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30:02
文档

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
推荐度:
导读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五: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训练                                  机   遇

   两个一贫如洗的商人在路边叹息,他们决定去祈求上帝的帮助。

   上帝问他们:“你们想要得到什么呢?”

   其中一个商人说:“仁慈的上帝,我需要一笔钱使我的店铺重新开张。”接着另一个也说:“仁慈的上帝,我也需要一笔钱,使我的店铺重新开张。”                  

上帝又问:“那你们需要多少呢?”     “恐怕至少要1000元,我的上帝”。一个商人答道。     

    “恐怕至少也要1000元,我的上帝”。另一个商人跟着说。  “好吧,”上帝说,“我想我不能完全满足你们的请求,不过我将给你们每人500元。”

   第一个商人拿着这些钱,一阵冥思苦想之后,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做起了小生意;而第二个商人拿着这些钱,不断地报怨着,认为这点钱根本不够使他从前的生意兴隆起来,而整天冲着上帝的背影骂骂咧咧。

 几年之后,第一个商人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第二个商人花光了钱之后,只好沦落街头。

   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机遇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却完全靠我们自己。练 习    1.中心段落是第几段?[第⑨段]

2.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两个商人的故事,说明了事业的成功主要靠自己的奋斗。]

3. 将叙事部分划分为两部分或三部分。[①—⑦/⑧⑨或①/②—⑧/⑨]

4. 怎样理解文中的“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因素中机遇很重要,但个人努力同样重要。]

二、找 中 心 句

文章中能概括一段文字中心意思的句子叫中心句。能迅速准确地找到中心句,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提高阅读效率。

2.了解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及一般规律:

①起领起、概括、总说作用的中心句在段落开头。            ②起归纳、强调作用的中心句在段尾。

③既承上启下的中心句在段中。④有些段落中心句以不同的句式在开头、结尾同时出现,中心句可能不止一处。

⑤有些中心意思要用相关的几句话来表达,中心句不只一句。

⑥有些段可能不止一个中心,若是两三个方面并列,可有两三个中心句。

3.根据段落类型和位置规律寻找中心句:记叙性段落、描写性段落的中心句应是概括性的话,常位于段首。综合性段落的中心句可根据表达方式的变化确定。叙述议论结合的段落中心句多是议论句;描写和抒情结合的段落的中心句多是抒情句;没有议论的段落,中心句是起概括作用的叙述句。

4.检验找到的中心句是否正确:①看其他较突出的句子是否围绕它来表述。 ②看这句话能否概括全段内容。③看这句话表述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可从前句或后句中找到有关内容概括后补充)

操作举例与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自己的日子

  A 有一次去乡下采风,同去的还有县里的一位宣传。在田头我们与一位老农聊开了。聊得正欢,老农问那:“你是干什么的?”我接过话:“这位是,每日在办公室看公文的。”老农又问:“除了看公文,还干活不干?”我一笑,就说:“还要开会,听汇报,迎接检查什么的!B”老农一听,唏嘘不已:“那日子怎么过!每日里见不到日头,不到野外吸几口新鲜空气,不去地里头舒活舒活一下身体 ,那日子怎么过。怎么过!”我一听懵了!C我心里正为这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老农同情着呢!D却原来他并不觉得自己的愁苦

1.阅读这段文字,它的类型是 [以      描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综合性段落]。

 2.根据中心句的位置规律和段落类型判断,本段的中心句是 [        ]。

 3.检验:①前面的描述表明 [老农了解的工作情况后,认为那样的日子不好过],倒数第二句的抒情表明 [我原来不了解老农的情感],以上两方面对最后一句起 (铺垫和反衬)作用。②最后一句中的“他”指老农

操作举例  阅读材料:(《济南的冬天》的第三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儿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操作步骤:1.第一步:通读后判断段落类型。第三段为描写性的段落,具体描绘济南冬天山景。

   2.第二步:看前后联系。文章前两段写济南的冬天的总特点和整体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二段提到的“有山有水”中看做对下文的总提,三段分述山的景物特征,后面分述水的特征。

   3.第三步:概括。①全段没有可作段意的中心句。②概括段意用小标题形式“雪后的小山景色”或“秀气的小山”、“济南冬天的   山景”等。

   4.第四步:检验。全段自始至终写小雪,写小山,段意最好能包括写雪和山这两个方面。

   操作训练   阅读材料(一):原 则   王晓洁

   我曾经是一个漫不经心的人,对生活的态度是“不必太认真”,凡事过得去就行,无论对人还是对己。我一直把它看成优点,认为可以免生许多闲气。但那短短几分钟经历,竟改变了我的这个看法。

   那是1993年的除夕之夜,我在德国的明斯特市参加留学生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时,整个城市已经睡熟了,在这个时候,谁不想早点儿到家呢?我和先生走得飞快,只差跑起来了。刚走到路口,红绿灯就变了。迎向我们的行人灯转成了“止步”:灯里那个小小的人影从绿色的、甩手迈步的形象变成了红色的、双臂悬垂的立正形象。

   如果在别的时候,我们肯定停下来等绿灯。可这会儿是深夜了,马路上没有一辆车,即使有车驶来,500米以外就能看见。我们没有犹豫,走向马路……

   “站住。”身后飘过来一个苍老的声音,打破了沉寂的黑暗。我的心悚然一惊,原来是对老夫妻。

   我们转过身,歉然地望着那对老人。

   老先生说:“现在是红灯,不能走,要等绿灯亮了才能走。”

   我的脸忽地烧了起来。我喃喃地道:“对不起,我们看现在没车……”

   老先生说:“交通规则就是原则,不是看有没有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从那一刻起,我再没有闯过红灯。我也一直记着老先生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遵守原则。   

练 习   1.短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                  ,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2.短文主体部分有没有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这一部分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  若给主体部分概括出一个标题式段意,较恰切的一项是   (     )

   A.除夕之夜的故事 B.两对夫妇的故事c.交通规则就是原则 D.路口的红绿灯

练 习      阅读材料(二):分别归纳出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我自小住在海滨,却没有看见过海平如镜,这次出了吴淞口,一天的航程,一望无际尽是粼粼的微波。凉风习习,舟如在冰上行。过了高丽界,海水竞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斜阳的金光,长蛇般自天边直接到栏旁人立处。上自苍穹,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地漾开了来。——小朋友,恨我不能画,文字竟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东西,写不出这空灵的妙景!

                                                                                          

八月十八日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银河一片星光,照到深黑的海上。远远听得楼栏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繁星闪烁着,海波吟啸着,凝立悄然,只有惆怅。(冰心《寄小读者》)

                                                                                       

五、阅读一段文字

   文章是由段落构成的。段落可以是自然段,也可以是意义段(由几个自然段组合而成),段落与所处语言环境的其他内容有结构和意义上的联系,但自身的意义是相对的,要读好一篇文字,首先要会读一段文字。这就需要掌握阅读一段文字的方法。

   操作步骤与要领

   1.整体把握段落的表达类型、构成和在全篇中的位置,具体做法是:

 ①统观全篇,确认本段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什么,附带还用到哪些表达方式,了解本段在全篇中的位置。

   ②粗读全段,弄清全段由几句话或由几个自然段构成,为表述方便,可将句子(自然段)标上序号。

   ③看本段在全篇中的具体位置,了解本段的前后联系。

   2.细读本段,理解词语和句子,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理清段内层次。具体做法是:

   ①抓重点词语,弄清重点词语的意思。      ②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分清主次,弄清作者的表达思路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划分段内层次并概括层意。

 3.结合层意,概括段落大意;体会段落写法上的特点;确认本段与全文的关系。具体做法是:

   ①用引中心句、合并层意或拟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段意。

   ②从一个或几个方面体会段落的选材、表现手法、层次及语言表达等特点。

   ③联系文章题目和过渡句、段,分析本段与全文的关系,认识段落在文章结构和表达上的作用。

操作训练   阅读《挑夫颂》选段:

 (一)“不慕李白空长啸,应学挑夫担山来”(王英超《登十八盘有感》),人们说,挑夫有四敬:

 (二)负重攀行,毅力过人。这是首敬。游人登山是为了观景,但山人攀高是为了负重,只有负重才显示他们的价值,而负重需要的却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据说,泰山的挑夫队自1982年组建至今,共往山上运送货物3000多万公斤,其中包括214微波站的大型发电机组,616台的五频道设备,山顶中心变电站的机电设备。

 (三)脚踏实地,走技高超。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华山陡峭的鱼脊道,笔者大汗淋漓,提心吊胆,异常艰难地向上攀登,身前身后,只见挑夫们担着游人或山上宾馆需用的各种物品,在“要命”的鱼脊道上穿行,左右腿配合协调,平衡技巧令人叫绝,蛇线地绕过爬行的游人,他们一路凯歌直上华山顶。这不能不是一敬。

 (四)为人服务,持久永恒。我国数十座名山险胜,开发的历史有多长,挑夫的历史就有多长。在张家界的天子山,我曾与号称“周一挑”的挑夫有过对话:“您如此长年累月当挑夫,不累吗?”

   “唉,我挑了8年了,除了大雪封山,只要有游人,就有我周一挑。我们不来挑,哪来你们轻身登山啊。”是呀!游人与挑夫,方构成美妙的风景线。这是挑夫三敬。

 (五)①吃苦耐劳,清贫生活。②挑山人信赖他们久经磨炼的脊梁,凭借挑物换来的血汗钱,维系一家人的生活,供养着儿女们读书学艺,而他们自己大都易地劳作,住的是窝棚、山洞,吃的是粗粮,喝的是山泉。③因为整天挑担登山,他们的肩头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脚板磨成了黑黑的厚皮。④不义之财,他们一分不取;游人有难,他们鼎力相助;入夜歇脚,他们喝酒下棋,高唱“样板戏”。

   ⑤在泰山,笔者采访了一对“夫妻挑”,丈夫名日周大礼,媳妇叫做任小惠。⑥任大嫂不光白天当挑夫,傍晚歇挑后,还主动帮一些男士洗衣穿脚泡。⑦她满脸高兴地对我们说:“咱挣来的钱,是汗珠子砸在脚背上摔八瓣的实在钱,光荣着哩。”⑧言谈举止,令人起敬。

   1找出每个自然段里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标志。

   2.分别概括(二)至(五)自然段的段(层)意。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用拟小标题和合并层意的方法概括这个意义段的段意。 

知识积累:表达方式:                                                                          

记叙的六要素:                                                                                 

方法点津     概括一篇文章主要内容方法指导:

什么或什么样的人(一般是主人公作为主语)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根据文章判断写不写)

例题讲解:下面两个自然段用两个事例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肖邦临死前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2、②自然段用两个事例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实战演练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实习课。我家离学校有三里路,白天不觉难,一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山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偏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有见过。总之,晚上实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汗。

  一晚实习回来,刚上山岭时,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了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些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甚害怕的。"

  以后,我每天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个火把走在我的前面。我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了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鸟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来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你父亲的火把。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 

                                                                  

2. 题目中的“同行”既指                     ,又指                     。

3. 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B.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 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D. 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5. 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6. 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三、分析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

   段落是由句子组成的,句与句之间按照一定的关系组合起来,共同表达段落的中心意思。分析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既有助于加深对句意的理解,又有助于准确把握段落大意,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分析段内句子之间关系的方法也叫段内层次分析,是分析文章的基本方法之一。

   操作步骤与要领

   1.通读全段,确认段落的基本类型,给每句话标上序号。     2.逐句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确认有无中心句。

   3.理清句子顺序,分析各句话之间的联系。  4.根据句子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分析和确定句子之间的关系。

   段内句子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1)总分关系。包括三种类型: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再总。

   (2)概括与具体的关系(含点面关系、详略夭糸)可以是先概括后具体,也可以是先具体后概括。

   (3)主次关系(含依附关系和有主次的序列关系)。一般是先主后次,极次的句子对主句是依附关系。也有少量重要性依次加强的,则为先次后主。

 (4)呼应关系(含问答关系)。一般是前呼后应,呼应之间有其他句子隔开;问答关系则先问后答,答紧接着问。

   (5)并列关系(含无主次的序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相关或相对的句子并排起来,并列关系是相互的,前后可互换位置。

   (6)启承关系。前句提起某个方面、某种情况,后句接续说下去。

   (7)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也有一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可以是先因后果,也可以是先果后因。因果关系常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作标志。

   (8)转折关系。两句话内容相反,常有表转折或让步的关联词在后一句子出现。

   说明:以上八种关系是就两个句子之间说的。段中一个句子和甲句是这种关系,和乙句是那种关系,和丙句又会有另外的关系,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概 括 段 意

   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步骤之一。它需要在分段和理解句意、弄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段落的内容加以概括,用精练的语句表述出来。学会迅速、准确地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水平。

   操作步骤与要领

   1.通读全段,判断段落的基本表达类型;依据段落在全文中的位置和表达方式,判断段落的表达作用。

   2.看本段和前后段的联系,统筹考虑段意的概括和表述方法。

   具体可参照以下几方面: ①段前有总述或段后有总结,可将总结(总说)内容和分述的方面结合起来概括。

   ②段的前(后)或段的首(尾)有过渡的句、段,可结合与本段内容有关的部分来概括段意。

   ③段的前(后)有呼应的段落或句子,可联系起来考虑本段该怎样概括。

   3.根据概括段意的一般形式来概括。

   ①将找出的中心句直接引用过来作为段意。②将段中的几个突出的句子加以合并、压缩来表述段意。

   ③用自己的一句或几句简明的话概括段意。④用小标题或借用谚语、诗句、歌词及人物语言等现成语句来概括。

   4.检验概括是否正确,锤炼表述段意的语言。

   正确概括段意的一般标准是:①符合段落的表达特点。②能够包括段落中各句的基本意思,无遗漏,无强加。③尽可能和相关段落表述风格一致。

文档

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阅读训练专题一:概括内容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