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
------记梧州市龙平小学劳动与技术典型教育案例
一、背景
《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文件精神强调,学校要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统筹落实地方课程,充分结合班队活动或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切实开设好地方课程,保障《劳动教育》《生命教育》3-6每周1课题。的确,《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信心,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做法
(一)深化认识,辛勤劳动最光荣
人们常说:定位决定地位,思路决定出路。梧州市龙平小学深度学习《教育部、共青团、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充分在地方课程至真文化项目建设上,把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要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校大力开展劳动最光荣的教育,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并通过劳动教育陶冶人,发展人的感性,使个体的心智发展更加完整与和谐。素质教育是弘扬主体性的教育,和谐社会更需要每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构建,劳动教育由此更凸显出其价值。
(二)挖掘潜力,结合优势定思路
劳动与技能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现在,我校精心设计校园至真文化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就有手工创作、剪纸、玩七巧板、玩魔方、种植等兴趣班。如在手工创作中,学生可以很快尝到手工作画训练的“甜头”,容易产生学习的动力和乐趣。在学的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发挥个性。还在教学实践中把劳动同其他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探索,把劳动教育同素质教育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
同时,我校希望通过劳动教育来构建学校至直文化成为办学特色,期望劳动教育带动学校的发展,丰富学校的内涵,拓展学校发展的空间。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特色发展:第一,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劳动教育特色的人文环境;第二,开发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第三,开展系列的创造劳动特色教育实践的活动。从目前取得的成绩来看,还是不错的。
(三)抓好常规,科学管理出效益
1.建立组织,划分职责。我校健全劳动教育的管理网络,即校长策划、教导处主抓、主教老师具体负责、助教老师师协助实施,最终落实到学生,形成普及→提高→特色这样一个四级管理、三个层次的提升体系,将普及劳动教学和创建至直文化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劳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在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中,劳动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重要抓手。学校各教师协同参与,积极稳妥地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特色文化。
2.校本教研,提升素质。学校要创特色,师资力量是关键。为了使学校教师迅速适应新课程以及我校创特色学校的要求,我校加强兼职劳动教师,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加强中青年教师培训,每人能露一手劳动教育的特长,并结合所教学学科进行整合,在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促“整体”,以“科研”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来看,都收到很好效果。
(四)努力提升,教学创新塑品牌
1.抓课堂,夯实劳动课堂教育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学校健全各种制度,使劳动教育得以规范。学校重视课前、课中、课后管理,并要求每位教师依照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要求,努力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2.打造校内外融为一体的劳动课程内容。我校的劳动课程实施,不同层次满足了每一个孩子的劳动需求:如一年级的扫地,二年级的收拾,三年级洗菜,四年级的烧水,五年级做饭、六年级种植等。
3.优化劳动教学资源,逐步向各学科渗透。为了深入实施劳动特色学校创建规划,我们进一步优化劳动教学资源,增订劳动与技能书籍,在日常的教室清洁管理上,放手让学生去做,懂得劳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举办主题活动。为了给孩子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我们积极创设校园五一劳动节的主题活动,如:崇尚节约劳动比赛,“剪纸”的比赛,“迎六一”手工作品展等。都收到良好效果。
三、成效
通过认真开展劳动教育课,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让他们真正做到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探讨
自从开展劳动教育后,学生更喜欢上学了,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后进生转变特别明显。是什么原因呢,值得我们探讨。
撰写单位及姓名:梧州市龙平小学 朱训强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