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稿)
年级 课题 执教 年 月 日
项目权重 | 评 价 要 点 | 等级评定 | |||
A | B | C | D | ||
教学目标 (10分) | 1、符合新课标理念,基础性目标、教学核心目标、附属性目标合理、明确。 | 5 | 4 | 3 | 2 |
2、深挖教材,符合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 5 | 4 | 3 | 2 | |
教学内容 (15分) | 1、能驾驭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 5 | 4 | 3 | 2 |
2、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 5 | 4 | 3 | 2 | |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以支持学生的学习,注意本学科和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 5 | 4 | 3 | 2 | |
教学过程 (30分) |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 10 | 9 | 8 | 6 |
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角色。开展有效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让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实用性强。 | 10 | 9 | 8 | 6 | |
3、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体现个性。 | 10 | 9 | 8 | 6 | |
教学方法 (20分) |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4 | 3 | 2 | 1 |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有探究性。 | 4 | 3 | 2 | 1 | |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 4 | 3 | 2 | 1 | |
4、体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 4 | 3 | 2 | 1 | |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 4 | 3 | 2 | 1 | |
教学效果 (15分) | 1、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 5 | 4 | 3 | 2 |
2、教学“六度”得到一定体现。(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 | 5 | 4 | 3 | 2 | |
3、A、B、C三类目标依次达成。 | 5 | 4 | 3 | 2 | |
教师素质 (10分) |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 4 | 3 | 2 | 1 |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具和引导学具操作。 | 3 | 2 | 1 | 1 | |
3、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机智、能力强。 | 3 | 2 | 1 | 1 | |
简要评语 | 总得分: | ||||
听课教师: |