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科室: 职业: 总分: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0分)
1、引起感染传播的三个环节:( )、( )、(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人员的出入。空气传播的隔离标色为( )色,飞沫传播的隔离标色为( )色,接触传播的隔离标色为( )色。
2、隔离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全部当成( ),并用( )包装,及时( )。 3、医院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 )天。
4、常用的无菌敷料罐内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溶液须注明时间,超过( )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 )小时不得使用。
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 )、( )、( )伤口依次进行操作。
7、一般洗手用力搓手时间至少( )秒。
8、外科刷手刷双手和前臂的时间一般为( )分钟。
9、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随访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时间为( )、( )、( ) 、( )、( )。
10、在接触每个病人的皮肤后(如量血压、检查病人等),应对手进行( )或( )。 11、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 )抗菌药物( )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12、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当先用( )冲洗,然后使用手剂消毒双手
13、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 )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放入包装袋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可取出重放。( )
2、用后的弯盘、治疗碗、镊子等器械放入密闭容器湿式保存,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
3、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 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
5、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
6、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
7、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可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8、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等)、活检钳和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
9、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
10、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
1、医院感染
2、标准预防
3、医疗废物
4、接触传播
5、灭菌
6、医院感染暴发
7、医源性感染
四、问答题:(15分)
1、被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含局部伤口处理、报告程序、记录的内容、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如何用药)(15分)
(参)
一、填空题:
1、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黄 粉 蓝
2、 感染性废物 双层黄色袋 密封
3、2
4、24
5、2 24
6、清洁 感染 隔离
7、15
8、2~6
9、即日 第四周 第八周 第十二周 第六个月
10 洗手、手消毒
11、三类或三类以上 同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2、流动水
13、6~8
二、判断题: 略
三、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巳开始或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标准预防: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3、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4、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5、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6、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7、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四、问答题:
1、被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 答:紧急局部处理
(一)清创:迅速彻底清洗,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二)消毒: 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乙肝病毒污染的使用2%的碘酊消毒。
报告程序及记录内容
(一)、向预防保健科报告并明确病原。根据其危险性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接受跟踪检测及预防用药。
(二)病区应以文件的形式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 。科室负责人必须保存一份被锐器伤害的记录,内容包括该锐器的名称、型号、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
预防性用药
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者,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30ug、5~10ug、5~10ug(0、1、6间隔) 被梅毒、HIV抗体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者,应向有关专家评估是否需要预防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