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桥梁试验检测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10:30:16
文档

桥梁试验检测报告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总目录一、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与评价总报告二、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一分册——主桥箱梁腹板裂缝检查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二分册——主桥箱梁横隔板裂缝检查五、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四分册——引桥桥T梁及横隔板病害检查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五分册——引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引桥桥墩及基础病害检查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六分册——主桥特殊检查、引桥特殊检查与水质分析九、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八分册—
推荐度:
导读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总目录一、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与评价总报告二、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一分册——主桥箱梁腹板裂缝检查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二分册——主桥箱梁横隔板裂缝检查五、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四分册——引桥桥T梁及横隔板病害检查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五分册——引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引桥桥墩及基础病害检查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六分册——主桥特殊检查、引桥特殊检查与水质分析九、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八分册—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

第七分册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0一0年三月

总 目 录

一、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与评价总报告

二、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一分册——主桥箱梁腹板裂缝检查

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二分册——主桥箱梁横隔板裂缝检查

五、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四分册——引桥桥T梁及横隔板病害检查

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五分册——引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引桥桥墩及基础病害检查

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六分册——主桥特殊检查、引桥特殊检查与水质分析

九、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八分册——结构检算

分报告目录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

第七分册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0一0年三月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

1 检测方法

   采用现场打钻扩孔判断法,先对预应力钢筋进行准确的定位,然后在定位好的位置上打孔,并根据打孔情况来判断灌浆状况。

2 结果判定方法

当电锤钻头打到预应力钢筋侧面是,如果管道没有灌浆,会出现夹钻头的感觉;如果波纹管没有灌浆,电锤打破波纹管时,会有突然进入一段的感觉;当波纹管没有压水泥浆时,用手握住桥面的钢筋,当电锤打到钢筋时会感到明显的振动。

3 检测结果

首先采用K2高精度雷达对检测部位进行预应力钢筋扫描定位,图1中  十字叉处即为纵向预应力钢筋位置,然后对照部位和探明的深度进行钻孔(如图 2),根据电锤打破波纹管的状况来判断波纹管的灌浆状况,详细检测部位及检测结果见表1。

     

           图1 第跨顶板雷达扫描图          图2 第跨顶板钻孔图

    

图3 雷达现场扫描照片              图4  现场钻孔照片

                       灌浆饱满度测定结果表                    表1

位置测定部位预应力方向饱满程度
第58跨顶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上游腹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
第59跨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1号下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第 61跨下游侧1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侧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1号下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
上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
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
第63跨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
上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
顶板横向预应力饱满
第跨上游腹板竖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上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倒角纵向预应力饱满
第65跨上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下游4号上齿板纵向预应力饱满
根据现场检测及评定结果,所测预应力钢筋波纹管灌浆度均饱满。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

第七分册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0一0年三月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

1工程概况

在本桥加固工程中,所设置的体外预应力是底板束。主要用于改善箱梁下缘的应力状况,每跨各设20束,采用φj15.24的无粘结镀锌钢绞线。钢束的拉控制应力采用标准强度的70%,拉力为1276kN。

各跨体外束通过在新增设的横隔板和齿板上锚固,用横隔板预留孔和限位装置固定钢束的位置及走向。

体外束采用5层防护的索体,主要包括钢绞线镀锌、钢绞线表面油脂、钢绞线PE套、钢束HDPE套以及套灌注的防腐油脂。

2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体外预应力索的实际拉力,确定索有效预应力的降低程度,对桥梁状况评定提供依据。

3 试验方法

本次索力测试采用动测法,动测法是最近进行研究的一种索力测试方法,我所依所西部课题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测试方便,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动测法测试时,采用专用的索力测试仪器,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拉索上,以测定索的横向振动;加速度计将拉索的随机振动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动态信号采集系统进行采样并储存;最后根据采集的振动频率推算索力。

本次索力计算不考虑预应力索垂度影响,且假定索两端为铰接,不考虑拉索刚度影响,索力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索拉力,假定沿索均匀分布,并不随时间而变化;

为索单位长度的质量;

为拉索的自由或挠曲长度;

为索的第n阶自振频率;

为索自振频率的阶数(即拉索长度的半波个数)。

图3-1 索力测试照片

4 试验结果

本次采用动测法对东明黄河公路大桥加固体外束按10%的比例进行抽检,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传感器布置在横隔板之间或横隔板与限位装置之间,拉索布置及编号情况见图4-1。

图4-1 体外索布置示意图

本次检测索力首先通过外观情况确定待检索,在每跨抽取2根以上拉索进行测试,同一拉索选取多个测试部位进行,最后选取一个测试索力值与设计索力对比,可得出索力偏差。

经检测,索力偏差最严重的索有2根,需进行索力补拉,为跨9号索、65跨5号,索力偏差为36.87%、60.23%;其余测试索力偏差均小于25%。索力测试结果见表4-1~表4-8,测试波形及频谱图见图1、图2。

                          索力测试结果汇总表                   表4-1

序号桥跨拉索编号实测索力(KN)设计索力(KN)索力偏差
159跨711.921276.008.71%
27'1268.911276.000.56%
360跨101255.291276.001.62%
451237.311276.003.03%
531099.341276.0013.84%
67'1116.941276.0012.47%
761跨8'1247.881276.002.20%
810'1219.101276.004.46%
962跨71088.421276.0014.70%
1061205.441276.005.53%
1163跨11203.461276.005.68%
129'1167.011276.008.54%
139805.601276.0036.87%
148'1167.011276.008.54%
1565跨101001.491276.0021.51%
1671256.611276.001.52%
175507.521276.0060.23%
                         59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2

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2-3720.02 11.92
23-3'718.56 1119.00
33'-4717.82 1126.14
44-4'719.05 1128.18
54'-5717.82 1140.25
65-6718.31 1008.31
76-57'19.05 1090.
85-4'7'18.31 1161.86
94'-37'19.04 1165.49
104-3'7'13.92 686.66
113'-37'20.02 1268.91
123-27'16.85 855.34
                       

                         

                           60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3

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1-1'1023.44 842.36
21'-21023.43 1047.74
36-6'1025.88 1213.87
46'-71028.08 1255.29
52-3520.26 1237.31
65-6519.29 1121.08
72-3319.05 1098.30
83-3'318.80 1099.34
93'-4317.09 1041.63
104-4'318.80 1092.02
114'-5317.09 1044.41
124'-47'18.07 1116.94
144-3'7'17.74 1104.47
                       61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4

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1'-28'25.391247.88
23'-48'18.801063.00
34'-58'18.551123.26
42-310'20.021219.10
                         62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5

序号测试位置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6-5716.44 840.66
25-4'719.78 915.94
34-3'714.16 1044.98
43-2719.05 1088.42
54-3'620.02 1205.44
                        63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6

序号测试位置

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2-3119.78 1203.46
23-3'117.82 1014.23
33'-4119.53 1068.20
46'-7123.20 1018.11
52-39'19.37 1167.01
63'-49'15.87 1165.98
                         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7

序号测试位置

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2-3912.45 471.47
23-3'911.72 405.68
33'-4911.72 417.56
44-4'911.56 420.04
54'-5915.14 805.60
61-1'8'26.37 1090.32
71'-28'23.44 1019.10
82-38'19.53 1126.51
                         65跨体外索索力测试结果表               表4-8

序号测试位置

拉索编号实测频率值(Hz)实测索力(KN)
11-1'1022.71 793.55
21'-2109.04 780.55
33-3'1017.58 740.67
45-61018.31 1001.49
56'-71023.19 845.85
62-3720.51 1256.61
75-6720.02 1232.84
83-3'511.48 307.63
93'-4510.50 501.15
104-4'514.65 507.52
114'-5510.50 404.11
 

图1  典型测试波形图图                      2  典型频谱图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

第七分册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0一0年三月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

1 检测方法

采用HCJM-5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测出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根据荷载值计算出碳纤维的正拉粘结强度,根据规评定碳纤维的工作性。

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1)计算方法:正拉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f=P/A

                  f — 正拉粘结强度,MPa;

                  P —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N;

                  A —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²。

(2)破坏形式:

混凝土破坏:混凝土试块破坏,以Af表示。

    层间破坏:树脂与混凝土间复合图层界面破坏以Bf表示。

碳纤维片材破坏:碳纤维片材部破坏,以Cf表示。

粘结失效:碳纤维片材与钢标准块之间破坏,以Df表示。

 (3)判定依据:

破坏形式为Af时,施工质量判定为合格;

破坏形式为Bf、Cf、Df时,如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施工质量判定为合格;

破坏形式为Bf、Cf,如不能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施工质量判定为不合格,或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加大样本数量重新检验;

破坏形式为Df时,如不能满足每组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平均值不小于2.5MPa,且其中单个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最小值不小于2.25MPa的要求,应重新制备试样和检验。

3、检测结果

根据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果技术规程,第一个试块破坏形式为Bf,且正拉粘结强度大于2.25MPa,第二、三个试块破坏形式为Df,且且正拉粘结强度大于2.25MPa,故评定结果为合格。

拉拔试验检测结果评定表                      表1

跨数正拉粘结强度f

正拉粘结强度平均值破坏形式评定结果
第61跨12.513.Bf

合格
23.29Df

35.11

Df

     

      图1  标准块粘结固定照片             图2 标准块装载拉拔仪照片

    

       图3 碳纤维被拔掉后照片              图4 现场拉拔试验检测照片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

第七分册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二0一0年三月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

1 检测方法

采用HCJM-5型碳纤维粘结强度检测仪测出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根据荷载值计算出钢板的正拉粘结强度,根据规评定粘贴钢板的工作性。

2 检测结果判定标准

(1)检测标准:混凝土加固设计规(GB 50367-2006)

(2)计算方法:正拉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f=P/A

                  f — 正拉粘结强度,MPa;

                  P — 试样破坏时的荷载值,N;

                  A — 钢标准块的粘结面面积,mm²。

(3)破坏形式:

    1)聚破坏

    ——基材混凝土聚破坏,即混凝土部发生破坏。

    ——胶粘剂聚破坏:可见于使用低性能、低质量胶粘剂的胶层中。

    ——聚合物砂浆聚破坏:可见于使用强度水泥,或低性能、低质量聚合物的聚合物砂浆层中。

    2)粘附破坏

    ——胶层与基层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破坏;

    ——聚合物砂浆层与基层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破坏;

    3)混合破坏

    粘合面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坏型式。

(4)试验结果正常性判别

    若破坏形式为基材混凝土聚破坏,或虽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破坏形式,但基材混凝土聚破坏形式的破坏面积占粘合面面积85%以上,均可判为正常破坏。若破坏形式为粘附破坏、胶粘剂或聚合物砂浆聚破坏,以及基材混凝土聚破坏的面积少于85%的混合破坏,均应判为不正常破坏。

(5)判定依据:

当组每一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均达到本规相应指标的要求,且其破坏形式正常时,应评定该组为检验合格组;

若组每一试样的正拉粘结强度均达到本规相应指标的要求,且其破坏形式正常时,应评定该组为检验合格组;

若重做试验中,仍有一个试样达不到要求,则应评定该组为检验不合格组。

3、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抽取一组三个试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满足《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GB 50367-2006)要求,加固钢板粘贴合格。结果评定见表1、试件照片见图1。

粘贴钢板拉拔试验检测结果评定表                      表1

跨数正拉粘结强度f

合格指标破坏形式评定结果
第59跨

13.45≥max(2.5,ftk),且为聚破坏

聚破坏合格
23.29≥max(2.5,ftk),且为聚破坏

聚破坏
33.40≥max(2.5,ftk),且为聚破坏

聚破坏
注:ftk=2.65MPa

图1 测试试件照片

文档

桥梁试验检测报告

东明黄河公路检测报告第七分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二0一0年三月总目录一、省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与评价总报告二、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一分册——主桥箱梁腹板裂缝检查三、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二分册——主桥箱梁横隔板裂缝检查五、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四分册——引桥桥T梁及横隔板病害检查六、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五分册——引桥桥面系及支座等病害检查与引桥桥墩及基础病害检查七、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六分册——主桥特殊检查、引桥特殊检查与水质分析九、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检测报告第八分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