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填充句子:“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赏心乐事谁家院。”
2、晚明散文以 成就最高,作家中又以 为最。
3、代表中国文言短篇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4、《虞美人·听 雨》这首词以“ ”为线索,按 顺序用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年、壮年到老年不同阶段的人生况味。
5、诗歌创造形象有其特殊性,一般只抓住最便于抒情的典型事物作写意性的描写,即往往通过“ ”和“ ”的创造来构建自己的形象体系,抒发主观情感。
6、“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从修辞的角度来说,用了 的手法,写出明月若即若离、无情却有情的奇妙感。
二、简答题(共20分,每题5分)
1、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2、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成因是什么?
3、简要说明《压迫》的戏剧结构特点。
4、如何理解“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三、阅读分析题(共30分)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使人回味再三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不是该按纸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一会,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看了这个故事,我仿佛变得聪明起来,变得豁达起来。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可使我终身受用。我喜爱这个故事。
请问:
(1)、从叙事的角度着眼,或者从本文构思立意的角度出发,把你认为是文中最重要的语句划出来,并摘抄在下面:(3分)
(2 )、如果让你来作抉择,你会把壶中的水喝了呢,还是把水倒进吸水器?为什么?(4分)
(3)、文中“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一句应该如何理解?(4分)
(4)、根据你的理解,用比较简洁的语句将“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揭示出来。(不超出40字)(4分)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长孺病甚,念念。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耶?
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家弟秋间欲过吴。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不得如往时,携侯子登虎丘山故事也。
近日游兴发否?茂苑主人虽无钱可赠客子,然尚有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勺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不大落寞也。如何?
请问:
(1)、开篇“若长孺死”一句在书信中是有悖常理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
(2)、从文章叙写中可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人格品质?(5分)
(3)、作者“为官的痛苦”具体表现有哪些?所向往的雅趣又是什么?(6分)
四、鉴赏写作题(40分 )
阅读作品,写一篇鉴赏分析文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不少于600字。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