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共13题;共30分)
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毡(zhān)帽 驱(qū)逐 喧(xuān)闹 随心所欲(yù)
B . 梳妆(zhānɡ) 弹(tán)动 迫(pò)害 痴(chī)迷
C . 柳(liǔ)絮 绞(jiǎo)尽脑汁 清平乐(lè) 花苞(pāo)
2. (2分) 下面句子中重音标注与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是( )
A . 我知道你会说评书。(别人不知道你会不会说。)
B . 我知道你会说评书。(你就别瞒我了。)
C . 我知道你会说评书。(别人会不会说,我可不知道。)
D . 我知道你会说评书。(你怎么说你不会呢?)
3. (2分) 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 . 考试时,我发现自己没有带文具盒,同桌玲玲借给我一支笔,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B . 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分析,得出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无稽之谈。
C . 玲玲的这幅画画得栩栩如生,真不愧是大家公认的“绘画达人”。
D .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弟弟讲起这些头头是道,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中。
4. (2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个学校实行阳光招生。(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地招生。)
B . 为了满足人们饮食健康的需求,各大超市纷纷推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与水果。)
C . 沉迷网络,痴迷日韩漫画,已经成为影响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杀手”。(心理杀手:指对心理健康产生的危害。)
D . 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机食品:指无污染的天然食品。)
5. (2分) 下列关联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你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努力地去做。
B . 小明因为学习刻苦,所以受到老师的表扬。
C . 老师一边弹琴,同学们一边唱歌。
D . 与其边做作业边玩,不如先做完作业再玩。
6.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孑然一身,两手空空。
B . 目前,某文化市场稽查队发现在例行检查时,一些网吧接纳了未成年人。
C .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
D . 他是一个优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更为可爱。
7. (2分) 下列关于“提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B . 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C . 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 . 问老师,弄不好会挨批评,问同学,感觉很丢面子……还是尽量少问为妙。
8. (2分) (2018三上·高阳期末) “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后半句是:( )
A . 柳暗花明又一村
B . 山后山前处处梅
C . 水村山郭酒旗风
9. (2分) 下列句子中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
A . 景德镇的瓷器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罄”这四大特点而名扬四海。
B . 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C . 薄胎瓷俗称蛋壳瓷,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
10. (2分) 一支驻扎在北极圈内。一个老兵说:“这儿根本不算冷。我在阿拉斯加呆过,那地方才冷呢!连炉子里的火都冻住了,怎么吹也吹不灭。”另一个老兵说:“这算什么!我呆过一个地方,讲话时,话一出口就冻住了,这样一来,我们只得把冰冻单词放在开水里融化,才能理解命令!”两个老兵采用的方法都是什么?( )
A . 比喻
B . 夸张
C . 拟人
D . 讽刺
11. (2分) 下列朗读中的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B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12. (2分) “这个问题他没有完全搞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 . 这个问题他一点儿都不懂。
B . 这个问题他懂了一点儿。
C . 这个问题还有一点儿不懂。
D . 这个问题他都懂了。
13. (6分) 读读背背,按原文填空
(1) ________,浪花淘尽英雄。
(2)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只有香如故。
(3) 孤村落日红霞,________,一点飞鸿影下。
(4)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和理解(共40分) (共3题;共40分)
14. (10.0分) (2017六上·福田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节选)
却说曹操正在军中,与诸将议事,人报徐州有战书到。操拆而观之,乃刘备书也。书略曰: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嗣,sì。以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向者,尊父曹侯,实因张阄(kǎi)不仁,以致被害,非陶恭祖之罪也。目今黄巾遗孽(niè,灾祸),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曹操看书,大骂:“刘备何人,敢以书来劝我!且中间有讥讽之意!”命斩来使,一面竭力攻城。郭嘉谏(进谏,劝说)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怠懈)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操从其言,款留来使,候发回书。正商议间,忽流星马飞报祸事。操问其故,报说吕布已袭破兖(yǎn)州,进据濮(pú)阳。原来吕布自遭李、郭之乱,逃出武关,去投袁术;术怪吕布反覆不定,拒而不纳。投袁绍,绍纳之,与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布自以为得志,傲慢袁绍手下将士。绍欲杀之。布乃去投张杨,杨纳之。时庞舒在长安城中,私藏吕布妻小,送还吕布。李傕(jué)、郭汜(sì)知之,遂斩庞舒,写书与张杨,教杀吕布。布因弃张杨去投张邈(miǎo)。恰好张邈弟张超引陈宫来见张邈。宫说(shuì,劝说)邈曰:“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君以千里之众,而反受制于人,不亦鄙(被人轻视)乎?今曹操征东,兖州空虚;而吕布乃当世勇士,若与之共取兖州,霸业可图也。”张邈大喜,便令吕布袭破兖州,随据濮阳。止有鄄(juàn)城、东阿、范县三处,被荀或(yù)、程昱(yù)设计死守得全,其余俱破。曹仁屡战,皆不能胜,特此告急。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jí急)图之!”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操然(同意)之,即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1) 对刘备修书一封给曹操的意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朋友间的书信问候,表达对曹操的敬仰与思念之情。
B . 回忆曹操之父被害一事,表达对曹操之父的怀念之情。
C . 恳请曹操放下个人恩怨,承担家国重任,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
(2) 曹操阅罢书信后大骂刘备的根本原因是( )
A . 曹操鄙视刘备,认为其书信问候乃虚情假意。
B . 曹操痛限刘备以救国难为由,劝其撤徐州之兵。
C . 曹操认为刘备有讥讽他力替父报仇之意。
(3) “正商议间,忽流星马飞报祸事。”此祸事指的是( )
A . 黄巾遗孽,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
B . 曹仁屡战,皆不能胜,特此告急。
C . 吕布已袭破兖州,进据濮阳。
(4) 曹操起初拒绝后又同意退兵的真正原因是( )
A . 曹操念及与刘备是故交,故撤徐州之兵卖个人情与刘备。
B . 曹操与吕布有杀父之仇,故决定退兵以攻打兖州。
C . 曹操担忧失去兖州将无家可归,故决定退兵以攻打兖州。
(5) 选出最能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的一项( )
A . 简介刘备写信给曹操的缘由及曹操痛恨刘备的真正原因。
B . 简介刘备写信给曹操的缘由及曹操退兵的真正原因。
C . 简介刘备写信给曹操的缘由及刘备利用各种矛盾促使曹操退兵。
(6) 请结合节选文段,简单评价曹操这个人。
15. (10.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像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1) 下面句子体现泥人张技艺高超的是________
①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②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③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④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⑤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2) 泥人张通过哪两件事来“回报”海张五的?
(3) 这段话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来描写,突出了泥人张艺高胆大的性格特点。
16. (2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
根据上下文②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
刻苦铭心:________
(2)
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4)
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
第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
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谈谈你的理解。
三、 作文(30分) (共1题;共30分)
17. (30分) (2019六上·东莞期中) 习作
题目:那些____________的时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温暖、快乐、留恋…),围绕你想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具体事例来写,情感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参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共13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3-3、
13-4、
二、 阅读和理解(共40分) (共3题;共40分)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5-1、
15-2、
15-3、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三、 作文(30分) (共1题;共30分)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