、收费站和停车场等建筑物与改道后的河道平距近100米,高差33米,建筑区坡脚对河段河势产生一定影响。河道改道后降低了河道洪水水面线,保护周边农田,对河道岸坡及河床的稳定是有利的。但出口流速增大,须设置消能设施,减小下游河床冲刷。

因此,本工程实施后对河道的河势稳定不利影响较小。

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分析

本工程河段内属于山区小河道,无航道、取水、养殖等特殊要求,因此该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到第三人的合法水事权益。

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对外交通比较方便,不会影响汛期的防汛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正常通行。

6 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计算,得出下列结论:

⑴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94)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要求。

⑵ 本次河道整治工程的河道改道起点未能和原河道相对平顺连接,会导致该段发生水位壅高,但能保证水流顺畅。

⑶河道出口流速过大,对河床冲刷和岸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但可采取工程措施,满足河势稳定和行洪要求。

综上所述,工程建设后在河道行洪方面与工程建设前影响较小。项目段河道改道能满足设计标准内排洪要求。对上游雍水和下游冲刷可以采取工程措施,可满足本项目涉河防洪评价要求。

建议

(1)新建河道出口流速较大,考虑抗冲需要设置消力池,建议净空尺寸长×宽×高为6×6×2m ,进口、出口浆砌石护岸长度不小于10m,新建河道浆砌石改为C20砼厚0.4m结构,以利抗冲。

(2)新建河道堤防须设PVC排水管,间距3米,距离堤防低0.5米,坡度8°。

(3)新建河道起点桩号0+至0+060.00m直线段堤顶低于设计水位,为防止洪水位溢出边墙应加高,纵向形成斜坡(桩号0+处边墙内侧高3m,0+060.00m处为2m,见图GCZ-LTG-004所示),有利于洪水泄流和挡水。

(4)新改河道位于单斜河谷斜坡地形上,左岸为顺向坡,岩层倾角约30度,河道施工时注意边坡开挖和坡面加固,避免造成滑坡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5)河道改道后,上下游桥梁中断,须保留当地道路畅通,方便村民出行。建议下游侧桩号为0+处建人行桥1座,桥底不得占用过水断面。同时下游坡脚线已占用人行便道,建议在做坡脚排水沟的同时恢复人行便道。

(6)施工开挖弃渣须定点堆放,严禁弃置在河道中。

(7)工程施工应选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期间做好施工导流工作,同时做好安全措施和防洪度汛工作。

文档

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

附件:附件1:设计委托书;附件2:《关于同意崇溪河收费站迁建的批复》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附件3:《渝黔高速公路崇溪河主线收费站设计方案的批复》交通委员会办公室;附件4:《总体平面布置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5:《改移沟渠平面图》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附件6:《工程防洪评价报告》专家评审意见;附件7:《工程防洪评价报告》评审专家签字表。附图:附图1项目位置图(GCZ-LTG-001);附图2集雨面积图(GCZ-LTG-002);附图3新建河道平面图(GCZ-LTG-003);附图4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