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制作合适的微视频,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自主探究、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资料,如《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视频、
【学生准备】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包括图片和文字,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课上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印象中的青藏地区。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网上旅游,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青藏地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并提示学生谈所见所闻所思。
学生展示交流:
1.根据哪些特色景观来判别青藏地区?
2.青藏铁路沿线主要旅游景点有哪些?你最想去看哪个旅游景点?为什么?
【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这节课开展“模拟一次雪域高原之旅”。
[活动安排]
[活动准备]
知识储备——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1.运用地图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2.运用地图和图片探究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3.描述“高寒”为主的气候特征
交流知识——白板前指图展示自己
组内合作学习成果(图示如下)。
[探究活动]
[教师小结]
青藏地区在青藏高原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的位置和地形,决定了青藏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高寒。青藏高原因高而寒,气候独特,雪山冰川广布,成为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难点突破][教师点拨]播放微视频——河谷农业
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地区比拉萨市气温大约高9~12℃,与成都平原的春秋季气温接近,所以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的热量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夏季有降水,加上紧靠河流,方便引水灌溉,水源条件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和糖分的积累。因此,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教师小结]
青藏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只能发展牧业;在个别海拔较低、热量相对丰富的河谷地带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适宜发展种植业。整个青藏地区的海拔变化明显,海拔不同的地区,景观特点不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各具特色。
【新课总结】
【课堂检测】
1.关于青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干旱为主的的自然特征②河流较少,多为内流河③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④很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的是( )
A.自治区B.青海省C.四川省西部D.陕西省
3.青藏高原上的主要农作物有( )
A.青稞、小麦
B.小麦、玉米
C.青稞、玉米
D.青稞、水稻
4.我国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经济部门是( )
A.工业
B.种植业
C.畜牧业
D.林业
5.同一纬度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差异大的因素是()
A.海陆因素
B. 地形地势
C.临近疆界
D.地理位置
6.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 )
A.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B.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C.藏南谷地、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7.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 )
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8.藏族人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A.气候寒冷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
C. 日照强烈的特点
D.日温差大的特点
9.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海拔较低的地区, 分布着_______农业,主要种植_________和_________。
10.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