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旧石器时古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2:48:05
文档

旧石器时古2

旧石器时古1.地球历史:46亿年,分五个“代”,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代。古生代分六个“纪”,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分两个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五个“世”,古新、始新、渐新、中新、上新世;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全新世是地质时期的现代,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面貌与现代一样,人类在体质上与现代人已无差别。文化方面,进入新石器时代。2.石器1)洞穴堆积:包括洞穴和岩厦。洞穴堆积的优点是可以遮风避雨,因而成为生产能力低下、还
推荐度:
导读旧石器时古1.地球历史:46亿年,分五个“代”,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代。古生代分六个“纪”,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分两个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五个“世”,古新、始新、渐新、中新、上新世;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全新世是地质时期的现代,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面貌与现代一样,人类在体质上与现代人已无差别。文化方面,进入新石器时代。2.石器1)洞穴堆积:包括洞穴和岩厦。洞穴堆积的优点是可以遮风避雨,因而成为生产能力低下、还
旧石器时古

1.地球历史:46亿年,分五个“代”,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代。古生代分六个“纪”,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分两个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五个“世”,古新、始新、渐新、中新、上新世;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全新世是地质时期的现代,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面貌与现代一样,人类在体质上与现代人已无差别。文化方面,进入新石器时代。

2.石器

1)洞穴堆积:包括洞穴和岩厦。洞穴堆积的优点是可以遮风避雨,因而成为生产能力低下、还不具备建筑能力的早期人类的理想藏身之所,也较露天遗址更易使人类活动产生的遗存保留下来。

2)露天遗址:包括河湖相、土状堆积。土状堆积北方有午城、离石、马兰黄土,南方有网状红土、下蜀黄土(上层代表晚更新世,下层代表中更新世)。

3)赫兹锥体:用坚硬的石锤等对石料垂直、快速地进行打击,打击力量产生的冲击波会通过石料形成一个锥体,即赫兹锥体。它反映了打制石器的一般剥片原理,剥下的片状产品称石片,余下的石料部分称石核。

4)真伪鉴别:台面、打击点、半锥体、锥疤、同心纹、放射线等特征均是人工石器所专有的。

5)技术

锤击砸击碰砧压制
定义一手执石锤,另一手执石核或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敲击的技术一手执石锤,另一手将石核自然地放置在石砧上进行敲击的技术多用较大的扁平砾石作为石核,双手紧握,猛烈敲击石砧产生石片的技术
特征打击点明显,半锥体突出,石片形状不规则一端或两端有打击点,没有半锥体,一般也没有台面,石片形状多薄而细长打击点散漫,半锥体不突出,石片形状一般比较厚大、宽大于长打击点、半锥体等特征不明显,台面一般较小(旧石器时代晚期)
PS:锐棱砸击技术。如果石核一端是稍微倾斜地放在石砧上,又用石锤较扁的一侧敲击石核的另一端,那么这种技术就称为锐棱砸击技术。它产生的石片除了砸击技术的一般特征外,打击点粗大,劈裂面比较平坦。

6)五大技术模式:为了避免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石器文化分期法,利于地区间的文化比较,1961年G·Clark提出了划分旧石器文化的五种技术模式。

①模式Ⅰ技术:奥杜威技术。产生时间最早,在欧洲以它为特征的文化是“前舍利文化”。其特征是常有与初级产生共生的石核石器和随意修理的石片石器,技术上使用锤击、砸击、碰砧。

②模式Ⅱ技术:阿舍利技术。在欧洲以它为特征的文化是舍利文化和阿布维利文化。其特征是有大的两面器,特别是手斧、薄刃斧,技术上使用软锤打击和勒瓦娄哇技法。

③模式Ⅲ技术:莫斯特技术。其特征是有精致的边刮器和单面修理的尖状器,技术上使用修理石核技术,包括勒瓦娄哇、盘状石核技法。

④模式Ⅳ技术:石叶技术。其特征是石叶工业,技术上使用间接打击、压制。

⑤模式Ⅴ技术:细石器技术。其特征是细石器工业,技术上最全面。

非洲、欧洲均经历了从模式Ⅰ到模式Ⅴ技术的完整序列,中国只存在模式Ⅰ、Ⅳ、Ⅴ技术。

7)中国的石器工业:石片石器、砾石石器、石叶和细石器工业。石片石器工业以中国旧石器时代出现的时间最早、延续的时间最长、分布也最广泛;砾石石器工业的突出特点是以砾石作为石料的主要来源,很少对片状坯材加以利用;石叶工业在欧洲、西亚几乎是旧石器晚期文化的代名词,但在中国却少有分布,目前仅发现宁夏灵武水洞沟一例;细石器工业流行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华北地区出现最早,主要分布于晋南、冀西北、冀东北、鲁西南与苏北。

8)三大技法

1勒瓦娄哇:修理石核技术,剥片之前通过对石核进行特别修理以控制石片形状的技法,因最早在法国巴黎勒瓦娄哇遗址发现而得名,修理后的石核很像一个倒置的龟甲。该技法主要流行于欧洲、非洲和西亚,是阿舍利晚期文化和莫斯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西南地区也有零星发现的报道。除了典型勒瓦娄哇技法外,还有复式勒瓦娄哇技法。

2双阳面:昆比哇技法,选择石核的突起面首先剥下一层厚石片,然后以石片为石核,对其突起的破裂面继续剥片。再次剥下的石片由于带有两个破裂面,故而得名。该技法主要流行于非洲,中国山西襄汾丁村遗址也有发现。

3石叶:石叶和细石叶是指长度是宽度的两倍或以上,两边接行的石片,一般宽度在12mm,长度在50mm以上者称石叶,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由于采用不同的技法导致的。

9)石料的四要求:硬度适中(6—7度);质地均匀;断面呈贝壳状;遗址附近有丰富的石料来源。

10)微痕分析:利用低倍至高倍的显微镜,对古代石器在打制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进行观察,以认识其功能的研究方法,由前苏联学者谢苗诺夫首创。

11)石器拼合:石器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石料不断缩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产生石器外,还会产生石核、废片、碎屑等副产品。石器拼合就是对一定范围内的石器和副产品进行拼对,以恢复其原本状况的研究方法。早期只关注打制技术的复原,近年来上升至石器生产过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形变、遗址功能等的探讨。

12)手斧:一种两面修理的重型工具,一端为尖刃,另一端则相对钝厚,形状有梨形、椭圆形、长三角形等。手斧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手斧虽尚存一定争议,但数量稀少则是肯定的,这也再次印证了莫维斯线的合理性。

13)莫维斯线: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者莫维斯根据手斧的有无将旧旧石器早期文化依北印度、中亚一线划分为两大文化圈,以东的称砍砸器文化圈,以西的称手斧文化圈,而这条线即是著名的莫维斯线。关于莫维斯线,存在的讨论有:①手斧的定义;②砍砸器能否代表东亚旧石器早期文化最本质的特征;③莫维斯线形成的原因;④莫维斯线反映的问题。总之,这种讨论已经不再局限于石器工业面貌的描述,而是进一步上升至对旧旧石器文化发展与人类演化整体格局的认识。

 与莫维斯线有关的另一概念是阿舍利手斧分界线,它不仅显示着东西方之间的差别,同时也可见到旧西方南、北之间的不同。这条分界线以西、以南地区,手斧发达并形成区域性文化传统;以东、以北地区则不见或少见手斧的发现。

 莫维斯线的存在并不能简单地用文化传统的差别来解释,其深层原因有:①生存环境不同导致各地不同的适应模式;②优质石料的丰富与否;③自然地理障碍导致文化乃至基因交流的困难;④考古发掘工作的偏差。

14)两大系统说:20世纪70年代贾兰坡提出华北旧石器至少存在两大系统,“匼河—丁村”系(大石片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传统)、“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船头状刮削器—雕刻器传统)。前者石器多大型,剥片以碰砧技术为主,修理以双面加工为主,基本器类是砍砸器、大尖状器、手斧、石球,以砍砸器数量最多,刮削器数量最少;后者石器多小型,剥片以砸击技术为主,修理以单面加工为主,基本器类是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和砍砸器,以刮削器数量最多,砍砸器数量最少。近些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加和研究的深入,两大系统说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它提出的最大意义在于突破了对单个遗址和器的简单描述和分类,进一步上升至区域性文化的综合研究。

15)南北二元结构: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我国旧石器文化可分为南北两大技术系统:华北地区的石片石器—刮削器系统,华南地区的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

基本特征石片石器—刮削器系统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
全部石制品以石片石器为主以石核、砾石石器为主
基本器类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以刮削器数量最多,砍砸器数量最少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以砍砸器数量最多,刮削器数量最少
石器修理以单面加工为主以双面加工为主
演变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是连续发展的,不同时期在保持基本特征一致的前提下,石器由简单至复杂、由粗糙至精细,最终发展为细石器并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华南地区迄今尚未发现细石器遗存
原因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华北地区,更新世的大部分时间里为疏林草原覆盖,与人类共生的是牛、羊、马等草原性动物,刮削器等轻型工具能很好地满足需求

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华南地区,更新世的大部分时间里为森林覆盖,与人类共生的是以“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代表的森林性动物,砍砸器等重型工具能很好地满足需要
两大技术系统既相互,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旧石器文化的基本格局。

3.人类

1)非洲夏娃说:最早的人科成员与非洲现生大猿的祖先大约在距今6000万年或更早开始分化,目前也逐渐有这方面化石材料的发现。之后,最早的人科成员南方古猿属的几个种类相继生活在东非、南非的广大地区,然后最早的人属成员出现在东非。大约在距今180万年或更早,直立人(或匠人)也出现在东非,随后走出非洲扩散到欧亚。东亚地区的直立人也有可能是在这次大迁徙中到达的。

2)多地区进化说:不同地区的现代人类是由本地区更多更古老的人类进化而来。

3)镶嵌进化:进化中表现型的各个部分各自进化的现象。人类进化就存在镶嵌现象,身体各个部分的进化速度是不一致的,比如北京猿人的肢骨与现代人差别较小,而头骨则有较多的原始性。这种镶嵌现象证明了“劳动创造人”的道理。

4)竹木文化说:东亚、东南亚的石器不发达,美国学者认为是那里的竹子太多、太发达,用不着发精力去制作石器。贵州大洞遗址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

5)区域进化理论:《中国远古人类》一书提出,中国远古人类与旧石器文化的发展是以区域连续进化为主,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为辅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区域进化理论”。其论据有二:古人类化石方面,铲形门齿、矢状脊构造、宽塌骨,从早至晚都有发现;旧石器文化方面,中国大部分地区从早至晚均以石片或砾石石器工业为主。

6)巨猿:全称为“步氏巨猿”,是1935年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根据在发现的臼齿化石而命名的,魏敦瑞进而提出了人类起源的“巨人”说。

7)南方古猿:最早的人科成员,分阿法种、纤细种、粗壮种。其特征是身材较现代人矮,颌骨、臼齿大,脑容量小,能直立行走。目前公认的南猿化石仅发现于南非、东非,东南亚爪哇的粗健猿人有的学者认为也属南猿,中国湖北恩施地区也曾报道发现南猿,但惜化石太少,难以确信。南猿生存年代为距今400万~100万年,目前发现的个体数量已超过1000个,著名的化石有南非汤恩幼儿化石、埃塞俄比亚露西化石。

8)魏敦瑞:德国解剖学家、体质人类学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来华工作。他的学术贡献主要是对北京猿人的研究,当三件头骨化石失落以后,这些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他对爪哇人、巨猿等也有涉猎。

9)能人:体质特征介于南猿和直立人之间的人科成员,一般认为是直立人的直接祖先,因而有是最早的(能够制造石器的)人属成员。主要发现于非洲,存在年代为距今200万年。

10)直立人:能够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的原始人类,又称猿人。其特征是脑容量为800~1200ml,臼齿缩小而门齿增大,身材较现代人稍矮(一米五左右)。主要发现于非洲和亚洲,著名的有爪哇人、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毛里坦人等。关于欧洲是否存在直立人,学术界尚有一定争议。直立人的生存年代为距今180—20万年或更晚。

11)智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前者称古人,后者称今人。早期智人生存年代为距今五六十万~二三万年。

4.人类化石

1)旧石器时代早期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颗人类门齿化石、石器,古地磁年代为距今170万年,一度为认为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但据一些第四纪地质学者研究,其年代应为距今五六万年。

2巫山人:四川巫山县,发现一颗人类门齿化石、遗骨,古地磁年代为BP190万年。

3郧县人: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发现两件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其中头骨挤压变形严重。古地磁年代为BP80万年。

4公王岭蓝田人:陕西蓝田县公王岭村,发现一件人类头盖骨化石、石器,脑容量只有780ml。最新的古地磁年代为BP110万年,是中国境内能够确认的最早人类化石。

5陈家窝蓝田人:陕西蓝田县陈家窝村,发现一件人类完整的下颌骨化石、石器,古地磁年代为距今五六十成年。

6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自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头盖骨化石以来,相继获得代表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北京人肢骨与现代人接近,但头骨却保留有较多的原始性。头骨高度较低、脑容量平均只有1050ml;头骨结构厚重,有几条发达的脊形成增强结构;眶上圆枕粗壮,左右连成一字形;吻部突出,下颌骨特别发达。此外,低而扁平的面孔、宽塌鼻等特征,又显示出北京人与现代蒙古人种有关。生存年代为BP70~20万年。

(北京猿人遗址:周口店第1地点,是一个很大的洞穴堆积,分13层,1~3层是上层,4~10层是中层,11~13层是下层。北京人、石器、烧骨、用火遗迹。)

7金牛山人:辽宁营口金牛山,发现一件完整头骨化石、生活面、用火遗迹。金牛山人体质特征所反映的原始性与进步性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曾经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生存年代为BP20万年。

8南京人:南京江宁区汤山镇,又称汤山人,发现两件人类颅骨化石。南京人的独特之处在于额骨与顶骨相接处有前囱点小骨。年代为BP35万年。

2)旧石器时代中期

1大荔人:陕西大荔县,发现一件人类头骨化石、石器,大荔人年代为BP20万年。

2许家窑人: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发现代表十多个个体的早期智人化石、石器,年代为BP10万年,是联结北方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3长阳人:湖北长阳县,年代为BP20万年。

4马坝人:广东曲江马坝乡,年代为BP12万年,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唯一一件无争议的早期智人化石。

3)旧石器时代晚期

1河套人:20世纪20年代,德日进首先发现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儿童门齿化石,后来又陆续发现遗骨。年代为BP5~3.5万年。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顶部,发现代表11个个体的晚期智人化石(其中有三个完整的头骨化石)和丰富的人类文化遗物。山顶洞人头骨骨壁较薄,脑容量达1300~1500ml,接近现代人。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角器和装饰品,石器简单;骨角器发达,出现磨制、穿孔技术;装饰品丰富,有石珠、骨管、贝壳等。山顶洞人在尸骨周围撒赤铁矿粉,有意识地埋葬死者。年代为BP2.7万年。

3柳江人:广西柳江县,年代为距今5万年,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晚期智人化石。

4资阳人:四川资阳县,年代为距今二三万年,是晚期智人的典型代表。

5.著名遗址

水洞沟:宁夏灵武,发现大量石器和少量动物化石。该遗址的石器工业含有数量可观的石叶,广泛使用修理石核技术,产品以边刮器和端刮器为主。年代为BP2万年,其来龙去脉,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在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中,像水洞沟遗址这样有勒瓦娄哇技法与石叶并存的情况还不多见。

文档

旧石器时古2

旧石器时古1.地球历史:46亿年,分五个“代”,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代。古生代分六个“纪”,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纪;中生代分三个“纪”,三叠、侏罗、白垩纪;新生代分两个纪,第三纪和第四纪。第三纪分五个“世”,古新、始新、渐新、中新、上新世;第四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全新世是地质时期的现代,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面貌与现代一样,人类在体质上与现代人已无差别。文化方面,进入新石器时代。2.石器1)洞穴堆积:包括洞穴和岩厦。洞穴堆积的优点是可以遮风避雨,因而成为生产能力低下、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