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的
在生产过程中4M人员的变更是产生质量波动的重要因素,通过对4M人员的变更进行管理和控制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2 适用范围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中4M人员要素发生改变时的管理。
3 4M变更管理的定义
4M变更管理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等4项会给产品质量带来波动的因素进行管理。
3.1 人(Man):是指生产过程中作业者因新员工上岗、缺勤、调动、离职、代岗或复岗时,由另一个新作业者代替进行作业时所产生的变更;
3.2 机(Machine):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设备、模具、工装、夹具、检具的新增、大修、代用变更;
3.3 料(Material):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原物料、辅料、包装物资等变更,包括材料、材质材料供应商的变更等;
3.4 法(Method):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检验方法、作业方法、作业环境、数控程序及其它软件的变更等。
4 管理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作业人员变更的申请,并根据定岗、定员、岗位技能参考《生产系统员工多技能信息统计表》进行资格验证,实施变更;
4.2 品质部:负责对变更事项进行监督及对变更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确认;汇总4M变更结果。
5 实施要求
5.1 各岗位应定岗定人,不许随意调换,确需调换时,应提出申请;
5.2 部门应根据员工技能水平考核列出岗位技能矩阵进行资格验证,各岗位应保证有两人以上具有上岗资格;
5.3 当出现人员变更,必须是由具备岗位资格的人员进行顶岗;班组长更新管理看板,确认缺岗及顶岗人员信息或照片,备注注意事项;
5.4 班组长根据作业指导书对新变更的员工进行指导,严格检查首件,确认合格后方可批量操作;班组长对新变更员工加工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确认,并保证每班次至少确认三次以上,质检员对此员工的作业质量每班至少一次巡检;
5.5 新员工经培训合格取得岗位资格后方可上岗,对于具备上岗资格但不经常上岗的人员每月必须再培训考核,确保其上岗资格的有效性;
5.6 新员工上岗应至少跟踪一周以上,待其工作熟悉产品质量稳定后班组长方可减少巡查次数。
5.7 实施人员变更部门应建立人员变更台帐,记录变更的编号、产品型号和结果等;
5.8 变更结束后实施人员变更部门将人员变更记录交品质部门汇总变更结果;
5.9原材料或配套件变更使用,应按物资代用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5.10技术变更、加工工艺方法变更,应提供技术或工艺更改通知单作为附件;
5.11 实施人员变更部门应建立应急预案,以便应对在变更过程中出现的意外。
6 记录
●4M变更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