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选取了许多例子。从课文中找出这些例子,提取关键信息,填写下面的表格。填完之后,纵向看一看,你有哪些发现?
参:
名称 | 建造时间 | 特点 | |
1 | 旅人桥 | 约282年 | 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石拱桥 |
2 | 赵州桥 | 约605年 | 历史悠久;巧妙绝伦;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全桥结构匀称 |
3 | 卢沟桥 | 11-1192年 | 历史悠久,稳固美妙;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
4 | 江东桥 | 800年前 | 在建筑技术上有许多创造 |
5 | 长虹大桥 | 1961年 | 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独拱石桥 |
6 | 双曲拱桥 | 后 | 钢筋混凝土拱桥,世界上所仅有的 |
点拨:
绘制赵州桥示意图,要认真阅读课文,画出主要特征,标示重要数据。
三、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实例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参:
1.打比方。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用“虹〞“弓〞作比,突出了石拱桥形式上的特征,富有形象性。
2.举例子。作者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列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 既说明我国石拱桥历史悠久,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又显示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开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列数字。有概数、确数之分,给人以准确鲜明的印象。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4.作比较。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稳固〞,将卢沟桥和两岸河堤相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的稳固。
5.引用。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说明赵州桥设计施工的精巧;引用唐朝张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这些引用增强了文章说服力的和感染力。
6.摹状貌。如“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描绘石刻狮子的“千态万状〞,说明卢沟桥在装饰上的重要特点,突出了桥的形式美。
四、结合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参:
1.“大约〞“可能是〞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指出后面判断的根据,增强了表述的准确性。
2.“在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说明更符合实际情况。
3.“公元11到1192年间〞说明了修建时间,起止时间明确;“自16米到21.6米〞,可见桥拱长度并不对称,是作者在核实了每个石拱的长度后所做的结论,列举数字精确、具体;“约〞表示大概,去掉后变成完全确定,与事实不符,这表达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几乎〞强调了桥面与河面并非完全平行。
五、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1.材料〔一〕对卢沟桥的介绍,与课文里的相比,说明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2.材料〔二〕主要写的是什么?与课文里对卢沟桥的介绍相比,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参:
1.材料〔一〕集中介绍卢沟桥本身的情况,分桥拱、桥墩、桥面、桥栏等几个部位,列举大量数据与事实,一一介绍。 课文那么重点介绍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桥栏上的石狮子,也介绍卢沟桥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为材料〔一〕是一部桥梁学的专业著作,所以主要从学科专业的角度,介绍卢沟桥作为一座重要建筑物的技术细节;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要让普通读者在有限篇幅内比较全面地了解卢沟桥,自然不能过多聚焦技术细节,但又要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建筑特点有所了解,所以选择结构特点和最著名的石狮子作为说明重点。
2.材料〔二〕主要写欣赏“卢沟晓月〞时的情景。 作者描写的重点是月光和桥下的流水,最后才烘云托月般地写到卢沟桥本身,有了前面的渲染,卢沟桥便给读者留下了美丽动人的印象。 而课文是说明文,根本上是客观而平实地介绍卢沟桥的特点,即使有摹状貌之处,也是为了把相关内容说清楚,并不是为了写景抒情。7?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参
一、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参:
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表达出来。〔1〕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助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用自己的聪明勤劳,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宽厚仁慈。〔2〕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亲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同情、支持等优秀品质。
文中母亲“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清楚的品质。
二、作者在回忆往事之后,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参:
“我应该感谢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以及无比思念的情感。母亲用她“勤劳〞的一生,用她的言传身教,给予“我〞启示、鼓励和人生的珍贵财富:母亲勤劳吃苦,“我〞从小耳濡目染,帮她劳作,教“我〞养成勤劳的习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母亲聪明能干,拥有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母亲任劳任怨,直到生命的终结,依然热爱劳作,教会“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对地主劣绅的痛恨和对抗,对“我〞走上道路的坚决支持,让“我〞拥有了的坚强意志。
三、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参:
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假设干议论性语句。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表达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照应开头,也说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珍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照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支持,让“我〞养成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对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开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阔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四、课文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以下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4.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参:
1.这一句承接上文,“这样地〞即指上文中所写的每天繁重的劳动。“整日〞,说明从早到晚,没有一丝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又心疼的。
2.“看也不看〞“有滋味〞,两相比照,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穷奢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明能干,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3.“我〞参加了,不能在母亲身边侍奉,但是母子之间的思念从未因时空阻隔而中断。这一句感情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4.“一分钟〞说明母亲连如此短暂的休息时间都没有,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操持家务、照顾子女上。这一句表现出沉甸甸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五、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方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语言风格等方面各有什么不同。
参:
这几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都是旧社会中母亲的形象,但也各有特点。朱德笔下的母亲,勤劳一生,宽厚仁慈,对抗压迫,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支持,有着朴素的阶级意识。邹韬奋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对子女无比慈祥、催促子女学习、具有奉献精神而又早逝的母亲。老舍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勤劳俭朴、善良真诚、宽厚隐忍、坚忍坚强的母亲。
在写作手法上,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抓住人物本质特征,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形象,通过议论深化主题。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作者截取自己记忆中最典型的几段经历来写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通过记叙母亲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来刻画母亲形象。多处运用描写,尤其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也有不少对细节的描写。
在作品的语言风格方面,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于质朴无华中蕴含深情。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语言质朴,直白坦诚,褒贬清楚。老舍的?我的母亲?采用口语与书面语相结合的形式,流畅朴素,凝练含蓄,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