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八下语文作业本 第一课 1.绯红 匿名 油光可鉴 诘责 不逊 杳无音讯 居然 瞥见 3.(1)死在异国他乡 (2) 原值科举时代应试不中,指考试不及格。 4.对他们把中国人当成弱国极为愤慨 5.(1)日本人所谓的“爱国青年” (2) 闲看毙犯人的中国人 6.表现我忧国忧民,对国民的麻木,愚昧深感沉痛的思想认识。 7.因为作者意识到国民的遇弱正是中国衰弱的原因, 作者想用文艺来改变他们的 精神,唤醒他们的麻木的灵魂。 8.孙犁戴着袖套在捡黄豆,见了我,与我交谈。 准备糊窗缝,向 我证实自己的衰老 孙犁坐在桌台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 客人。 9.(1)写出了我期盼、兴奋、敬仰的心情。 (2)表现出孙犁珍惜纸张、小心谨慎、害怕糟蹋纸张的心理。 10①“我”不热不同省里几位老师对》《灶火的故事》的评价。②“我”相信孙犁先 生能读懂它的精妙之处。 11.①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大师品质的高尚。 ②这里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犁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 ③多次点题,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的 高尚品质。 第2课 1.质,恕,绉绉,嬉,绰,翳 2.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 险的孩子, 隐含作者羡慕, 惋惜之情 即闯荡的意思, 表现 了作者的谦逊态度, 同时可见母亲对我的影响力之大。3.略 4.我母亲管束我最严,他是慈母兼任严 父。 《田野上的白发》 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母亲跪在田里插秧. 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 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 9.(1)“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 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2) 10.“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 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意思对即 可) 11.母亲深夜赶鼠表现了母亲的辛劳(是这个吗) 第三课 掺,幽,盈,蹭,奥,覆,凄惨,崇敬,C, 父亲替我补书,表现了他关心理解尊重孩子,善良,乐于助人 包含对儿子做法的默许和对乔元贞的同情 突出乔元贞家的艰难贫困 表现作者对乔元贞的同情;知识改变命运 父亲为了儿子考上大学而欣喜,又为儿子即将远行而伤感,突出父亲对我的爱 前者指父亲冷峻的外表,后者指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1。父亲卖毛驴让我复读 2。父亲为我打点行李,借学费 3。父亲专程赶回 家送我
“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因为这句话包含着
对儿子的信任、理解和爱 第4课 1、(黝)黑 ,禁(锢 ),粗制(滥)造,,(尴)尬 ,(炽)热 ,(颔)首低眉 2、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3、茂密,粗劣 4、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犀利的目光。丰富的感情。眼睛的威力。 5、第一段中写道:“它像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石切开了玻璃”,写 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 具有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6、第二段中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因为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情感,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 托尔斯泰具有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他的作品也反映了 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7、第三段末尾写道:“当这一对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 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说说你的理解。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也写出了托尔斯泰 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准确的,甚至引起了统 治当局的恐慌。 8、文末说:“我无法弥补儿时的过失,一辈子也偿还不了这如山的感情巨债。” 其中“过失”指什么事件?“感情巨债”具体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具体简要回答。 “过失”指母亲给我织的手套被我拒绝,而要买时髦手套 “感情巨债”指母亲对“我”的慈爱和宽容,“我”无法回报 9、第④段中说:“不久后我才知道,买手套……”作为小孩的“我”知道这 一情况后会怎么想?请用第一人称写出“我”的感想 答案不一,可以写我拿到时髦手套以后的兴奋,和“我”知道花费全家一星期的生 活费后的内疚和自责 10、第⑦段中写道:“过去这么多年了,母亲竟然一直完好无损的保存着它。” 你认为母亲为什么“一直完好无损的保存着”那副手套? 因为里面包含着母亲的精力和时间,也有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另外,母亲认为 那副手套可以保暖,实用,所以母亲认为那副手套有纪念价值,保存了下来 11、写一样自己小时候不经意,而长大时变得如此珍贵的东西 答案不一,根据自己经历写 第5课 1.企 衍 簇 徙 觅 冥 2.概 慨 犹 油 明 名 3.一份尊重 一份理解 一份信任 4.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了“爱”的含义。 5.(1)想要马上实现。表现了“我”迫不及待想要语言这把钥匙。 (2)用力。表现莎莉文老师注重教育方法,有责任心。 6. “爱”是抽象的,莎莉文老师对这种爱作出了绝妙的解释,使它具体化,而且把 孩子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7.海伦-凯勒热爱生命,意志坚强
,具有极高的悟性和丰富的情感。我们应该从 她身上吸取精神粮食,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 8.“这”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生活。 9.因为盲人看不见光,享受不到光明,而耳聋的人他们可以享受的只是光明,所 以才会更加珍惜光明。 10.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11.用眼睛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题 游子呤: 14.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制作的过程,围绕这一点,回答下面的问题。(4 分) (1)从“剥棉桃”开始,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 (2)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叙述这一过程,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答案: (1)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加 上“晾干”等也可,允许使用衔接性词语。用语过繁应酌情扣分。) (2)详细叙述这一过程,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土布所付出的辛劳,突出母亲质朴、 善良、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 15.综合全文文意,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引述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 答案:①点明本文文题;②借这首歌颂母亲的名篇揭示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的 内涵;③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④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 16.分别鉴赏下列文中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任选其中两句作答。)(2 分) (1)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 (2)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 (3)我想……也许她(母亲)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 的游子在思念她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及修饰手法的运用。 答案: (1)将表现人的“胖”和“瘦”的两个词活用在“线穗”和“花筒”上(或“胖”和“瘦” 二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母亲辛苦纺线的过程。 (2)将土布的丝缕比喻为琴弦, 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 热情赞颂了通过“土 布”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 (3)从母亲的角度,设想母亲此时的状况,更加深切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母亲的思 念。 (这种主客体置换的方式在古诗中常见, 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就与此手法相同。) 17.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B.“我”小时候不曾披过“洋布”是因为 贫穷,“排斥新事物的狭隘”偏离文章立意;E.不能说文章不讲究布局,从首尾呼 应和中间行文来看,文章是讲究布局
的,只是不过分追求布局的奇巧罢了。
6.第二至第六段文字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 请用简介的语言将此过 程填写完整,并说说作者为何要详细地叙述这过程。 7.第三段中写道:“那一片片洁白的棉絮,薄得像鸟儿的羽翼,又使我时时想到 天上的云朵。 ”这句话表达了“我”如何的心情?你能找出第四段中表达同样心情的 句子吗? 8.上文末段写“我”想象母亲思念孩子的情景,这样有什么作用? 6.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 详细叙述这一过程, 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土布所付出的辛劳, 突出母亲质朴、 善良、 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 7.解脱、愉悦、欣然、轻松、无忧无虑 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 8.点明文章主题,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深深的爱 文言文: 1.(1)善于;擅长(2)让 (3)打发 2.C 3.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4.精神品质:技艺高超,立誓宁死也不屈服的英雄气概,威武不屈的刚正气节 6
1、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为什么说小小的百合要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证明自己是百合 的念头是纯洁的。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百合之所以要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是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要向世界献出美丽。)
2、第三段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的手法,表现了百合这样的性格。 (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执着追求的性格) 3、如果将文章的标题改为 百合花,一株百合花 或 顽强的百合花。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以心田上来修饰百合,突出百合深深震撼人们心灵。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 赞美之情。)
4、从野草的嘲笑、讥讽百合的呼吁里,你读出了野草怎样的心理。加入你在现场听到了野草的话,你会对 野草和百合花说什么。 (我读出了嫉妒,会对百合说:百合,不要沮丧,要相信自己!为了自己的信念,你要坚持下去,总有 一天你会实现你的梦想,只要你坚持信念,我相信奇迹就会出现。加油。(多是鼓励的话)对野草说: 不要讥笑百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你呢?你做了什么?百合,你要继续坚持下去, ) 5、“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专心执着的特点."默默"表现了百合不张扬(不炫耀)的品 质。
第7课 1、虐 秽 咆 迸 2、(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2)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3)摆布。 3、B
4、(1)屈原 历史(或“话剧”) 内心独白 (2)舞台
说明 5、(1)反问和比喻。反问的表达效果:以责问的语气,怒不可遏地斥责无德 的统治者;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反动统治者是一切黑暗的罪 魁祸首。 (2)反复。表达效果:表现了诗人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 6、诗人以“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人世间无德、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官僚 统治集团。 7、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的顽强战斗精神和,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 的浩然正气。 8、不好。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 情,而且使屈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 表现屈原怒不可遏的斗争情怀和短兵相接的战斗勇气。 9、窒息、惶恐。 10、写听觉:鸟儿唱着欢乐的歌。写嗅觉: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作 用:给人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景色的美好,领略到大自然多 姿多彩的美。 11、前者比喻瓢泼大雨,后者比喻小雨。 12、意在表现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3、(1)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相传为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在这一天投 江而死的。 (2)《离骚》、《九歌》。主要写了屈原一生忠于楚国,最终为楚国而死 的事迹。
八下语文作业本 15 课答案
4--11 题答案
4.不赞同。这个洞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治理公害是棘手的任务,需要长远的目标和长期的努力。5. 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人们还会因此而欢庆“胜利”殊不知“胜利”中潜伏着隐患,隐患 一旦爆发将造成更大的损失。6.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终究危危及人类的生存。7.没有。① 垃圾分类回收②提倡环保购物袋③宣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④变废为宝⑤再生资源 8.群鹤遭袭;救助 伤鹤 9.先是“引吭高鸣,盘旋周围”,“为伤鹤加油打气”,再“各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架着伤鹤飞回队列。10. 意在表现鹤互相救助、团结一致的精神。11.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语文 23 课 马说 1.(1)只是 (2)两马并驾 (3)有时 (4)怎么 (5)用鞭子打马 (6) 面对 2.(1)“食”通“饲”。喂。(2)“见”通“现”。表现。(3)“材”通“才”。才能。(4) “邪”通“耶”。吗。 3.B 4.(1)所以 (2)犹,尚且。
5.(1)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是养马的人真的不了解千里马吧。 6.“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7.喂马的人不了解千里马,没有慧眼。 8.(1)派遣(2)尚且(3)通“返”,返回。(4)
买 9.我寻求的是活的马,你怎么买死马花了五百金呢? 10.比喻求贤若渴。 11.因为虽然用五百斤买了马骨头,但这种做法让天下人知道了国君真心喜欢千 里马,所以“不满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2.(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毛遂自荐
八下语文作业本 22 课外文言文和 23,24
1 奇:用作动词:对……感到奇怪、感到震惊 会:恰逢 闻:听说 好:喜欢 2 c 3 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 4 我认为:徐文长先生一直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 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 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但虽然如此,胡公是旷世豪杰,世宗是英明帝王 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说明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奏表 送上以后,世宗很高兴,这表明皇帝是知道他的价值的。文长先生唯一欠缺的, 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 百世之后,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 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 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 特。 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 这就是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的原因。 真令人悲哀呀!(这个是摘录的) 纯属友情帮助,当做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呵呵 最后这个是译文,你参考下吧。 徐渭,表字文长,在山阴县做生员时,声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学官时,很赏 识他的才华,认为他是国家的杰出人才。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 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 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威镇东南地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 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 得对胡公很高傲,谈论者都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样的人物。恰逢胡公猎获 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奉献给皇上,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看了 很高兴。胡公因此更加赏识文长,所有疏奏、簿计都交他办理。文长对自己才智
谋略很自负,好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天下事没有一 件令人满意的。然而,他终究未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时运。 23 课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1)君(遣)之 ( 派遣 ) (2)死
(且)买之五百( 尚且 ) (3)(反) 以报君(通“返“)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交易)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我)所想寻求的是活着的马,怎么用五百金买了一匹死千里马? 3、“千金买骨”已演变为一个成语,它现在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礼贤下士,求贤若渴。 4、你认为文中伺臣的这种做法可取吗?为什么? 可取。因为侍臣虽花了五百金只买来一匹死马,但这让百姓们知道皇上是真心买 马的,使之不到一年,便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24 课 8.(1)感到奇怪 (2)希望 (3)报酬 (4)于是 9.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10.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11.凿壁借光 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