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 高中生物 张 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比较各种组织细胞的特点,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解,阐述细胞的全能性。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点
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
三、教学难点
细胞分化的差异性 细胞的全能性。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组织培养技术等有关资料的收集(学生)。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引入: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那么这个细胞是如何发育成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呢!
| 回忆并描述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讨论:生物体不同类型的细胞是怎样形成的? | 复习“细胞如何构成生物体”很自然引入“细胞分化”的知识。 |
多媒体演示“骨髓干细胞的分化”
| 观察思考:分化后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哪些方面出现了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 | 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求欲望。
|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组织细胞图片
| 讨论:同一个植物个体为何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类型? | 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原因和实质。 | 描述概念,分析原因。 | 训练归纳、表达能力。
|
提问:没有细胞分化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细胞生物体吗? | 讨论并阐述细胞分化对多细胞生命体的普遍意义。 | 问题中隐含了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地位。
|
引导分析:胡萝卜韧皮部细胞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学生获得“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后,组织学生进一步思考: 1 、用其它器官实验是否会有同样的结果? 2 、细胞为何其有全能性? | 阅读课本“胡萝卜韧皮部的组织培养”,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其它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实例。 讨论归纳: 1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 、分化的细胞含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 | 材料阅读,资料收集,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两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以及生命的物质性。
|
举例说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广泛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补充。
| 观察多媒体动画: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 讨论: 1 、关键步骤是什么,为什么? 2 、利用这种技术培育植物有哪些优点? 3 、动物细胞具有这样的能力吗? | 将复杂的过程通过动态渐变的方式呈现,使学生的认知更为清晰。
通过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
|
多媒体展示克隆羊多莉的产生过程,思考:利用了什么原理 | 分析总结 | 先观察再类比分析,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大小和细胞分化程度高低的比较及关系、 | 总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大小和细胞分化程度高低的比较及关系 | 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
引导学生小结,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重要地位。 | 参与小结,小组交流。 | 通过小结,疏理本节的知识结构,反思自己的学习。
|
布置作业: P82 | 合作完成 交流看法 |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根本原因: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3、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直接原因: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5、特点: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不可逆性
6、意义:a、是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
b、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c、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
3、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克隆羊多莉
4、干细胞
三、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比较
比较项目 | 细胞分化 | 细胞全能性 |
原因 | ||
结果 | ||
大小比较 | ||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