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传播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追捧,各大门户网站也在这一年分分开通微博频道。身处校园的大学生,也把微博作为生活中习以为常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新媒介的兴起对于大学生有着怎样的影响?以下将从原因,角色,影响,建议等方面对调查整理结果进行分析。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种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分享的平台。通过微博,可以使用户方便的随时随地的发布消息,分享来自他人的信息。因其能高效快速表达自己想法,了解他人言论,把握热门事件,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等特点,受到现代都市青年男女的广泛欢迎,尤其是九零年代后的大学生,刚入大学即逢微博的盛行,这些学生成为使用微博的第一代主流群体,对微博的推动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微博自2009年8月在中国推出至今,已经得到了疯狂的膨胀式发展,不仅使用者的数量几何级的扩大,还产生了许多连锁反应,“微博反应”“微博心理”“微博事件”等等都不是新鲜名词了。一些学者们开始对微博的影响进行关注,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
1、了解更多知识,扩大知识面。
2、结交朋友,寻找知音,扩大交际圈。
3、有时也可以在孤独无助时,找一个没有认识自己的平台,想让世界倾听自己的声音,却又不想让熟悉的人知道,从而很好的释放压力,缓解情绪。于是,除了像qq、飞信、人人这些有大量好友的交流工具之外,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交流平台,无疑成为了这一部分人的理想选择。
4、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介,刚刚兴起,并没有像qq、飞信拥有如此多使用者,因此,大学生使用微博有时也会出于一种猎奇心理。
二、微博扮演的角色
根据笔者对身边同学中微博群体的采访,发现微博在他们的生活中担当如下任务和角色。
“因为手机关联了微博,没事时的习惯动作就是摸出手机,发微博。关注微博的不仅仅是认识的人,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大家身处各地,却好像无时无刻不在一起,随便谁在微博上说一句话,发一句感慨,上传一张照片或分享一段视频,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在微博上关注一些名人,明星,书籍等,也可以让人认识一些有共同爱好的新朋友。大家吃饭K歌什么的,都在微博上留言,回应很快。”
“满足了同学们的情感,心理需要求,在微博上,一些同学记录了自已真实的心理状态,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同学用来休闲娱乐,陶冶了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发展了个人兴趣。”
“对学生,生活,工作的直接帮助与促进作用,分享各类信息,生活常识,资讯,科学技术等。有利对大学生们对公共事件,国家大事的关注,便利同学们发表意见并参与其中。”……
三、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而在大学生的主动追求之下,微博无形中对也它的使用群体之一大学生群产生巨大的影响。学者总结微博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影响如下:
1.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开拓视野、缓解压力的平台。微博作为一种公开、共享的传播途径,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通过微博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信息,还可以了解时事新闻、娱乐消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信息,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大学生在创新观念和思维观念上得以提高。
2.微博有利于增强网络育人的功能。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写、读微博的过程就是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也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过程。如果教育者适当引导,学生会再娱乐休闲中不断提高判断能力、提高知识层次。
3.微博为大学生有利于大学生加强自我激励,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通过关注励志名人、偶像等成功人士的微博,了解他们的言行、阅历及动向,激励自己向目标奋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4.微博作为一个新的网络平台,具有无线开放性和信息海量化的特点,这庞大的信息资源,可以扩大大学生的信息来源,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并且微博除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获取的渠道之外,还提供了一个较为宽广的交友平台。通过在微博里的人际交往,能够更方便迅捷的了解全球各地的资讯,还能够与多种多这样的角色惊醒紧密的交往和互动。这些可能有力地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认知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实践。
5.微博里的交往能够是大学生消除直面交往的障碍。微博里的交往以忽视社会地位,外貌特征为特点,只依靠文字,表情符号,声音等来传播自己,主要为依靠想象的精神交往。社会经验较少的大学生在直面交往中有着天然的不足,而微博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也避免直面交往产生的交流障碍。并且微博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交往问题和障碍的个体而言意义更是非同一般的
同时微博也不可避免的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如:
1.易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干扰。青少年身心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知能力,而这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念注定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但微博世界的价值观多元,良莠不齐,享乐、功利、媚外、哈日韩等思想似乎更具诱惑力,更易使青少年受到影响。
2.易产生情感冲突。虚拟化、匿名化的微博交流使大不生缺乏面对面的人际互动,缺少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过程自然流露的情感体感。长期对网络的依赖便使有些大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后无法适应,进而导致人格异常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3.易产生社交恐惧。数字化的人际交往和群体关系拓展了大学生交往的手段和空间,但长时间的与计算机的相处会使他们对于网络世界产生眷恋,从而很难再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渐渐与现实生活产生隔离。
4.易产生道德弱化。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真实地表达自我,而微博世界隐藏了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流是随意的,没有现实中的社会和社会法则的制约,人们无需要意识自己的言行举止,大学生群体由于先天性的缺乏自我管制能力,更易受到与积极的道德观相违背的享乐思想影响,失去理性思维出现道德危机。微博对在大学生的影响是各方面的,单对心理的影响也不限于以上方面,在本文不作更多探讨。
四、调查结果及建议
在笔者的调查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关于消极影响的回应,也许是笔者身边的同学都有着积极的心态,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还在潜移默化中,未显露出来,更可怕的是消极影响已经产生,但使用者们并不愿承认或不敢承认。不论如何,为防微杜渐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笔者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方面,微博不仅为大学生广结好友,抒发心情感慨,拓宽知识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还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增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微博的信息源没有保障,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干扰。此外,微博对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埋下潜在危机。不过,就总体影响而言,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还是利大于弊的。
1.大学生应该通过微博多关注国家社会新闻,提出自己对国家发展与社会管理的看法。在大学里,同学之间可以通过微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产生新的观点,使微博成为思想交流及社会参与的展现平台。
2.通过微博大学生应该不断地自省与成长,总结经验教训,留住美好,以便得到更好的发展。
3.微博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应该把握这一优势,广交朋友,交流思想,增进友情。
4.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盲从,把握好取舍的尺度。
5.避免过度依赖通过网络来释放压力,造成表面问题的解决和实质的积累,长期以往会对大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