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服务计划书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最新要求,在深入分析藻溪镇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本规划编制。
第一章 项目概述
一、藻溪镇概况
藻溪镇位于苍南县城东南10公里,北与灵溪镇交界,西依观美镇,南连昌禅、南宋、龙沙乡,东倚望里镇。全镇总面积78.2平方公里,下辖藻溪、盛挺、繁枝三个办事处,31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农户9800多户,总人口37000多,城区内通讲闽南语方言。
1、建置区划
藻溪为横阳江支流,发源于高垟山,清乾隆(平阳县志)称燥溪,表示溪水雨后暴涨,久晴即干,故名。清中叶,当地筑坝拦水改造溪床,遂溪水长流,藻类丛生,燥溪因此更名为藻溪。藻溪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始建于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历今1700余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藻溪属南港区管辖,1950年5月为灵溪区所辖,1952年8月,将藻溪、挺南、渡龙、繁枝、雁腾、平水、龙堡、盛山、双峰9乡划归藻溪区,1956年3月,撤销藻溪区,划归灵溪区。1958年9月,成立藻溪公社,辖藻溪、雁腾、挺南、繁枝、渡龙5乡镇,1959年2月,撤销藻溪公社,将所属5乡镇划归灵溪公社。1961年9月,恢复区公所,将藻溪、繁枝、挺南公社划属藻溪区。1984年6月,撤区建镇,以镇管乡,藻溪镇辖藻溪、渡龙、繁枝、挺南4乡。1985年9月,成立藻溪区,辖藻溪镇、渡龙、繁枝、挺南3乡。1992年撤扩并,将藻溪镇、繁枝、挺南三乡镇合并为藻溪镇。
2、发展概况
(1)农业:粮食作物面积20500亩,其中标准农田8500亩,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单季水稻种值面积1.2万亩,年总产量达6600吨。全镇经济作物面积8270亩,建成冬枣、早熟梨、杨梅、马蹄笋、蘑菇、百果园等10个特色农业基地。饲养业以集中养殖与村民家庭零散养殖形式相结合,主要养殖本土鸡、肉鸽、獭兔、猪牛等畜禽。
(2)水利:藻溪易涝易旱历来是水利建设重点镇。近年投入近千万资金对小流域进行治理,建成公婆石下的橡胶坝,对镇里主要溪流进行拓宽、疏浚,建成魁桥片和挺南下游水渠灌溉系统。境内有2座中型水库。吴家园水库始建于1958年,初以防洪灌溉为主。1998年后作为平原引水主水源,总库容2178万m3。挺南水库2005年建成,总库容994万m3,是灌溉、蓄水结合发电及平原引水的综合利用工程。并有蔗岙、平水、草白三座小型水库。
(3)工商业: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主要为再生棉纺、饮用水等小规模企业,有登记的各类企业75家。矿泉水业凭借藻溪优质的水资源,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万年”较有名气。纺织业已成为藻溪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闲余劳动力。全镇共有各类商店500余家,每年农历五月廿一日都要举办物资交流会。
3、镇村建设
早在明末清初,藻溪便是矾山至鳌江明矾运输的中转站,其时店家林立、商业繁荣,至今还保留古色古香的藻溪老街,街道依溪而建,长约200米,宽3米,多为二层砖木建筑,几幢单欧式建筑中西合璧,石雕的麒麟、窗花、屋檐历经100多年,仍完好无损。藻溪建区以后,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建成兴洲街、涌泉街、康乐街、文兰街等主要街道。1995年建成邮电局、车站、菜市场、自来水厂。2005年以来规划建设百丈井小区,新建三村水厂、藻溪镇大型水厂、敬老院、镇委党校。近年来建成了九堡至吴家园水库、挺南至草白、高岙至建光等村11条总长33.4公里的“康庄大道”;南山至流石的水泥路;藻溪至龙沙的柏油路。2000年3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农村电网标准化。2006年通过生态镇规划,并纳入县城新区江南山水城总体规划,镇委镇提出实施“和谐山水城”发展战略。
4、文教卫生
(1)文化设施:镇内现有有村文化中心、老年活动室等村级文化活动室35处。镇文化站有业余文艺团队2支,并成立了民间戏曲协会。镇老年门球队参加苍南县老年门球比赛多次夺冠。
(2)文物:
藻溪南朝墓葬:在今藻溪镇南山北麓。1983年配合吴家园水库工程建设进行发掘,计发掘元嘉二十三年(426)一月、二十八年七月等刘宋墓葬6座。墓制多为刀形和长方形券顶单室砖墓,墓底砖多作人字形平铺,砖纹有钱纹、斜格纹、横线纹和动物纹等。陪葬品有瓷罐、杯、钵、盘口壶、鸡首壶、龙凤壶、虎子等。古窑址位于新荣村北山一带,古代温州瓯窑发祥地这一,时代约为晚唐五代至元朝,有较高研究保护价值 。
(3)教育: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境内有1所初级中学、3所中心小学(藻溪小学、挺南小学、繁枝小学)、3所完小(和平小学、南山小学、盛陶小学)、幼儿园10所。
(4)卫生:藻溪卫生院承担全镇医疗、保险、卫生、防疾任务,并在各村设有一个卫生室。
5、风景名胜
(1)藻溪公园:藻溪公园兴建于1988年,座落镇东狮子山,前朝九堡龙凤山,屈曲而生动,南眺蔗岙台,峥嵘而崔巍,北望公婆石,由东西蜿蜒而来,灵金公路与公园相毗连。1992年初建了牌门、狮山亭、五间平屋和山磴,名为藻溪人民公园。2002年,修缮了五间平屋,循古建筑之遗风,更添一层楼,名曰思乡阁。是年,更藻溪人民公园为藻溪公园。
(2)公婆石:位于镇驻地西北约1公里处,山似双狮形,溪畔有岩石高耸,挺立约米,形象奇兀,民间呼之为公婆岩,极尽象形之妙。公婆石后,削崖下空,宛若狮口;狮口内一小小道观,紧贴石壁,半为悬楼,半为石室,奇巧险胜。
(3)碧银湖:为汇聚藻溪水的吴家园一段水面,库水曲曲,弯集在纵深近7公里的峡谷之中,烟波浩渺,明丽清幽,山峦叠翠,森林茂密,是一个四季如画,昼夜尽诗的风光湖。
(4)燕坑密林:毗邻碧银湖之燕坑村,古树老藤,森林郁密,至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野生原始状态。紧邻未来的藻溪至碧银湖浏览线上,交通方便。
(5)三台山:位于镇驻地东南约2公里处,山脉以险峻、秀丽、雄伟而“著称浙闽”。山间怪石密布,瀑潭清闳,山谷绮丽,嶂峦突兀,风光诱人。山顶真仙道观,“三台圣地龙蟠聚,一观妙门虎踞藏”,一联说尽形胜;道观香火旺盛,亦多有游人来此幽居者。一名蔗岙山,最高处约为海拔600米,有水车瀑、坑瀑、蔗岙湖、象龙岩、二龟对话等景观。
(6)飞丝瀑:位于新荣村,瀑自42米高处喷洒而出,犹如飞丝,故名。下有“锅底、水勺、船底”三潭,清丽自然,堪作天然浴池。景点附近有美女照镜、下山虎、礼泉、东坑底(寨)、马鞍山、盛陶古窑址等。
(7)天然石佛(弥勒坐像及释迦卧像):位于流石炊桶山,高24余米,从灵宜公路远眺,呈弥勒倚坐静思之态:头似比丘,双耳垂肩,袒胸露腹,手印降魔,憨厚质朴。右边两座小山如布袋,前面一座小山如莲花。整座坐佛,巍峨壮观。
(8)洞桥:位于险口村,石桥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单孔拱型,长10米,宽3.4米,高30米,横跨山涧之上,险峻壮观。此处古为浙闽驿道上之险口,桥旁立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奉宪示禁”石碑。
二、项目背景
1、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构建“1650”新格局
面对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和温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新要求,按照温州大都市区的总体规划,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全面启动。此次行政区划调整主要针对温州市现存的乡镇规模过小、都市区功能不强、农村中心镇太少的问题,重组全市乡镇行政区划,构建以都市型功能区、大中小城市和区域性中心镇为重要支点的温州大都市区发展新格局。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目标,概括而言就是“1650”——1指一个主中心,范围包括目前鹿城、龙湾、瓯海三区外,向东将扩展到洞头和瓯江口,向北再吸纳瓯江北岸和上塘镇,成为温州大都市核心区。6是指6个副中心,即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的城区,并吸纳周边小乡镇,发展成大都市副中心。50即指通过对人口少、规模小乡镇的调整,培育一定数量、人口达3万以上的区域性中心镇,并结合农房集聚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最终发展为小城市,从而成为推动温州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市化的重要节点。
苍南县乡镇数量多、规模小、布局散,乡镇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区域经济难以形成规模和特色。根据苍南县现状等综合考虑后对现有的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既理顺了行政又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同时更整合了县内产业资源、进一步促进了苍南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调整后,苍南县下辖灵溪镇、龙港镇、金乡镇、钱库镇、宜山镇、马站镇、矾山镇、桥墩镇、藻溪镇、赤溪镇10个镇和凤阳畲族乡、岱岭畲族乡2个乡。
藻溪镇位于副中心苍南县县城东南十公里,以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温州大都市区建设为最终目的的温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将给藻溪镇这一历史古镇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和《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
藻溪镇作为苍南县行政区划调整后所保留的乡镇之一,其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别具一格的自然山水环境形成了藻溪镇自然与历史气息交融的独特气质、藻溪镇与苍南城区所在地灵溪镇相邻的区位条件、被《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纳入苍南县中心城市规划区且定位为苍南中心城区的卫星城镇的规划引导,使得藻溪镇的发展与苍南中心城区的联系愈加紧密。
而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藻溪镇纳入中部山地生态区域,依照“保育为主,适度开发,持续发展”战略培育发展特色生态经济的策略也给藻溪镇平衡发展与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藻溪镇SWOT分析
1、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
藻溪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镇周围碧水缠绕,清澈见底,藻类随水流动。历史古镇的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构成了藻溪镇丰富的旅游资源。藻溪公园、公婆石、飞丝瀑等景点闻名遐迩。
(2)区位优势明显
藻溪镇位于苍南县城区南部,距离城区约1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2、劣势
(1)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藻溪镇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优势不明显。
(2)城镇化水平低。
3、机遇
《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将藻溪镇纳入苍南县中心城市规划区,为藻溪镇发展带来机遇。
4、挑战
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藻溪镇纳入中部山地生态区域,这给藻溪镇平衡发展与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镇规划标准》(2007.5)
4、《苍南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
5、《苍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6、《藻溪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第二章 工作流程
借鉴篇
规划策略
实施与保障
项目工作流程序号 | 名 称 | 任 务 | 时 间 |
调 研 阶 段 | 成立藻溪镇规划设计项目组 | 确定人员、了解项目意义 | 3—5天 |
规划理论、技术研究 | |||
资料收集 | 收集资料、并与相关领导座谈 | 5—7天 | |
规划现场踏勘 | 了解镇区、镇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 ||
资料整理汇总 | 资料整理、查漏补缺 | ||
用地类资料复查、现状图 | 同镇相关部门核对调查现状、确定重点调查区域 | ||
基础设施材料汇总 | 对前期收集资料汇总、查漏补缺 | ||
规划协调区调查 | 对乡镇周边的调查 | ||
初 稿 | 完成初稿出差与甲方汇报交流获取会议纪要 | 调查阶段所得资料整理分析总结; | 40-50天 |
人员分工,各项规划内容分别进行方案构思、设计; | |||
各项规划内容集体探讨、认证; 各项规划内容调整、修正至初稿。 | |||
成 果 | 修改完善 成果评审 成果提交 | 规划方案调整、成果评审、提交。 | 40天 |
1、三个阶段总时间:4个月
2、期间汇报交流时间,需与甲方沟通确定。
第三章 项目成果内容
实施本项目通过三化方案,即策划、规划、计划。
一、策划
包括前期调查、中期项目策划、后期营销推广策划三步走。
第一步:前期调查
1、资料收集阶段
操作方式:通过书籍、网络、项目信息会议等途径收集举行调查前城镇概览通报会。
2、调查及研究阶段
操作方式:制定、设计、收集、归纳、整合。
3、城镇调查及整理
(1)感知城镇
成果内容:城镇整体形象、民众整体行为、城镇细节的感知;找出城镇最具人气的、最具特色的。
操作方式:走访、观察、体验、拍照
(2)部门调查
了解诶城镇历史文化、城镇民俗、城镇特产、旅游景点、经济状况、科教状况、支柱产业基本状况;城镇产品、城镇产品消费状况(数据形式)。
操作方式:将《特定部门调查表格》发放给各部门,对部门分管领导进行访谈定时向部门回收资料。
(3)实地踏勘
在1、2两项调查完成之后,发现问题或特色,确定出重点调查对象。此外,重点调查对象确定还根据策划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二步:中期项目策划
1、研究分析
成果形式:《城镇调研报告》(WORD、PPT);
成果内容:综合反映城镇调查阶段所得出的结论;
SWOT分析;
城镇定位综合研析;
形式:文字解析、定位图;
内容:城镇自身优势、与周边城镇比较优势、与相似城镇竞争优势、宏观环境景的分析总结
来源:整合分析前期城镇调查阶段和SWOT分析阶段的成果以及研发部相关成果;举行城镇定位研讨会,通过头脑风暴形式确定城镇定位城镇文化、产业、空间形态规划的方向性建议调研人员创意、头脑风暴得出。
2、方案阶段
调查资料全面统计分析
对第二阶段未整理统计完全的资料完成全面统计
调整修正《城镇调研报告》
举行调研报告会
举行城镇品牌定位研讨会,确定城镇综合品牌
方案制作与调整
成果形式:《××县/城镇××策划书》(WORD或PPT);
第三步:后期营销推广策划
最终成果提交甲方并通过评审基础上,有城市运营、营销需求者,我方可依据整体策划案提供实施方案,并配合部门进行营销的实际运作。
二、规划
规划一般步骤流程: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
其中总体规划设计流程为
根据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镇规划标准,坚持“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着眼“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体现城镇特色,考虑城镇安全和国防建设需要。对涉及城镇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根据这一思想,城镇总体规划技术流程分下列十步走。
第一步:现状
1、镇域现状
基本概况:地理区位,行政区划,自然环境;
资源与经济:镇域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导产业;
人口:镇域人口规模、结构,城镇化水平,近十年人口演变;
交通: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组织系统,主要静态交通的布局;
基础设施:给排水、电力电信、环卫、防灾等基础设施的规模、选址和容量问题;文化、卫生、体育、医疗等社会设施的供给及发展水平;
生态环境:生态敏感区,重要水源地,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等;
2、中心镇区
基本概况:驻地,现状城镇人口,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水平;
道路交通:镇区道路网结构、等级、断面、间距等,广场、停车场等静态交通组织;
主要建设用地: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工业用地、绿地等主要建设用地的名称、分布、人均水平等;
基础设施:文化、体育、医疗、教育等社会设施的分布、规模、人均水平等,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及消防、防洪、人防等综合防灾系统布局与规模。
第二步:现状分析
1、市域现状分析
(1)资源评价:根据差异化原则,特色资源优势在哪里;
(2)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建立在GDP、人均GDP、绿色GDP、产业结构等经济指标之上的水平评价;
(3)基础设施评价:对水、电、信、气和文、体、教、卫等基础设施的规模、人均水平进行评价;
(4)保护项目评价:对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与文化历史遗产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和文化敏感区的保护评价;
2、中心镇区分析
(1)发展方向分析:近年来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2)建设用地分析: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道路、对外交通、绿地、工程设施用地的分布、人均建设用地水平分析,功能分区分析等;
(3)交通分析:主要路网格局,道路断面,道路间距,道路等级,道路状况,与外界大交通的衔接等;汽车站、停车场的分布、规模,公交站点的分布等;
(4)公品分析:主要公园绿地、运动休闲场所、文化娱乐游憩场所的名称、分布、规模、人均水平分析;
(5)基础设施分析: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的设施分布、供给规模、管网布局、高压廊道;文、体、教、卫等设施分布、供给规模、人均水平分析;
(6)周边环境分析: 镇区周边生态环境、景观、城乡一体化格局。
第三步:上版总体规划及上位规划评价
通过解读上版规划和上位规划,对关系城镇发展的重点问题进行
1、城镇性质定位
2、发展战略及产业功能定位
3、镇域村镇体系结构
4、自然与文化生态敏感区的保护
5、镇区发展方向
6、城镇功能结构布局
7、人口规模、建设用地规模
8、道路交通
9、基础设施
10、公品
11、近期建设规划
第四步:本次总体规划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1、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问题
2、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生态敏感区保护与空间管制问题
3、村镇体系结构优化布局问题
4、人口与城镇化发展水平问题
5、城镇人口与用地规模问题
6、城镇性质定位问题
7、城镇用地评价与发展容量问题
8、城镇功能结构组织问题
9、城镇建设用地布局问题
10、城镇道路交通问题
11、公品建设问题
12、完善的基础设施规划问题
13、可操作性强的建设时序问题
14、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问题
第五步:多方案比较研究
根据上述四个步骤,分别就镇域城镇体系结构和中心镇区用地布局提供多方案优劣势比较分析。
第六步:推荐方案内容
1、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镇域空间管制措施和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功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其中包括中心村职能、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均水平等。
2、中心镇区规划用地布局及功能结构规划
中心镇区发展方向、主要功能分区;各类建设用地分布、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等。
第七步: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
重点解决水源地选择、水资源容量分析、水源地保护措施;供水水厂分布、给水规模、水厂占地规模、给水管网类型与分布等。
2、排水工程规划
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位置、设计容量、规模、污水管网类型与分布、排水等。
3、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与市电力规划和电信规划紧密衔接,选好变电站位置、处理好变电站等级。提出电信规划方案与措施。
4、环卫工程规划
重点解决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收集点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分布、规模;垃圾处理方式;公共厕所的规划布局等等。
5、综合防灾规划
点包括消防、防洪、防地质灾害、人防、防震等,处理定点、定位、定量、定时问题。
第八步:公品、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
1、广场
主要包括规划广场名称、性质类别、规模、服务半径、分布。
2、公共绿地
合理布置公园绿地、街头绿地,根据城市规划编制相关规范要求合理确定其规模、人均水平、分布、服务半径等。
3、停车场
根据城镇规模合理确定停车场数量、规模、分布、服务半径等。
4、文化、娱乐、休闲、游憩等特殊场所
供休闲游憩的公共空间产品的规划为市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形成和谐、温馨、健康的城镇环境。
第九步: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发展设想
1、近期建设规划
合理提出近期城镇空间发展方向、发展规模;近期主导产业、空间布局;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等。
2、远景发展设想
主要包括:
远景城镇发展目标与定位;
人口容量与用地容量估算;
产业预判;
重大交通设施预判;
重大基础设施远景设想。
第十步: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规划结尾提出本次规划实施具体保障措施。
(三)计划
主要包括:项目运营、立项、资金到位、、建设时序、营销推广等步骤。
三、成果预览
苍南县藻溪镇总体规划
⏹规划文本
(1)规划总则;
(2)发展战略规划;
(3)镇村体系规划;
(4)城镇性质与规模;
(5)城镇总体布局;
(6)城镇建设用地规划;
(7)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
(8)综合交通规划;
(9)城镇环境保护规划;
(10)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1)城镇专项规划;
(12)近期建设规划;
(13)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图集
(1)背景分析篇
经济区位分析图、交通区位分析图、城镇定位分析图
(2)现状条件篇
土地使用现状图、用地评价图、基地分析图、城镇近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分析图
(3)发展规划篇
城镇规划区范围图、城镇发展空间规划图、城镇土地使用规划图
(4)特色规划篇
城镇功能结构规划图、城镇道路交通规划图、城镇道路断面设计图、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图、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城镇人居环境规划图、城镇景观设计图
(5)专项规划篇
城镇给水工程规划图、城镇污水工程规划图、城镇雨水工程规划图、城镇电力工程规划图、城镇电信工程规划图、城镇燃气工程规划图、城镇环境保护规划图、城镇防灾减灾规划图
(6)建设规划篇
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图、城镇远景规划图
⏹说明书提纲
(1)概况与规划总则
(2)规划背景
(3)城镇发展战略规划
(4)镇村体系规划
(5)城镇性质与规模
(6)城镇形态与结构规划
(7)城镇用地结构规划
(8)城镇综合交通规划
(9)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0)城镇绿地系统与空间景观规划
(11)城镇基础设施规划
(12)城镇专项规划
(13)城镇近期建设规划
(14)规划实施措施
⏹基础资料汇编
自然资源概况、人口、经济、历次规划简述、城镇用地现状、城镇基础设施现状、城镇社会服务设施现状、调查问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